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倒霉蛋还是天赋异禀?“李凡!又是你!这个月第几次了?误判率部门第一!
投诉信都快把你埋了!你能不能长点心?”主管王胖子把一叠打印纸摔在桌上,
唾沫星子几乎喷到李凡脸上。办公区里其他审核员纷纷侧目,窃窃私语,夹杂着低低的嘲笑。
李凡低着头,盯着自己磨损的鞋尖,声音闷闷的:“主管,
我觉得那家‘川味小馆’的图片确实有问题,
消费者投诉肉质发臭是有道理的……”“有个屁道理!”王胖子更火了,
“系统算法判定商家图片清晰度高,与备案一致!顾客差评缺乏图片证据!
你凭什么推翻系统?凭你那双5.2的近视眼吗?啊?规矩!规矩懂不懂!按流程走!
别再给我瞎判断!”“可是……”“没有可是!再有一次重大误判,你就给我卷铺盖滚蛋!
听见没!”王胖子吼完,气呼呼地走了。旁边的老张滑着椅子凑过来,小声说:“小李啊,
较什么真呢?系统过了咱就过,投诉来了就和稀泥,你这天天跟系统和商家对着干,
能不倒霉吗?”李凡苦笑一下,没说话。他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最近就像开了窍,
看着商家上传的那些光鲜亮丽的菜品图,总能隐隐感觉出不对劲,好像能穿透像素,
闻到那股若有似无的变质味道,看到图片背后那点不自然的修图痕迹。
可每次他依据这种“感觉”驳回商家申诉,支持顾客,
换来的总是系统的否定和潮水般的投诉。难道真是我错了?他迷茫地想。
核心冲突节点:主角李凡拥有潜在的“谎言识别”天赋,
却与系统算法和职场规则格格不入,面临被开除的危机。下班路上,手机震动,
是一条新的平台推送消息:“川味小馆”因大量消费者投诉食材变质问题,
已被市场监管部门勒令停业整顿。李凡猛地停下脚步,瞳孔微缩。
那家店……正是他上次坚持认定有问题,
却被王胖子骂得狗血淋头、最终被系统判为“误判”的那家!不是我的错觉!我是对的!
一股混杂着委屈、愤怒和难以置信的激动冲上头顶。他站在原地,呼吸急促起来。
所以……我不是倒霉蛋?我的那种“感觉”……是真的?2 第一滴血!追回三百块!
第二天,李凡顶着黑眼圈上班,内心却燃烧着一团火。他小心翼翼地隐藏着昨天的发现,
但看待每一条投诉的眼神都变了。机会很快来了。一条新的投诉弹出来。
用户“豆豆妈”愤怒地留言:“‘至尊牛扒饭’图片上那么大那么厚的牛排,
送过来就薄薄一片碎肉!加起来没我指甲盖大!照片欺诈!要求退款!38块钱不是钱啊!
”后面附了一张实拍图,一块孤零零、缩水严重的肉片躺在巨大的饭盒里,显得可怜巴巴。
系统判断:商家图片清晰,备案齐全,用户证据不足,驳回投诉。李凡点开商家的菜品图。
那牛排,色泽诱人,厚实多汁,撒着黑胡椒,看着就让人流口水。看起来天衣无缝。
但李凡凝神看去,几秒后,那种熟悉的“感觉”又来了。图片很真,但……太完美了。
光线、角度、肉的纹理……像是被精心处理过,完美得不自然。尤其边缘处,
有一丝极细微的、不和谐的模糊,像是复制粘贴后又用橡皮擦小心擦过的痕迹。
他心脏怦怦跳。他深吸一口气,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点“驳回”或者“转客服”,
而是鼠标移动,点开了后台更深层的数据库——商家历史图片上传记录。他一页页翻找,
眼神像扫描仪。半小时后,他手指一顿!找到了!三个月前,
“至尊牛扒饭”同一款产品上传过另一张图片,那张图片里的牛排明显小了一圈,
色泽也暗淡些。但很快被替换成了现在这张“完美”图片。李凡立刻截屏保存证据。然后,
他做了一件违反流程的事——直接拨通了用户“豆豆妈”的电话。“喂?谁啊?
”电话那头是个带着戒备的女声,背景音还有小孩的哭闹。“您好,
我是‘吃了吗’平台的审核员李凡,关于您对‘至尊牛扒饭’的投诉……”“哦,
你们平台就是骗子!合伙骗钱!说了也不管!算了算了,我自认倒霉!”豆豆妈语气激动,
说完就要挂电话。“请您等等!”李凡急忙说,“我找到了他们图片造假的证据!
可以帮您追回退款,甚至申请赔偿!”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
然后是难以置信的声音:“真……真的?你没骗我?”“我用我的工作担保。
”李凡语气坚定,“请您配合我,在申诉页面补充说明情况,
并附上我稍后发给您的证据截图。剩下的,交给我。”一小时后,带着无可辩驳的证据,
李凡直接越级提交了仲裁申请。系统算法在铁证面前被迫改判。申诉成功!
商户“至尊牛扒饭”图片与实物不符成立,退还用户“豆豆妈”订单金额38元,
并赔偿500元平台优惠券。对商户进行信用降级处理。看着屏幕上弹出的判决,
李凡长长舒了一口气,手心全是汗。几分钟后,他的私人手机收到一条短信,
来自一个陌生号码:审核员先生,太谢谢您了!钱退回来了,赔偿券也收到了!
您真是好人!谢谢!谢谢!看着那连串的“谢谢”,李凡忽然觉得鼻子有点酸。
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包裹了他。原来,坚持对的事情,帮助到别人的感觉,这么好。
3 判官之名初显有了第一次的成功,李凡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他依旧谨慎,
但更加自信地运用那种神奇的“直觉”。他开始更仔细地研究投诉文字背后的情绪,
分析商家图片最细微的瑕疵,对比历史数据,甚至自学了一些图片鉴定和心理学知识。
他的“误判”率开始诡异地下降,而被他“误判”支持的投诉,
事后纷纷被证明是商家确实存在问题。
一开始只是小打小闹:分量不足、食材不新鲜、包装破损。
的白领追回了被洒掉一半的麻辣烫全款;帮给学生订餐的老师证实了幼儿园食堂用过期牛奶,
避免了集体食物中毒;甚至帮一个老爷爷弄明白了手机自动扣费的陷阱,
追回了半年无故被扣的会员费。他的处理方式也越来越大胆,时而绕开系统,
时而直接联系用户获取关键证据,时而单刀直入质问商家。虽然流程上依旧被王胖子诟病,
但结果却无可挑剔。一些被他帮助过的用户开始自发在投诉反馈里表扬他。
“那个叫李凡的审核员太神了!我说不清楚的问题,他居然能看出来!” “谢谢李审核!
要不是你较真,我就吃哑巴亏了!” “平台终于有个说人话、办实事的了!点赞李凡!
”“李判官”这个名字,开始在小范围的用户群里悄悄流传。但李凡的行为,
也触动了越来越多商家的利益。核心冲突节点:李凡的能力崭露头角,
获得用户赞誉“判官”之名,但同时开始引起不良商家的注意和敌意。
4 来自商家的威胁这天,李凡处理了一个关于“鲜果切”的投诉。用户投诉水果变质,
商家咬定用户保存不当。李凡盯着商家上传的“新鲜”水果图片,
那种强烈的违和感再次涌现。图片颜色鲜艳得过分,果皮纹理清晰却缺乏自然的光泽过渡。
他动用权限调取了该店近期的采购流水,发现其进口橙子的进价低得离谱,
远低于正常批发价。他正准备深入调查,一个陌生电话打到了他的工作手机上。
电话那头是一个低沉而充满威胁的男声:“李审核员是吧?‘鲜果切’的投诉,
差不多就行了。大家都是混口饭吃,别把事情做绝了。”李凡心里一紧,
强作镇定:“我在依法依规处理投诉,请问您是哪位?”“我是谁不重要。”男人冷笑一声,
“重要的是,你有个妈妈在老家县城吧?身体好像不太好啊?还有你妹妹,在大学城读书?
挺漂亮的。”李凡浑身的血一下子凉了半截,猛地从工位上站起来,碰倒了桌上的水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