第3章 初入优众

念终离 默笙与歌夜 2025-08-09 16:54:51
>>> 戳我直接看全本<<<<
(一) 口罩与距离时间跳转到初三那场漫长寒假之后。

疫情像一层无形的膜,包裹着整个世界,也改变了升学的轨迹。

吴念凭借还不错的成绩,抓住了优众中学自主招生的机会,提前踏入了高中的门槛。

五月的天,阳光正好,带着初夏的微醺。

优众中学气派的银色自动门紧闭着,反射着刺眼的光。

校门口没有了往届开学时的喧闹和拥挤,只有零星几个拖着行李、戴着口罩的身影,安静得有些异样。

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水特有的、略带刺鼻的苦涩气味。

吴念背着鼓鼓囊囊的书包,手里拎着一个装着被褥的编织袋,站在校门外。

他身边是何璐——那个和他一起通过自招的女生。

两人都戴着蓝色的医用口罩,只露出眼睛。

何璐的眼睛很大,此刻却显得有些拘谨和不安,不停地调整着口罩的鼻夹。

吴念则更多是好奇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

新的环境,新的开始,意味着新的“被需要感”的可能。

虽然隔着口罩,他依然能感受到那份期待在胸腔里跳动。

门卫穿着防护服,拿着额温枪,一丝不苟地检查着录取通知书,测量体温。

“滴”的一声轻响,绿灯。

沉重的自动门缓缓向两边滑开。

校园里异常空旷。

高大的香樟树投下浓密的绿荫,修剪整齐的草坪散发着青草的气息,崭新的教学楼在阳光下泛着光。

但本该充满生气的景象,却因为人迹稀少而显得有些寂寥。

偶尔能看到穿着校服、同样戴着口罩的学生匆匆走过,彼此间保持着微妙的距离。

广播里循环播放着防疫提示,声音在空旷的场地上回荡。

“高一(1)班,这边走。”

一个同样戴着口罩的老师在临时接待点指引。

吴念和何璐对视一眼,默默地跟上。

脚步声在寂静的校园里显得格外清晰。

(二) 初遇教室在二楼。

推开门,里面己经坐了二十几个人,同样都戴着口罩,只露出一双双眼睛。

当吴念和何璐出现在门口时,所有的目光瞬间聚焦过来,带着毫不掩饰的好奇和打量。

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孔,被这么多双眼睛注视着,吴念感到一丝不自在,下意识地低了低头。

何璐更是紧张地往他身后缩了缩。

他们找了个靠后的空位放下行李。

老师简单地介绍了他们是新来的自招生,然后安排了一个叫徐枫的男生带吴念去宿舍,一个叫高蕊的女生带何璐去女生宿舍。

吴念这才注意到,徐枫就是坐在前排靠窗位置的那个男生,看起来清秀温和。

就在他跟着徐枫起身,准备离开教室时,目光不经意地扫过前排。

靠窗的位置,坐着一个女生。

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恰好洒在她身上,勾勒出一个朦胧而美好的轮廓。

她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好奇地张望新同学,而是微微侧着头,似乎在听旁边一个靠得很近的男生低声说话。

她扎着干净利落的马尾辫,几缕碎发柔顺地贴在白皙的颈侧。

她的眼睛很亮,像浸在清水里的黑曜石,睫毛很长,随着眨动在眼下投下淡淡的阴影。

即使隔着口罩,也能感受到一种清冽干净的气质。

那个靠在她旁边的男生,身形挺拔,校服穿得随意却有种说不出的利落感,露出的眉眼带着几分占有欲?

吴念的心跳莫名漏了一拍,老师离开去接其他新生,教室里暂时陷入一种低低的嗡鸣她们靠在一起说话的样子,姿态亲昵自然,显然关系匪浅,后来吴念才知道男生叫沈翼,女生叫江离,他们目前是情侣。

“第一天就这样…挺厉害。”

吴念心里嘀咕了一句,说不清是好奇,还是带着一点点青春期男生本能的、对学生时期就谈恋爱的不屑,又或者,是那一丝连他自己都没察觉到的、极其微弱的羡慕?

羡慕那种可以如此靠近另一个人的亲密感。

他很快移开目光,不再看那边,跟着徐枫走出了教室。

初遇的印象,像一滴落入清水的墨,瞬间晕染开,又很快沉淀下去,只留下一个模糊却难以忽视的影子。

(三) 孤岛上的囚徒提前班的生活紧张而枯燥。

要在短短几个月内既学习高中知识,又复习初中内容应对中考,压力像山一样压下来。

吴念憋着一股劲,他需要考好中考,拿到学校的奖励,为家里分担一些压力——这或许是他潜意识里对童年偷钱行为的一种迟来的弥补。

他学得很认真,成绩也稳步提升。

然而,在人际关系上,高一却成了吴念的滑铁卢。

他的同桌是刘强——那个开学第一天就被老师指定为临时班长的男生,正式分班后也顺理成章成了班长。

人如其名,刘强确实给人一种很强的压迫感。

他个子高,嗓门大,做事风风火火,在老师面前很吃得开。

最初,吴念对这位班长同桌还抱有一丝期待。

但很快,现实就给了他当头一棒。

刘强似乎把吴念当成了他的附属品或便利贴。

刘强的笔、橡皮、卷子掉在地上,他从不自己弯腰去捡。

他总是用手肘碰碰吴念,或者干脆用脚踢踢吴念的凳子腿,下巴朝地上一努:“喂,吴念,帮我捡一下。”

语气自然得像在吩咐自家佣人。

吴念最初碍于情面,默默捡了。

但当吴念的东西不小心滚落到刘强脚边时,刘强只会面无表情地把脚挪开,留出空地,然后继续看他的书,连眼皮都懒得抬一下:“自己捡。”

仿佛多说一个字都是浪费。

轮到他们小组做值日,刘强总能找到理由开溜——“老师找我!”

“我去趟学生会!”

然后拍拍吴念的肩膀:“辛苦你了,帮我那份也搞一下,下次请你喝饮料!”

所谓的下次从未到来。

吴念看着空荡荡的教室和堆积的垃圾,只能默默拿起扫把。

偶尔,吴念看到书上某个有趣的冷知识,或者想到一个好笑的梗,想跟同桌分享一下。

他刚开了个头:“哎,刘强,你看这个……”刘强要么头也不抬地“嗯嗯”两声,要么首接打断:“别吵,做题呢。”

或者干脆露出不耐烦的表情:“这有什么好笑的?”

吴念剩下的话就硬生生卡在喉咙里,咽不下去,也吐不出来,最后变成一种尴尬的沉默。

吴念坐在靠过道的位置,刘强坐在里面靠墙。

这个位置,让吴念感觉自己像个孤岛上的看守。

身边人来人往,课间打闹说笑的同学,借过问问题的同学,他们的声音和身影擦着吴念的岛屿边缘流过,却没有一个人真正停下来。

他仿佛被一层无形的玻璃罩子隔绝在外。

刘强就是他这座孤岛上唯一的、且令人窒息的囚友。

午休时,教室里渐渐安静下来。

吴念趴在桌上,闭着眼,却无法入睡。

他能清晰地听到后排几个男生压低声音讲着游戏攻略,夹杂着闷闷的笑声;能听到前排两个女生在分享新买的发卡,细碎的私语像小虫子钻进耳朵;甚至能听到隔了几排的后面认识的孙阳那边传来轻松愉快的闲聊和时不时爆发的、被刻意压低的哄笑。

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张巨大的网,将他困在中央,显得他更加孤独。

他无比怀念初中时,虽然混迹在边缘,但至少还有人会叫他的名字,哪怕只是喊他去翻墙。

那种虚假的热闹,也比现在这种冰冷的、彻底的孤立强。

体育课的自由活动时间是最难熬的。

男生们大多聚在一起打篮球、踢足球,女生们三三两两聊天散步。

吴念站在操场边缘,看着那些奔跑跳跃、呼朋引伴的身影,像个局外人。

他想加入,却找不到任何缝隙。

刘强在篮球场上生龙活虎,身边围着一群人。

孙阳更是人群的中心,走到哪里都自带光环。

吴念尝试着靠近一个看起来比较温和的男生群,他们正在玩投篮游戏。

他刚走近,还没开口,那群人似乎就形成了一个更紧密的圈,把他无形地挡在外面。

他只能默默走到单杠区,一个人有一下没一下地晃荡着,看着自己的影子在塑胶跑道上被拉长、变形。

阳光刺眼,他却感觉不到暖意,只有一种深入骨髓的冰冷和困惑:为什么?

为什么我努力对别人好,尽量满足别人的要求,只需要一句简单的谢谢作为回应,却连这最基本的都得不到?

难道真诚待人,本身就是一种错误吗?

他像一个在人际迷宫里彻底迷失的孩子,找不到出口。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