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第一章,误入荒村。……我的呼吸裹挟着山间的寒气,在眼前凝结成白雾。半小时前,

我还和朋友在山道上欢声笑语地拍照,一场突如其来的浓雾却像一堵无形的墙,

硬生生将那喧闹隔绝开来。等我扯着嗓子喊遍了朋友的名字,

回应我的只有风刮过树林的呜咽。手机早没了信号,屏幕上的导航地图定格在一片空白。

我攥紧登山杖,顺着模糊的土路一步步往山下走。雾太浓,往山上走只会更加危险。

不知走了多久,脚下的碎石路变成了青石板,鞋底碾过缝隙里的青苔,发出“咯吱”的闷响。

雾稍散时,我愣住了:前方竟藏着个村子!矮旧的土坯房挤在山坳里,屋顶的茅草枯得发黑,

像是多年没沾过烟火气。村口的老槐树下,挂着块朽烂的木牌,

“黄山村”三个字被虫蛀得只剩残缺的笔画。风一吹,木牌晃悠着撞树干,

发出“咚、咚”的轻响,像谁在慢节奏地敲鼓。我暗自疑惑:记得上山时根本没有这个村子,

难道是自己看走眼了?我站在村外四处张望,没敢直接进去。虽说过去半年,

我和朋友一起探索过无数无人村,但独自一人时,实在没勇气轻易踏入。

我不怕鬼怪——在我看来,这世间根本没有那种东西。我真正怕的,

是可能藏在这里的“原住民”,或是走投无路的毒贩、杀人犯,

这些人最偏爱躲在这种荒无人烟的地方。我虽大胆,却也不傻,看了一眼便打算离开。

可刚走没几步,周围忽然淅淅沥沥落下雨滴,一阵冰冷刺骨的寒风刮来,

我忍不住打了个哆嗦。我心里盘算:冒雨下山能行吗?要是半路患上低温症,后果不堪设想。

纠结了一会儿,最终还是决定折回去看看。村口老槐树下,朽烂的木牌仍在撞着树干,

“咚、咚”的轻响,这次像敲在我心门上。“有人吗?”我喊了一声,

回应我的只有风刮过残垣的呜咽。村里的土坯房依旧挤在山坳里,屋顶茅草枯黑,

家家户户的木门都虚掩着,门缝里漏出的腐叶腥气混着铁锈味,直往我鼻腔里钻。

进村的路满是青苔,石板缝里钻出的杂草,像瘦骨嶙峋的手。破旧的牌坊上,

“黄山村”三字掉漆严重,门楣上的蜘蛛网厚得能粘住飞鸟。我总觉得这村子似曾相识,

好像在哪里见过,又或许听过,可大脑怎么也想不起来。算了,管它是什么村子,

能躲雨就行。我没再留意牌匾,径直走进了村子。刚迈进村口,一股腐臭味扑面而来,

还混着潮湿的泥土气。狭窄的街巷像一条条扭曲的肠道,蜿蜒曲折。地面铺着破碎的石板,

缝里钻出的杂草又瘦又枯黄,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街巷两侧的墙壁斑驳脱落,

露出里面粗糙的土坯,有些地方还留着褪色的标语,字迹歪歪扭扭,

仿佛是在绝望中写下的诅咒。墙上随处可见黑色霉斑,形状怪异:有的像张牙舞爪的怪兽,

有的像扭曲的人脸,看得人不寒而栗。风一吹,街巷里便响起“呜呜”的呼啸声,

如同无数冤魂在哭泣。那声音钻进耳朵,直抵心底,让人毛骨悚然。我还是觉得这地方眼熟,

可就是想不起来,大脑在反复思索中变得一片空白。我继续在小巷里走,一边走一边观察。

村里的房子大多破旧不堪:有的屋顶已经坍塌,只剩断壁残垣,

***的房梁上挂着几缕破茅草,在风中飘来飘去;有的房门半掩着,

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像在邀请人进去,却又透着阴森,让我望而却步。最后,

我找了间看似相对完整的屋子,推开门走了进去。屋内满是刺鼻的尘土味和腐木味,

家具都蒙着厚厚的灰,轮廓模糊不清。角落里摆着一张破旧的木床,床板已经腐朽,

轻轻一踩就“咯吱咯吱”响。墙上挂着的老照片早已泛黄卷曲,照片里的人脸看不清,

可我总觉得有双眼睛在盯着自己。窗户的窗纸破了洞,冷风从洞里灌进来,

吹得屋内灰尘乱飘。我透过窗户往外看,能瞧见隔壁院子里长满齐腰高的野草,

草丛中还隐隐露出一口生锈的铁锅——不知道以前煮过什么,看得我心里发瘆。

我抬头看向天花板,屋顶破了好几个大洞。不下雨还好,真要是下大雨,

非得淋成落汤鸡不可。看来这房子也没法过夜。我没犹豫,转身走了出去。之后,

我又找到一个没那么破旧的院子,可走近才发现,这里好像是个祠堂。看着就透着阴森,

即便我再胆大,也有些犹豫了。摸了***口,心脏跳得飞快,估计心率都超过120了。

祠堂大门紧闭,门上的铜环锈迹斑斑,我用登山杖轻轻一敲,

沉闷的“当当”声在空荡荡的祠堂外回荡。“要不要进去看看?”我鼓起勇气推开大门,

一股浓重的香灰味混着腐朽气息扑面而来,我的心又忍不住颤了颤。扫视四周,

供桌上的牌位东倒西歪,香灰积了厚厚一层,有些牌位上的字已经认不清了。

墙上挂着的族谱受潮发霉,纸张脆弱得一碰就碎。

祠堂角落里堆着些破旧的祭祀用品:褪色的旗子、断了柄的笏板,都透着诡异。

屋顶的瓦片残缺不全,细小的雨滴顺着缝隙往下落。祠堂里光线昏暗,

每个角落都像藏着说不清的怪异。我看见祠堂后有扇紧闭的门,门上贴着黄符,还绑着红绳,

绳子上系着生锈的铜钱——看得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忽然,一阵阴风吹进来,

把我身后的门吹得“嘎吱”作响。我真的害怕了,纵使平时胆子再大,

此刻也控制不住地发慌。我咽了口唾沫,转身飞快地逃离了这里。第二章,

诡异现象……我刚要跑到村口——脸上突然一凉,一滴雨落在了脸颊上。紧接着,

无数雨滴密密麻麻砸下来,刚才还只是毛毛细雨,眨眼间就变成了倾盆大雨。我犹豫了几秒,

最终还是朝着最近的院子跑了过去。一路穿过长满杂草的后院,来到主院门前。纠结片刻,

我还是决定进去躲躲雨。推开那扇***不堪的木门时,一股潮气裹着腐木味直往鼻腔里钻,

像有只冰冷的手往我喉咙里探。屋里暗得厉害,连窗缝透进来的光都像被过滤过,

只剩灰蒙蒙的一片。我眯着眼适应了好一会儿,才勉强辨出屋里的两样东西——靠墙的床,

和屋子正中的桌。床是老式架子床,木柱黑得发乌,像浸过墨。

柱上的缠枝花纹早被磨得只剩模糊的凸起,仔细看却像一道道野兽的抓痕。

床板上堆着些腐烂发黑的被褥,已经被白蚁啃得七零八碎。床幔是块破得不成样的黑布,

垂下来的布条扫过床沿时,凉得像人的头发。方桌摆在屋子正中央,桌腿歪歪扭扭,

有一根明显是后接的,接口处用发黑的麻绳捆着,

绳结上还沾着点暗红的东西——说不清是染料、铁锈,还是别的什么。我伸手摸了摸桌面,

坑洼得能卡进指甲,几道深痕里积着灰,像干涸的裂缝。桌上只放着一盏煤油灯,

铁皮灯座锈得快烂透,玻璃灯罩蒙着层黑灰,里面的灯芯缩成焦黑一团,

却莫名沾着几滴没干的灯油,在昏暗中泛着油腻的光。居然还有灯油!我有点意外,

这灯里的油不多,大概也就几十毫升。可紧接着,我就看到灯下压着一张粗纸。

犹豫了一会儿,我小心翼翼地把纸条从灯下抽了出来。纸是土黄色的,边缘卷得厉害,

像被人反复攥过。缓缓展开,上面是几个黑色毛笔字:“带着她离开”。

我又摸了摸煤油灯底部,果然翻出另一张纸条,

上面依旧是毛笔字:“雾起时”“别开窗”“她在看”。最后一个“看”字的竖钩拉得老长,

末端还滴着一点炭黑,像颗凝固的眼珠。我把粗纸条翻过来,背面还有几个字:“她来了,

所有人都活不了!”看完这话,我只觉得后背发凉。这写的到底是什么?我有点后悔看了,

本来就不安的心情,这下更乱了。忽然,一阵寒风从门缝灌进来,

桌上的粗纸猛地往上掀了掀,却没被吹走。我凑近一看,心一下子沉了下去——纸的一角,

竟被什么东西粘在了桌面上。那是一小缕黑头发,缠在纸角,另一端还埋在桌缝的灰里。

这时,煤油灯的灯罩“咔嗒”响了一声——不是风碰的,是从灯罩里面传出来的。

我盯着那蒙着灰的玻璃,突然看见灯罩内壁上,映出个模糊的蓝色影子:长发垂着,

正贴在灯罩外面,像在往里看。我被吓得一哆嗦,直接把煤油灯扫落在地,

几滴煤油洒到了地上。我没心思惋惜灯,下意识就看向窗户——还好,窗户是紧闭着的。

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松这口气,但此刻确实安心了些。目光透过门缝望向外面,

天色比刚才更黑了。我扫了一圈屋子,最后把视线落在床上的被褥上,

干脆把它们全扯下来丢到一边。门缝用几块床板堵住后,我又捡起地上的煤油灯放回桌上,

想试试能不能用现成的东西生火。可折腾了半天,我还是放弃了。屋里的东西湿得厉害,

到处都是霉味,别说生火,就算有打火机,恐怕也点不着。我有点后悔,

早知道当初就学抽烟了,起码能随手带个打火机。没办法再做什么,

我只能灰溜溜地坐在床上歇息。一天没吃东西,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可外面还下着大雨,

根本没法出去找吃的。额……就算不下雨,天黑成这样,我也不敢出去。

看来今晚只能饿着肚子将就一晚了。可我刚这么想,裤包里的手机突然“嗡”地响了一下。

我心里一喜,连忙掏出来看——果然有信号了!赶紧点开微聊,想给朋友发消息,

可屏幕上的画面却让我傻眼:“当前版本过低,请更新……”我又打开Q聊,

还是一样的提示;陆续点开其他软件,全是“当前版本过低,请更新……”的字样。

我有点懵,但没太在意,赶紧点进通话界面。还好这个能打开。然而,

当我看清通话界面里的内容时,又一次傻了眼——通话记录、联系人,全是空的!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的手机怎么会变成这样?我没再犹豫,

凭着记忆输了朋友的号码打过去,

来机械的女声:“您好…您所拨打的号码是空号…请稍候再拨…”又输了另一个朋友的号码,

还是同样的声音;再输家人的号码,依旧是“您所拨打的号码是空号……”我开始慌了,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