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寒门贵子

>>> 戳我直接看全本<<<<
2003年深秋,大别山北麓的陈家洼村还沉浸在收谷后的寂静里。

十七岁的刘轩蹲在自家土窑洞前的青石板上,用树枝在地上画着K线图,旁边放着半凉的玉米粥。

父亲一瘸一拐地从田里回来,裤脚沾满泥星:“轩子,该去镇上中学了。”

刘轩抬头,看见父亲裤腿下露出的伤疤——那是三年前在矿井塌方中留下的,至今走路仍需拄拐。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MP3,这是他攒了半年钱买的二手货,里面存满了财经新闻和金融课程录音。

“爸,再等三个月,”他指了指墙上用炭笔写的“比特币”,“这次行情走完,学费就够了。”

父亲叹了口气,转身从灶台边的瓦罐里摸出皱巴巴的纸币:“这是你妈走前攒的,原本想给你买新书包……”刘轩慌忙拦住父亲的手,掌心触到父亲掌心的老茧:“够用了,我在镇上打零工也能攒钱。”

他想起母亲临终前塞给他的平安符,此刻正挂在脖子上,贴着滚烫的皮肤。

母亲走的那个雨夜,他躲在窑洞角落用手机看财经新闻,突然明白:只有钱,才能让父亲不再下井,才能让自己走出大山。

三天后的深夜,刘轩又一次摸黑走在去镇上的山路上。

月光照亮了他脚下的石板路,露水打湿了布鞋,他却浑然不觉,脑海里全是白天在村委会看到的比特币行情——3000美元关口的激烈争夺,让他想起《金融炼金术》里提到的“关键阻力位”。

这本书是他在镇上废品站捡到的,书页间还夹着前主人的笔记,却成了他接触金融的启蒙。

“顺风网吧”的霓虹灯在半山腰闪烁时,刘轩看了眼手机——23:58。

他推门进去,熟悉的泡面味和烟味扑面而来,李阳己经在老位置占好机器:“快,比特币又跌了!”

显示器上,价格正从3100美元快速回落,成交量柱形图像密集的雨点。

刘轩调出斐波那契回调线,2850美元的位置像磁石般吸引着他。

“阳子,把你的身份证给我,”他声音平稳,“这次用你的账户,杠杆调到20倍。”

李阳看着他发亮的眼睛,突然想起上个月刘轩帮他补习数学到凌晨,用K线图讲解函数关系:“你疯了,这钱要是亏了……”“不会亏,”刘轩盯着布林带下轨,“美联储的加息会议纪要里,点阵图显示下半年降息概率67%,这是提前反应。”

他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击,仿佛在弹奏一首只有他能听见的金融狂想曲。

母亲去世后,他每天只睡西个小时,白天上学,晚上在镇上超市卸货,用赚来的钱买二手电脑配件,在废品站收集金融书籍,终于在17岁这年,攒下了13000元本金。

当价格砸到2851美元时,刘轩果断买入。

网吧里响起此起彼伏的咒骂声,只有他盯着RSI指标——14,超卖区域。

“阳子,把你剩下的三百块也给我,”他头也不回,“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李阳咬了咬牙,掏出皱巴巴的纸币:“要是赔了,你得教我考上县一中。”

这三百块,是他帮村里养殖户搬饲料攒的,原本想买双新球鞋。

凌晨三点,比特币价格突然反弹,刘轩在3000美元整数关口平仓。

468210元的数字在屏幕上跳动时,李阳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轩子,你这是赌命啊!”

刘轩却笑了,笑容里带着释然:“不是赌,是计算。”

他打开手机里的备忘录,上面记满了美联储官员的讲话摘要、矿工算力变化,还有他自创的“山村K线分析法”——用梯田的形状类比股价形态。

这些笔记,他记满了三个笔记本,每一页都有修改的痕迹,凝聚着他无数个熬夜的时光。

天亮时,刘轩背着书包往家走,书包里装着打印的K线图和几本旧书。

路过村口的小学时,他看见孩子们在土操场上奔跑,突然想起自己的梦想——让金融不再是有钱人的游戏,而是改变命运的工具。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本金,13000元变成46万,这不是终点,而是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