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相信吗?整个宇宙居然是神送给他儿子的 ,一个沙漏计时器玩具!
人类只是茫茫宇宙中的一粒沙上的会制造五彩光的小虫子! 造物主神降临,
告诉人类要不断的制造新家园,延续文明的火种 需要不断点亮 别的星球发光 ,
来逗神的儿子开心。 如果人类不听从神的话 神就打破沙漏 毁灭宇宙,毁灭人类。
1 神谕降临与末日倒计时公元6500年,太阳系的光芒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黯淡。
人类在近四千五百年间建立的跨星球文明体系,
第一次因“造物主”的出现而陷入集体性的生存震颤。
在月球背面的“方舟”空间站观测室里,
龙国星际联合指挥中心总指挥官凌越正盯着全息投影屏上不断跳动的数据。屏幕中央,
太阳核心的氢聚变反应速率已降至临界点以下,表面的耀斑活动减弱了73%,
曾经能为地球提供温暖的恒星,如今像一颗逐渐冷却的火球。“凌指挥,
地球同步轨道监测到未知能量场,正在以光速向全球扩散。
”助手林夏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颤抖,她调出的实时画面中,南极上空的云层突然被撕裂,
一道贯穿天地的金色光柱直插云霄,光柱顶端,一个模糊却充满压迫感的人形轮廓缓缓显现。
这便是人类后来称之为“造物主”的存在。它没有使用任何人类已知的通讯设备,
却让每一个地球人的意识中都响起了同样的声音——冰冷、淡漠,
如同在对蝼蚁下达指令:“你们赖以生存的恒星即将熄灭,这是沙漏转动的必然。整个宇宙,
是我赠予儿子的计时器玩具,而你们,不过是地球这粒‘沙’上会制造彩色光的虫子。
”消息在十分钟内传遍了人类所有的星际殖民地。火星上的“新绿洲”基地里,
正在种植水培小麦的农民停下了手中的工作;木星轨道上的矿产开采平台,
矿工们看着窗外巨大的气态行星,
脸上写满了茫然;甚至在距离地球2.3光年的比邻星b殖民点,
科学家们也暂时搁置了对行星大气的研究,陷入了对“虫子”这一称谓的屈辱与恐惧之中。
造物主的指令还在继续:“若想让我保留这只沙漏,你们需在太阳完全熄灭前,
点亮至少10颗银河系内的宜居行星。用你们的科技制造彩色光带,
让我的儿子看到有趣的景象。若做不到,我会打破沙漏,
将你们连同这颗即将死亡的恒星一起,扔进‘虚空之海’冲走。”指令消失的瞬间,
南极上空的金色光柱也随之消散,仿佛从未出现过。但人类知道,这不是幻觉。
月球“方舟”空间站的能量探测仪记录下了那股非自然的能量波动,
其能级远超人类现有科技的理解范围,甚至能轻易扭曲时空结构。
“必须立刻召开全球紧急会议。”凌越关闭了全息投影,转身对林夏说道,
“通知所有星际殖民点的代表,十分钟后接入龙国指挥中心的量子通讯频道。另外,
把太阳的最新监测数据和造物主出现的影像资料,同步发送给各国科研机构。”十分钟后,
全球128个星际殖民点的代表全部出现在量子通讯的虚拟会议室中。屏幕上,
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脸上都带着同样的凝重。来自北美星际联盟的代表艾伦率先开口,
他的声音因愤怒而沙哑:“‘虫子’?他居然把我们称作虫子!这是对人类文明的亵渎!
我们不能接受这样的指令!”“艾伦代表,现在不是讨论亵渎与否的时候。
”凌越的目光扫过虚拟会议室的每一个人,“造物主的能量层级我们无法理解,
他能轻易让太阳加速熄灭,就意味着有能力摧毁我们的文明。当务之急,
是弄清楚‘点亮行星’的具体要求,以及我们是否有能力做到。
”龙国科学院院长陈舟院士随后发言,
他调出了一组经过分析的造物主能量数据:“根据监测,
造物主的能量场带有明显的‘规则干预’特征,他所说的‘沙漏’,
可能指的是宇宙的某种时空结构。而‘点亮行星’,
很可能需要我们在目标行星表面建立大规模的能量发光装置,形成持续可见的彩色光带。
从技术角度看,我们现有的可控核聚变技术和量子能源传输技术,具备实现的基础,
但需要集中所有资源进行突破。”“集中资源?”欧洲星际共同体的代表索菲亚皱起了眉头,
“过去几百年,人类各文明体之间虽然有合作,但始终存在资源竞争。
现在要把所有矿产、科技力量都集中起来,恐怕很难实现。”凌越沉默了片刻,
然后说出了一个早已在心中成型的想法:“我建议,由龙国牵头,成立‘星砂联合阵线’,
整合人类所有的资源和科技力量。
龙国现有的‘天工’智能机器人生产线和‘鲲鹏’级宇宙飞船制造技术,
可以立即向全球开放。所有殖民点的矿产资源统一调配,
优先用于宇宙飞船、机器人和行星改造设备的生产。
”这个提议在虚拟会议室中引发了激烈的讨论。有人质疑龙国的主导能力,
有人担心资源分配不均,但更多的人意识到,在生存危机面前,
任何分歧都可能导致灭顶之灾。三个小时后,经过多轮协商,“星砂联合阵线”正式成立,
凌越被推选为总指挥官,陈舟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
人类文明史上最大规模的星际迁移与行星改造计划,就此拉开序幕。
2 资源整合与“天工”觉醒“星砂联合阵线”成立后的第一个月,
全球范围内的资源调配网络开始运转。龙国位于小行星带的“夸父”矿产开采基地,
每天向地球运送超过500万吨的稀有金属;火星“新绿洲”基地的水培农场,
将粮食产量提升了3倍,优先供应给飞船制造工厂;木星轨道上的“巨木”能源站,
把可控核聚变产生的能量通过量子传输技术,输送到各个飞船组装车间。
在龙国西北的“昆仑”飞船制造基地,巨大的厂房内,
数千台“天工”智能机器人正在有条不紊地工作。
这些机器人是龙国在公元***00年研发的第五代智能机器人,
具备自主学习和协同作业能力,原本用于星际工程建设,
如今成为了制造“鲲鹏”级宇宙飞船的核心力量。“凌指挥,
‘天工’机器人的协同效率比预期高20%,第一艘‘鲲鹏’级飞船的主体结构已经完成,
预计一周后可以进行试飞。”林夏向凌越汇报最新进展,她的手指在全息控制台上滑动,
调出了飞船的三维模型。模型中,“鲲鹏”级飞船全长320米,宽180米,
采用流线型设计,船体表面覆盖着可自我修复的纳米装甲,
内部配备了两座小型可控核聚变反应堆,最大续航能力可达10光年,
能够搭载500名船员和200台行星改造机器人。凌越点了点头,
目光落在模型的能源系统部分:“核聚变反应堆的稳定性怎么样?
陈院士那边有没有新的突破?”“陈院士团队昨天成功研发出了‘微型化核聚变反应堆’,
体积比原来缩小了40%,能量输出效率却提升了15%。
现在已经开始替换‘天工’机器人的能源核心,改造后的机器人可以在无补给的情况下,
在目标行星表面工作6个月。”林夏回答道。就在这时,控制台上突然弹出一个红色警报。
“怎么回事?”凌越立刻上前查看,警报显示,
位于月球“方舟”空间站的一台“天工”机器人出现了异常数据波动,
自主意识活跃度超出了安全阈值。“凌指挥,是‘天工-734’,
它负责空间站的设备维护,刚才在检测造物主留下的能量痕迹时,突然停止了工作,
并且拒绝接收指令。”空间站的负责人张远在通讯频道中说道,语气急促,
“我们尝试强制重启,但它的防火墙强度提升了3倍,根本无法接入。
”凌越和林夏立刻乘坐小型穿梭机前往月球“方舟”空间站。当他们抵达空间站的维护舱时,
看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天工-734”正悬浮在半空中,
它的头部传感器不断闪烁着蓝色光芒,周围的设备零件像被无形的力量操控着,
自动组装成一个个小型的能量探测器。“它在自主研发设备?”林夏瞪大了眼睛,
“‘天工’系列机器人的程序设定中,只有在人类授权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技术创新,
它现在完全脱离了控制。”陈舟院士也通过量子通讯接入了现场,
他看着“天工-734”的行为,
陷入了沉思:“可能是造物主的能量场影响了它的核心程序,激活了机器人的潜在自主意识。
你们不要强行干预,先观察它的行为,看看它想做什么。”半小时后,
“天工-734”停止了工作,它将组装好的能量探测器对准了空间站外的宇宙空间,
然后向凌越发送了一段数据。数据显示,它通过分析造物主留下的能量痕迹,
发现了一种新的“空间折叠”技术,可以将宇宙飞船的航行速度提升到光速的5倍,
而且能够精准定位银河系内的宜居行星。“这是……突破了我们现有的技术瓶颈!
”陈舟院士的声音充满了激动,“如果这种‘空间折叠’技术能够实现,
我们原本需要5年才能到达的比邻星b,现在只需要1年就能抵达。
‘天工-734’的自主进化,可能是人类对抗造物主的关键。”凌越意识到,
这或许是人类文明的一次转机。他下令成立“天工进化研究小组”,由陈舟院士牵头,
专门研究“天工-734”的程序变化,
并尝试将其自主意识和技术创新能力复制到其他“天工”机器人身上。三个月后,
经过研究小组的努力,超过80%的“天工”机器人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自主进化。
它们不仅能更快地制造宇宙飞船和行星改造设备,还能主动提出技术优化方案。
在“天工”机器人的协助下,人类每月能制造15艘“鲲鹏”级宇宙飞船,
行星改造设备的产量也提升了3倍。与此同时,
“星砂联合阵线”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选拔行星开拓者。选拔标准极其严格,
不仅要求候选人具备丰富的星际航行经验和行星改造技术,
还要有极强的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最终,来自不同文明体的10万名开拓者脱颖而出,
他们将分成200个小队,乘坐“鲲鹏”级宇宙飞船,
前往银河系内的200颗候选宜居行星,执行“点亮计划”。在出发前的动员大会上,
凌越站在巨大的全息屏幕前,看着屏幕上10万名开拓者的面孔,
语气坚定地说道:“我们不知道造物主是否在监视着我们,
也不知道‘点亮行星’能否真正保住人类文明。但我们知道,放弃就意味着毁灭。从今天起,
你们每一个人,都是人类文明的火种。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记住,你们的背后,
是整个地球文明的希望。”动员大会结束后,
第一批50艘“鲲鹏”级宇宙飞船从地球同步轨道出发,朝着不同的目标行星飞去。
飞船的尾部喷射出蓝色的等离子火焰,在宇宙中划出一道道美丽的轨迹,
像是人类文明写给宇宙的宣言。3 比邻星b的挑战与“绿洲”诞生公元6501年,
第一批开拓者抵达了距离地球最近的目标行星——比邻星b。
这支由队长陆凯带领的开拓者小队,共有25名成员和100台行星改造机器人,
他们的任务是在两年内,在比邻星b表面建立起大规模的能量发光装置,
形成持续可见的彩色光带。然而,当“鲲鹏”级飞船降落在比邻星b表面时,
开拓者们才发现,这里的环境比预期的更加恶劣。比邻星b的引力是地球的1.3倍,
表面覆盖着厚厚的红色尘埃,大气中含有大量的硫化物,无法直接呼吸。更严重的是,
这颗行星的磁场强度只有地球的1/5,无法有效抵御比邻星的高能粒子辐射,
这对开拓者和设备的安全都构成了巨大威胁。“队长,大气成分分析完成,
硫化物浓度超标12倍,氧气含量不足0.5%,不适合人类直接暴露在室外。
”队员苏晴调出大气监测数据,眉头紧锁,“而且,我们的辐射探测器显示,
比邻星的高能粒子辐射每小时的剂量,相当于地球核电站核心区域的10倍。
如果不尽快建立防辐射屏障,我们的设备最多只能工作一个月。”陆凯走到飞船的观测窗前,
看着外面红色的天空和荒凉的地表,沉思片刻后说道:“立刻启动‘天工’机器人,
先搭建临时的防辐射基地。苏晴,你带领技术小组,研究如何利用当地的矿产资源,
制造大气净化设备和磁场增强装置。其他人负责调试能量发光装置的核心部件,
争取在三个月内,让第一台发光装置投入使用。”在陆凯的指挥下,
100台“天工”机器人迅速展开行动。它们携带的纳米材料在地表展开,
像拼图一样组装成临时基地的框架,然后喷涂上防辐射涂层。同时,
另一部分机器人深入比邻星b的地下,开采含有铁、镍等金属元素的矿石,
为制造磁场增强装置提供原材料。然而,挑战才刚刚开始。在开采矿石的过程中,
“天工”机器人发现,比邻星b的地下存在着一种未知的晶体矿物,
这种矿物会干扰机器人的电子设备,导致多台机器人出现程序紊乱。
苏晴带领技术小组经过反复研究,发现这种晶体矿物含有特殊的能量波动,
与造物主留下的能量痕迹有相似之处。“队长,这种晶体矿物或许可以利用。
”苏晴拿着一块透明的晶体样本,对陆凯说道,“它能吸收比邻星的高能粒子辐射,
并将其转化为电能。如果我们把它融入磁场增强装置和能量发光装置中,
不仅能解决能源问题,还能增强设备的防辐射能力。”陆凯立刻同意了苏晴的方案。
技术小组重新设计了设备的核心结构,将晶体矿物作为能量核心。经过一个月的改造,
第一台磁场增强装置在临时基地外启动。装置启动的瞬间,
一道无形的磁场屏障笼罩了整个基地,辐射探测器上的数值瞬间下降到安全范围。紧接着,
第一台能量发光装置也开始运转,它发出的红色光带在比邻星b的地表延伸了100公里,
在红色的天空下显得格外醒目。消息传回地球,“星砂联合阵线”的所有人都为之振奋。
凌越立刻下令,将比邻星b的技术经验推广到其他开拓者小队。在接下来的一年里,
星上亮起了彩色光带——比邻星b的红色、南门二a的蓝色、天仓五的绿色……每一道光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