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娘能当上贵妃,全凭我命硬。她推我下水,嫁祸给德妃。我没死成,皇帝震怒,废了德妃,
封我娘为妃。我娘又派刺客捅我,栽赃给贤妃。我险死还生,贤妃却被赐了毒酒,
我娘晋了贵妃。尝到甜头后,我十岁生辰这日,我娘决定玩把大的。用我的命,
做她登上后位的最后一搏。1我那位宠冠后宫的母亲是个亡国公主。传说她手刃亲父,
为自己求了个皇妃的位置。人人骂她是个贱骨头。为了争口气,
她一心惦记着给皇帝生个儿子。我生下来的时候,我娘生儿子的心愿落了空。
皇帝问她想要什么赏赐的时候,我娘望着我的脸想了一会,只说盼着我平平安安长大。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我娘在做戏。但皇帝看不出来,他很感动。认为我娘是爱屋及乌,
越发怜爱她。如果忽视掉国仇,也许皇帝跟我娘,可以是一对恩爱夫妻。
这话是我娘在一次推我落水,又嫁祸给德妃之后自言自语说给我听的。我那时只有七岁,
发着高烧,我娘为了让皇帝重罚德妃,不让我喝药。她大概以为我熬不过去,
无所顾忌地跟我说了许多。笑德妃是个傻子,死到临头还坚持问皇帝,
到底有没有一刻对自己是真心的。其实皇帝对她哪有真心,不过是贪图德妃母家的势力,
把她当个棋子罢了。还有贤妃,对皇帝一见钟情后不顾爹娘劝阻,
放弃了宫外一心一意爱慕她的少年郎君,入宫做了皇帝的妾。
被我娘陷害后皇帝赐了贤妃一盏毒酒,贤妃一个劲骂我娘是个蛊惑人心的妖妃。多好笑,
明明是皇帝下旨赐死她,她却一直到死也没说过皇帝一句坏话。我烧得昏沉,
意识模糊地听着,心里却一片冰凉。一点也不好笑。德妃娘娘在我落水后,
哪怕知道这是我娘设下的局,也毫不犹豫地跳下水去救我。贤妃娘娘在我被刺客刺中一剑后,
平时一向瞧不上我的她,抱着我一个劲求我别睡。所以,这有什么好笑的呢?2这次病好后,
我娘兴许是有点愧疚,偶尔会放我去御花园走走。但御花园有宫女太监,
一见到我就会围上来,逼我趴在地上学狗叫。我习惯了顺从,刚趴下去,
仰头就瞧见了一只凤钗,阳光下晃得我眼睛酸。在我面前趾高气昂的宫女太监此刻都跪下去,
高呼:“皇后娘娘。”皇后斥退了宫人,将我一人留下来。我跪着行礼,“拜见皇后娘娘。
”皇后神情淡淡,开口道:“我且问你,你贵为公主,他们身为奴仆,却敢肆意作践你,
你可知这是何故?”这个问题我在心中想过多次,此刻脱口而出:“只因我不受宠,
即便受了欺辱也无人替我做主。他们深知作践我不会有后果,故而纵是身份卑贱,
也敢拿我作践取乐。”皇后听完后蹲下身来,声音平静:“今日本宫既已为你做主,
严惩了那起刁奴,你且说,日后他们可还敢再欺凌于你?”我想了想,摇了摇头,
又点了点头。皇后的声音再度响起:“他们还会。本宫能为你做主一回,
却护不得你一世周全。纵使你是个得宠的公主,也未必人人皆对你忌惮三分。
世间总有人自身失意,便心存恶意,伺机欺凌。”“他们胆敢欺凌于你,
不过是在试探你心性深浅。倘若你今日立威,抵死相抗,你这公主身份,
便是震慑群小的利剑。若你自身怯懦,纵其得寸进尺,这公主身份,
反成了豺狼肆意撕咬的由头。”“欲立身于世,首在自立于心,此理你可明白?
”我怔然失语。我娘经常打我,愈是反抗,责罚愈重。久而久之,我惯了被打,
惯了忍痛捱过去。依娘娘所言,我并非全无倚仗。思索间,
皇后娘娘命人将我送回了我娘宫里。还派人去训斥了我娘,让她好生待我。
3皇帝的确爱我娘,我娘指哪他打哪,等我过十岁生辰时,后宫嫔位以上的妃子,除了我娘,
只剩下一个皇后了。皇后是个怎样的皇后呢?
坤宁宫刚来当差的小宫女不小心踩了皇后娘娘的裙摆,皇后险些摔了一跤。若是换了我娘,
定会说一条烂命,拖下去打死。但皇后没有追究,甚至害怕小宫女被管事嬷嬷责骂,
只说是自己不慎崴了脚,暗地里给小宫女递过去一个安抚的眼神。
后来小宫女记着皇后娘娘的恩惠,成了坤宁宫最忠心的奴仆。宫中上下,
没有不称赞皇后仁德的。但皇后也不是一味的好心。坤宁宫有个老太监,仗着自己资历深,
曾经救过皇后女儿一命,常折腾新来的小宫女。皇后听到风声,彻查了事情原委,
给老太监定了罪。当着满宫的面,老太监被打了三十大板,赶出了宫。从此坤宁宫上上下下,
再不敢有歪心思。但老太监被赶出宫后,遭人欺辱,手上的银子全被抢光了,
只能在街头乞讨。皇后得知后,派人给老太监送了银子,又妥善安置了他。这些,
都是我从宫女们嘴里打听出来的。所以我娘拿我去陷害皇后时,我平生头一回,恨毒了她。
不是恨她把我这个亲生女儿的性命当作争权夺利的棋子,而是恨她要毁了这般好的人。
但我娘并不在乎我对她的感情,她用名贵药材吊着我这条命,就是为了今天。
她把毒药灌进我嘴里,然后打扮得花枝招展去寻皇帝做主。宫人彻查之后,
在坤宁宫找到了毒药。唇枪舌剑对准了皇后。
我望着皇后被众人指责依旧没有弯下半寸的脊梁,突然想起那日御花园之中,她对我说的话。
我强撑着下了床,跪在地上。“此事与皇后娘娘无关,是母妃栽赃陷害,求父皇彻查!
”说出这句话,我存了死志。这是我第一回反抗。即便没有毒发身亡,
我娘往后定然容不下我了。皇后没有为自己辩解,只是扶起我,
问了坐在高位上的皇帝跟我娘一句:“公主的毒,可还有解?”皇帝皱了皱眉,
眼神露出丝关切。我娘则不为所动。她显然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在我娘心里,
我不过是个不中用的女儿,能够用我的一条命扳倒皇后,已经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皇后摸了摸我的脸,从怀里掏出一枚药丸塞进我嘴里。皇帝眸中闪过诧异:“这是雪参丸?
”我娘立刻道:“这样珍贵的东西,你给她作甚?!”雪参丸是镇国公府给皇后的嫁妆,
一枚可以解百毒,活死人肉白骨。皇帝征战天下时中了一剑,险些一命呜呼。
是皇后的一枚雪参丸救了他。皇帝却没说什么,默许了皇后的行为。4我娘筹谋多日,
又有皇帝袒护,让皇后坐实了毒害我的罪名。堂堂皇后,在下人面前被脱去外衣抽鞭子。
二十鞭子下去,皇后嘴角溢出血迹,但一声都没吭。我扑上去替皇后挡了一鞭子,
后背瞬间皮开肉绽。刺入骨髓的疼。皇后脸色苍白,却坚持把我推开。“你受不住。
”我咬着牙趴在她身上。比这更疼的我都受过,怎么会受不住。反正我娘不会放过我,
若能以我一命救下皇后娘娘,对我来说,是一笔值得的买卖。只是我想不通。
明明我已经豁出命去反抗了,我娘依旧毫无顾忌。皇后在宫中人人敬仰,我娘不过是个妖妃。
但皇帝一句话,皇后就得背上谋害公主、心狠手辣的罪名。这世道为何如此不公?
皇帝让人拉开了我。比起我娘,皇帝更关心我的死活。经此一事后,皇后被禁足了,
昏迷前求了皇帝,让我搬去坤宁宫,由她亲自教养。皇帝本不肯,我娘也威胁地瞪着我。
但我义无反顾地跟在皇后后头走了。我知道,方才我背叛了我娘,皇后是怕我娘饶不了我,
再对我下毒手。5皇后伤得很重,那些行刑的太监是我娘的心腹,下了死手打。大公主,
也就是皇后的女儿昭宁哭得很伤心。但见到我来,昭宁没有赶人,反而让了一个床角给我,
让我跟她一同侍候皇后。我擦了擦发酸的眼角,拧着湿帕子给皇后擦背。“皇姐不恨我么?
都是我害的。”昭宁接过我手上的帕子扔进水盆里,声音平静:“恨你做什么?
鞭子又不是你抽在母后身上。”“母后都跟我说了,你摊上那样的娘亲,不是你的错。
”我怔怔地望着她和皇后如出一辙的凤眸。“但我讨厌你,母后是因你才受的伤。
我知道你没有错,可我就是讨厌你。”我慌忙低下头,喉咙发紧,“对不起,
其实你讨厌我才是正常的,我只是不明白,为何皇后娘娘要对我这般好。
”6在坤宁宫的日子过得很快。皇后的伤口也渐渐结痂了。因为皇后被禁足了,
整个宫殿都很清净。这日我跟昭宁一起投壶。我以前在我娘宫里,
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一个人投壶。昭宁比我大,投壶的准头却不如我。她本不想搭理我,
只是听宫人说我投壶厉害,便起了一较高下的心思。我一直悄悄放水,输给她一点。
昭宁却不乐意了,生气地质问我:“你总让着我作甚?”我垂着头,
小声解释道:“我想让皇姐高兴。”昭宁的脸色更难看了,“你希望我高兴,
是怕我会不高兴么?”“我若是因为投壶输给你不高兴,那是我心眼小,与你有什么干系?
你为何要委屈自己来迁就我?”我白着脸争辩:“娘娘对我好,我便也想对皇姐好,
这有何不对?”昭宁听完我的话后没有接茬,只是吩咐宫人取来弓箭,
问我:“你可敢同本宫比一场这个?”我心里有些委屈,点头默不作声拿起箭。
但我从未练过射箭,连拉开弓都费劲。昭宁此时动了,她手上抓了三支箭,全部正中红心。
我垂下头,“我输了。”昭宁拍了拍手走过来,“我赢了你,你可有不满?”我摇摇头。
“既你不会因为比试输了便心生不满,为何要在心中小觑了我,认定我会因此而计较?
你这般做,不是对我好,而是看不起我。”我眼眶红了,手足无措:“我没有看不起皇姐,
我只是不知道怎么讨你喜欢。”皇后被嬷嬷扶着出来,见到手足无措的我,
开口道:“萍儿喜欢本宫吗?”我毫不犹豫地点头。“萍儿有没有想过,为何喜欢本宫?
”“因为我娘对我不好,宫中的人都对我不好,只有皇后娘娘你对我好。
”“只是因为这个吗?若我对你不好,你还会喜欢我么?”我想了想,还是点了点头。“会,
皇后娘娘是个好人,值得所有人喜欢。”皇后笑着摸了摸我的头,“所以萍儿喜欢本宫,
是因为本宫为人本就不差。若萍儿想要昭宁喜欢你,就得先成为值得被喜欢之人。
”我似懂非懂,问出了心中一直以来的疑惑:“我娘品行不端,做了许多错事,
连我这个亲生女儿都难以亲近她。可儿臣是在不明白,为何父皇不喜娘娘您,
却那般偏宠我娘呢?”皇后沉默了,许久没张口。我以为她不高兴了,
小心翼翼打量她的神色。半晌,皇后屏退左右,只留下了我和昭宁,
方才继续道:“朝中有两相,左相以仁德闻名天下,右相则颇为众人非议,
为何你父皇重用右相,而轻怠左相?”昭宁皱着眉头,思索了一会方才道:“因为父皇昏庸,
亲信小人。”皇后摇了摇头。“非也,你父皇实乃深谙权术之君。萧国覆灭,王宫焚毁后,
他欲重建一座奢靡新宫。此议劳民伤财,朝中大半臣子极力反对,尤以左相为首,
民间更是怨声载道。”“加之连年征战,国库空虚,你父皇既无银钱,又不愿背负骂名,
几乎要放弃此念。此时右相献策,上奏折称:‘萧国王宫虽破,尚遗美貌宫女五百余人。
若将其充作官奴,调教后设立官方妓院牟利,则建宫之资无忧。’”“此策解了燃眉之急,
你父皇龙颜大悦。然大兴土木终究不得民心。右相遂自请亲任监造,督管百姓筑台。
如此一来,天下骂名尽归右相。待高台落成,你父皇便‘痛斥’右相一番,
天下百姓反盛赞陛下贤明。”我有点想通了,主动接着道:“所以皇后娘娘您虽得天下称颂,
却恰似不受重用的右相。而我娘虽然担了祸国妖妃的名头,却为父皇行事担了骂名,
所以深得圣心。”皇后赞赏地看着我:“萍儿孺子可教也。”“德妃之父恃功而骄,
屡犯天颜,陛下早有除他之心,只是师出无名。”“而贤妃出身大祁第一皇商之家,
国库空虚之际,其母家却富甲天下、推金砌玉,陛下岂能相容?”“所以萍儿,
你母妃不过是陛下手中一柄趁手的利刃罢了。而你,更无需为此感到心中难安。
”“你不需要活得像个罪人,知道么?”我微微红了眼眶。德妃贤妃死后,我夜夜难以安眠,
感觉自己背负了一身罪孽。皇后娘娘这番话,像拨云见雾,安定了我的心。7皇后这一禁足,
就被禁足了两年。这两年我过得像一个真正的公主。而我娘以后宫之主自居。只是鸟尽之日,
弓藏可期。我娘再风光,也得意不了太久。皇后并不介意,她照旧做着自己的事情,
对我和昭宁一视同仁,请了夫子教我们兵书策论,甚至还有医术药理、防身之术。
有一次我曾背着皇后娘娘问昭宁:“皇姐,我们是女子,为何要学这些?”像我娘,
就从不在意这些。她只在意练舞的身段软不软,新作的诗词够不够情意绵绵。昭宁放下策论,
斜睨了我一眼,还是张口道:“女子又如何?习得一身本事,亦能立身于世,成就一番天地。
多学些东西,危难时可护住自己,不至于被旁人三言两语便轻易蒙蔽。
”我忍不住辩驳:“可皇姐是公主,谁敢蒙蔽你,伤害你?”“亭亭如盖,其下寸草难生。
能为你遮风挡雨的,也同样能让你不见天日。这世间,最能靠得住的,只有自个。
”我听得出神,皇后的手已经拍在了我的脑袋上。“小萍儿,发什么呆呢?
”我连忙收回思绪,沉下心去读书了。8昭宁的话就像一句预言。没几日,前朝就传来消息,
镇国公府被右相弹劾通敌卖国,全家下狱。据说左相为此事四处奔波,力图证明其清白,
反被帝王迁怒,罚了在家思过。左相寒门出身,又相貌丑陋,高中状元之时,
曾惹得满朝文武非议。可沈芸却说,“皮相是爹娘所赐,以相貌美丑论高低,何其不公?
庙堂之上,当以真才实学论长短。”自此以后,哪怕沈芸膝下只有一个女儿,
左相也成了坚定的皇后党。朝中都明了,皇帝这是要卸磨杀驴了。
镇国公以女子之身得封国公,立下了赫赫战功。大祁的江山,一大半是镇国公打下来的。
大祁将士不一定人人信服皇帝,却一定个个崇尚镇国公。哪怕她是个女子。所以皇帝上位后,
首先娶了镇国公的独女,之后又逼着镇国公交出了兵权。镇国公的夫君死得早,
她只有皇后这一个女儿。为了独女,她谨小慎微,处处低调,
只盼着从小捧在掌心里的女儿能够在宫中顺遂平安,不受委屈。哪怕是被污蔑通敌卖国,
镇国公也只摘下官帽,脱下官袍,露出一身刀痕的后背,求了一句:“此事与皇后娘娘无关,
求陛下善待臣的女儿!”我听皇后娘娘说,从前闹饥荒,没有粮食吃,她饿得嗷嗷哭。
镇国公卖过苦力,杀过猪、宰过牛,起初人人都不用她,嫌弃她是个女子。但她比谁都拼命,
加上天生力气过人、有胆有识,众人都逐渐对她服气。后来天下大乱,
镇国公放下屠刀追随了皇帝,在狼烟烽火里闯了大半辈子。无数次生死关头闯过来,
脑子里想的都是,女儿还在家等着她。她死了,谁能给她那柔弱善良的女儿撑腰。
皇后娘娘每每跟我们提起镇国公,都会露出难得的女儿家的娇憨,
不再是那个处处端庄自持的皇后。可就是这样刚强的镇国公,要强了一辈子的人,
在朝堂上挺直脊梁跪下去,不在乎丢了脸面,也不在乎被诬陷背叛了她一心守护的国。
只在乎,她的女儿不要被牵累就好。皇后娘娘听了消息后,给朝中的臣子四处去信。
我以为她是请求朝臣能为镇国公美言几句。可第二日,朝堂上讨伐镇国公的声音不绝于耳。
有人说镇国公以女子之身登上国公位,本就不符合礼教纲常。有人说镇国公为人高傲,
早就有不臣之心。更有甚者,编造了镇国公和敌国皇帝的谣言,
说镇国公早就和敌国皇帝有了首尾,通敌叛国。总之,没有一个为镇国公求情的,
都请求皇帝立即下旨,处死镇国公,肃清朝堂。皇帝反倒犹豫了,
就连原先力主严惩镇国公的右相,也拿不定主意。皇帝是帝王、是天子,提拔臣子是天恩,
惩治臣子也是天恩。旁人越是不满,他越是要去做,去证明天子的威严。
所以若是众臣都为镇国公求情,皇帝反倒不会放过她。但一个臣子,若是人人弹劾,
恰好便说明她在朝中孤立无援。一个孤立无援又能干的臣子,最能为帝王所用。
就在镇国公之案悬而未决的第七日,皇后脱簪素服,跪在御书房请罪。
今年这个冬日雪下得很大,足有膝窝深。我跟昭宁一左一右搂着皇后,
给她搓热冰冷的左右手、脸颊。谁也没有开口劝。皇后这一番行动,拖延了皇帝下旨的时间。
左相暗中收集了证据,证实了镇国公清白。要证明一个无罪之人有罪难,
但证明一个无罪之人无罪,却只需耗费些时日。隆庆十二年冬,镇国公沉冤昭雪,
皇后的禁足也结束了。据说镇国公出狱那日,
一个佝偻着背的老人驾着马车守在狱门外接了她。后来才知道,
这老头原来在宫里是个得脸的老太监,只因一时鬼迷心窍犯了宫规,这才被赶出了宫门。
赶出宫那日的狼狈,百姓的指指点点,老太监一直记在心里。
所以他不愿意让要强了一辈子的镇国公,受这份罪。9宫中恢复了宁静。
我娘病重的消息传出来时,我心神不宁。那日皇后娘娘的一席话,让我想起了我娘的身世。
听闻萧国皇帝极为宠爱她,我娘的少年时光,应当是肆意洒脱、无忧无虑的。所以我在想,
萧帝真是我娘杀死的吗?萧国灭国时,她才十三岁,真能有那个魄力手刃亲父做投名状?
若说是皇帝为了不落个残暴的名声,让我娘背了骂名,更能说得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