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 戳我直接看全本<<<<

1 镜中蓝影葬礼结束后,世界在我眼中褪了色。

的声音——车流的喧嚣、人群的嘈杂、办公楼的键盘敲击——都隔着一层厚厚的毛玻璃传来,

模糊不清。西装革履地走进公司,那些曾经熟稔的问候、职业的笑容,

此刻都带着小心翼翼的探询。目光不再是单纯的注视,而是无声的拷问,黏在背上,

沉甸甸的。“江经理,早。” 前台小妹的声音比平时低了八度。“早。” 我点点头,

喉咙发紧,声音干涩。电梯门光滑如镜,映出我疲惫的身影。就在我抬手整理领带的瞬间,

眼角的余光似乎捕捉到镜面深处一点异样的淡蓝,像一滴水落在宣纸上,晕开得极快,

快到让我以为是灯光反射的错觉。心口猛地一缩,我迅速移开视线,按下楼层键,

金属冰凉的触感从指尖传来。那抹淡蓝并未消失。它像一个沉默的旅伴,

出现在每一个能映出人影的角落。在公司巨大的落地窗前,

我正对着城市灰蒙的天际线汇报季度计划,眼角的余光却瞥见玻璃深处,在我身影的侧后方,

似乎有一角模糊的蓝色裙裾,安静地悬浮着,像一片被遗忘的羽毛。我捏紧了手中的激光笔,

指节泛白,努力将注意力集中在PPT跳动的图表上。“江经理?

” 市场总监的声音带着询问。“抱歉,” 我深吸一口气,压下喉咙的微颤,

“刚才说到渠道下沉的关键点……” 声音平稳地继续,只有我自己知道,

后背的衬衫已被冷汗洇湿一小片。回到那间曾充满我们气息的公寓,空旷得令人窒息。

每一个角落都残留着林晚的影子:书架上一排她喜欢的悬疑小说,

阳台上几盆她精心照料却已枯萎的绿萝,冰箱门上贴着那张我们第一次去海边拍的拍立得,

照片里的她穿着一条碎花裙,笑得没心没肺。手机***尖锐地响起,屏幕上跳动着“妈妈”。

接通的瞬间,她惯常的、带着点市井精明的语调像针一样扎过来:“辰辰,葬礼总算完了!

花了那么多钱……唉,晦气!我就说那姑娘心气太高!六万六还嫌少?现在倒好……”“妈!

” 我的声音猛地拔高,带着自己都未察觉的嘶哑和疲惫,“别说了!求你别说了行吗?

”电话那头顿住了,随即是母亲被冒犯的拔高声调:“江辰!你跟谁吼呢?我是为你好!

那种动不动……”后面的话我再也听不清。巨大的疲惫和一种冰冷的绝望感像潮水般涌来,

瞬间淹没了头顶。我颓然地将手机丢在沙发上,身体陷进柔软的靠垫里,

像一具被抽空了所有力气的躯壳。窗外的霓虹透过未拉严的窗帘缝隙,

在地板上投下一条变幻的光带。公寓里死寂一片,只有自己粗重的呼吸声在回荡。

---2 粥铺暖意几天后,我在一种近乎虚脱的麻木中醒来。

胃部一阵剧烈的、带着灼烧感的抽痛提醒着我,这副躯壳还活着。窗外是深秋午后的阳光,

透过厚重的窗帘缝隙,在地板上投下一道狭窄的光痕,空气中悬浮着微小的尘埃。那光,

带着一种奇异的、温暖的召唤。我挣扎着起身,脚步虚浮地走向厨房。

烧水壶的嗡鸣声在空荡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看着柜子里仅剩的半包挂面,

一个念头像微弱的烛火,在心底幽暗的角落摇曳起来:不能这样下去。得出去。走出公寓楼,

清冽的空气带着枯叶和泥土的味道,猛地灌入肺腑,带来一阵刺痛,

却也奇异地让人清醒了几分。阳光毫无遮拦地洒在身上,暖意透过单薄的毛衣渗入皮肤。

我下意识地眯起眼,抬手遮挡这久违的光明。目光漫无目的地扫过街角,

最终落在一间不起眼的小店上。褪色的红底招牌写着“张姨粥铺”四个朴实的字。

玻璃窗上凝结着薄薄的水雾,隐约可见里面几张简单的木桌和寥寥几个低头喝粥的身影。

一股朴素而温暖的气息——米粥的糯香混合着酱瓜淡淡的咸酸——穿透寒冷的空气,

丝丝缕缕地飘了过来。鬼使神差地,我推开了那扇陈旧的木门。

一股混合着米香、蒸汽和人间烟火气的暖流瞬间包裹了我。

一个头发花白、腰系洗得发白围裙的老婆婆正站在灶台后,

用长柄勺缓缓搅动着锅里浓稠的白粥。听到门响,她抬起头,

布满岁月痕迹的脸上绽开一个平和的笑容,眼角的皱纹像盛开的菊花:“小伙子,来啦?

天凉,喝碗热粥暖暖身子骨?”“嗯。” 喉咙干涩,我低声应了一句,

在靠墙最角落那张磨得发亮的木桌旁坐下。店里很安静,只有灶上粥锅轻微的咕嘟声,

和偶尔勺子碰碗的轻响。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粥,一碟切得细碎的酱黄瓜丝,

很快放在了我面前。粥熬得粘稠,米粒几乎化开,表面凝着一层细腻的米油,

散发着纯粹的谷物芬芳。我拿起有些年头的白瓷勺子,舀起一勺,轻轻吹散氤氲的白气,

小心翼翼地送入口中。温热的、带着自然清甜的米浆滑过干涩的喉咙,落入空荡冰冷的胃袋,

一股久违的、属于“活着”的踏实暖意,竟从腹中缓缓升腾起来,微弱,

却无比真实地熨帖着四肢百骸。我慢慢地、一口一口地喝着。没有言语,

只有食物带来的纯粹慰藉。阳光透过蒙着水汽的玻璃窗,

在油腻的木桌上投下模糊晃动的光斑。没有刺目的镜面,没有令人心悸的倒影。

只有一碗朴素的热粥,一位沉默慈祥的老人,和这片刻的安宁。付钱时,

几张皱巴巴的零钱递过去。张姨接过,那双粗糙的、布满老茧的手无意间碰到我的手背,

传递来一种属于劳动者特有的、踏实的暖意。她浑浊却温和的眼睛看着我,

轻声说:“慢走啊,小伙子,脸色看着不太好,多顾着点自己。

”那朴素的、不带任何探究的关切,像一颗投入心湖的小石子,漾开了一圈微小的涟漪。

我点点头,推门离开。屋外的冷风再次扑面,但身体深处,

似乎有了一点微弱的、对抗寒冷的火种。改变,像深秋缓慢爬行的蜗牛。我递交了辞呈。

辞掉了那份曾经引以为傲、如今却只剩下光鲜空壳和如影随形压力的工作。

高薪、头衔、他人的艳羡……这些曾构筑我世界支柱的东西,在心底无声地坍塌,轻飘飘的,

不再有丝毫重量。我搬离了那个承载了太多甜蜜与尖锐痛苦回忆的公寓。

在城西一片老旧的居民区里,租下了一个小小的单间。房间朝南,有一扇不大的窗户。

窗外是几棵落了叶子的老槐树,遒劲的枝桠伸向灰蒙蒙的天空,偶尔有麻雀停留,

叽喳几声又飞走。屋子很小,家具简单得近乎简陋:一张单人床,一张旧书桌,一把椅子,

一个小小的衣柜。墙壁有些斑驳,但被粉刷过,显得干净。最重要的,

这里没有巨大的落地镜,没有光可鉴人的电视屏幕,

没有那些随时随地可能映出令人心悸倒影的物件。这里只有安静,

和窗外真实的、不加修饰的生活图景。我开始笨拙地,重新学习如何生活。

学习在清晨被窗外真实的鸟鸣唤醒,而不是被噩梦惊出一身冷汗后,

给自己煮一碗最简单的白米粥。学习在黄昏时分,裹上那件穿了多年的旧夹克,

踱步到附近的菜市场。在喧闹的人声、混杂着泥土、生鲜和熟食的复杂气味里,蹲下来,

认真地挑选几颗带着湿润泥土气息的土豆,一把青翠欲滴的小白菜,

或者几枚表皮光滑的鸡蛋。学习在寒冷的冬夜,烧一壶热水,倒入塑料盆中,

双脚浸入那微微发烫的水里,感受那暖意从脚底一寸寸蔓延至小腿,再缓缓包裹全身,

驱散骨髓深处的寒意。那抹淡蓝色的存在,并未彻底消失。它像一个无声的提醒,

依然会在某些猝不及防的时刻悄然浮现:路过商场光洁的橱窗时,

眼角的余光瞥见身后一个模糊的蓝色轮廓一闪而过;在拥挤的公车上,

车窗玻璃映出邻座乘客的侧影,而在那肩头模糊的倒影里,

似乎垂落着一角似曾相识的蓝色衣料;甚至在厨房低头洗菜时,

水盆里晃动的水波扭曲了光线,短暂地勾勒出一个熟悉的轮廓……每一次,

心脏依然会骤然收紧,一股寒意瞬间窜上脊背。但我不再像过去那样,

被恐惧攫住而失控地想要尖叫、逃离,

或是疯狂地用购物、用酒精、用任何能麻痹感官的东西去试图砸碎它、遗忘它。

我学会了……停下。站在原地,任由那惊悸感像细小的电流窜过四肢,然后,深深地吸气,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