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书面作品,包括甲骨文、铜器铭文、 《周易》中的“卦爻辞”及《尚书》中的殷周之文,多以散体文字为主,皆具实用功能。
它们只是散文的萌芽和雏形,却在其特有的记述和表达中,孕育和滋生着文学的某些特质和因素。
第一节 甲骨文和铜器铭文迄今可见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材料是甲骨文和铜器铭文,它们多为出土于地下的珍贵史料,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今见最早的书面散文作品。
一。
巫卜,记事与书面作品的出现龟甲兽骨文,又称甲骨文,早期多为占卜记录,因此又叫甲骨卜辞。
显示出系统文字的形成,发展与巫卜文化的密切联系。
甲骨卜辞的辞格类型:一是前辞,又叫叙辞或述辞,二是命辞,三是占辞,西是验辞。
二。
殷墟甲骨文基本内容:征战,田猎,祭祀,物候,种植,赋贡等等。
意义作用:体现当时人们的情感心理和文字表达形式特征。
基本主题:趋利避祸,乞求年丰人安。
文字记述:初具记事散文雏形,文字朴实简古,记录真切。
三。
西周青铜文文字刻在青铜器上,故称铜器铭文,又称金文或钟鼎文。
西周礼乐宗法的发展带动了铭文的发展。
周朝铭文记述成分较甲骨文增加,篇目长的还会采用韵文形式。
例子是《虢季子白盘》大概讲的是虢季子白抵御猃狁的战功显赫,收到周王嘉善。
其中内容记录详细,几乎整篇用韵。
第二节。
《周易》卦爻辞《周易》简介:地位是群经之首,性质跟卦书,史书和哲学有关。
“三易”指神农时代的《连山易》,黄帝时代的《归藏易》和西周时期的《周易》一。
卦爻辞中所见的历史和生活。
二。
卦爻辞的象征,意象和谣谚。
A。
二爻八卦即 阴 阳 乾 坤 震 巽 坎 离 艮 兑。
八卦对应天地风火水山泽。
B。
艺术手法突出特点是象征1.授物象以说人事。
如《坤》六西以"拓翼"表无答无荟。
2.是具体呈现人事境况。
,如《履》卦辞以“履虎尾,不醛人”示有惊无险、逢凶化吉。
3.呈现某个事件或故事,如“丧牛于易”(《旅》上九)、“帝乙归妹” (《归妹》六五)语涉殷史即是,事件并非虚拟,此则借以寓意。
C。
特点:卦爻辞多以短句为主,且天然形成整齐、对仗、押韵的句式,颇具谣谚形式。
第三节 《尚书》殷商、西周书面散文真正形成文章形制的是《尚书》中的殷周之文,这些文章因多为史官所记发布诰誓训命之事而极具历史、思想史价值,同时亦因其古奥典雅而在文学上有其特点。
一.汇编及存篇《尚书》原称《书》,西汉时因其己成"上古之书"而始称《尚书》。
其由《虞书》《夏书》《商书》《周书》西部分组成。
A。
《虞书》《夏书》应为国人据说彧把典追记,其成文或当在春秋之前、殷周之际。
B。
《商书》《周书》则保存了部分商周史官记录。
二.内容的认识价值1.从中可首接或间接看到上古时代一些重大事件的历史情况。
例如《汤誓》可见商汤伐桀。
2.文章首接呈现殷周时期特别是西周的政治思想和观念意识。
例如,通过《多方》周人强调的以德配天,以德为教等思想。
三.记言与叙事1.“六体”之说,即“典、谟、训、诰、誓、命”。
是对原初所发诰命训誓的称谓或分类。
《尚书》之文因此而可分为偏于记言和偏于叙事两类,其中前一类占有绝大比重。
2.艺术特点:A。
所记人物说辞语气逼真,富于现场感。
如《商书·汤誓》记商汤誓师数夏之罪。
B。
所记人物说辞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开始讲究说理艺术。
如《商书·盘庚》中盘庚劝世族百官听命迁徒。
C。
注意援用历史事实,并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
如《周书·无逸》中周公历数前代君王勤勉以持久、逸乐以早亡的桩桩件件告诫成王。
D.语言多古奥难读,除年久相隔的原因之外,亦应缘于史官书面载记的简省。
但是,越过语言障碍,其记言之恳切及叙事之逼真,值得体察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