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破旧的窗棂,洒在土炕上,老张头轻手轻脚地起了床,

生怕吵醒了还在熟睡的妻子和两个孩子。昨晚下了一场小雨,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

他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外套,打开吱呀作响的木门,走到院子里伸了个懒腰。院子不大,

靠墙堆着几捆干柴,屋檐下挂着几串红辣椒和金黄的玉米棒。老张头习惯性地走向鸡窝,

嘴里轻声哼着不知名的小调。母鸡们见到主人,"咯咯咯"地围了上来,他抓起一把玉米粒,

撒在地上,看着它们争先恐后地啄食。"老张,今儿个起这么早啊!

"邻居王婶隔着土墙打了声招呼。"是啊,趁着早上凉快,赶紧把地里的活儿干了。

"老张头笑着回应,眼角堆起深深的皱纹。转身回到屋里,妻子已经醒了,正在灶台前忙活。

灶膛里的柴火噼啪作响,铁锅上冒着热气。老张头凑过去,看见锅里正在煮着玉米糊糊,

旁边还有几个刚烙好的玉米饼。"今天咱们去东边那块地吧,得赶紧把土豆种了。

"老张头边说着,边拿起水瓢,从大水缸里舀了一瓢水,咕咚咕咚地喝了下去。妻子点点头,

没说话,只是专注地翻动着锅里的饼子。她一向话不多,但干活是把好手。

老张头看着她忙碌的背影,心里涌起一股暖意。这时,两个孩子也起床了。

大儿子张强今年十六岁,个子已经快赶上父亲了。小女儿张芳才十岁,揉着惺忪的睡眼,

蹦蹦跳跳地跑到母亲身边。"妈,今天烙饼子啦!"张芳兴奋地说。"赶紧洗脸去,

一会儿该吃饭了。"母亲温柔地说。饭桌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玉米饼的香味在屋里飘散,

张芳迫不及待地抓起一块,却被烫得直甩手。"慢点吃,小心烫着。"老张头提醒道,

"吃完饭咱们一起下地,今天得把土豆种完。"张强一边吃饭一边说:"爸,

今天我想去镇上的学校看看,老师说有新书到了。"老张头放下筷子,想了想说:"行,

不过你得先跟我下地,干完活再去。"张强点点头,眼里闪过一丝期待。他喜欢读书,

虽然家里条件不好,但老张头还是坚持让他去镇上上学。吃完饭,一家人收拾好农具,

向田间走去。清晨的阳光洒在田野上,露珠在麦苗上闪烁着晶莹的光芒。

张芳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不时回头催促:"爸,哥,快点!""慢点跑,小心摔着!

"母亲在后面喊道。到了地头,老张头开始分配任务:"我跟你们妈在前面挖坑,

强子你放土豆,芳芳负责浇水。"张芳立刻来了精神,提着水桶跑到地边的小溪旁打水。

虽然年纪小,但她干活很认真,一瓢瓢地给土豆浇水,一点都不马虎。张强一边放土豆,

一边跟父亲说话:"爸,我听老师说,今年镇上要办技术培训班,我想去学。

"老张头停下手中的活,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学费贵不贵?""不太贵,

而且学完可能分配工作。"老张头点点头:"这是好事,等忙完这阵子,咱们好好商量商量。

"张强的脸上露出笑容,干起活来更有劲了。他知道,父亲虽然话不多,

但一直支持他们学习,希望他们能有出息。烈日渐渐升高,汗水浸湿了衣服,

但一家人干活的热情丝毫不减。地里的土豆很快种完了,老张头直起腰,

满意地看着整齐的田垄。"干得不错!"他笑着说,"芳芳,今天表现很好,

晚上给你煮个鸡蛋。"张芳开心地跳起来:"太好啦!"种完土豆,

老张头让张强去镇上办事,自己则带着妻子和女儿准备回家。田间小路上,

张芳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嘴里哼着从学校学来的歌谣。突然,

一个陌生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请问,这里是张家村吗?"老张头回头一看,

只见一个身穿灰色中山装的中年男人站在路边,手里提着一个布包。

阳光照在他戴着眼镜的脸上,显得有些疲惫。"是,这里是张家村。"老张头点点头,

"您是...""您好,我姓李,是县里农业局的。"中年人快步走过来,伸出右手,

"我这次来,是专门了解村里玉米种植情况的。"老张头有些惊讶,握了握他的手:"哎呀,

原来是领导。我们这里种玉米的人很多,但技术都不太行。

"李技术员笑着说:"我就是为这个来的。听说你们村的土地很适合种玉米,

但产量一直上不去,所以局里派我来看看,能不能帮上忙。"妻子扯了扯老张头的衣袖,

小声说:"要不请领导到家里坐坐?""对对对,李同志,要不到我家喝口水?

"老张头连忙说道。李技术员点点头:"那就打扰了。"路上,

李技术员一边走一边观察着周围的田地,不时在本子上记录着什么。张芳好奇地跟在他身后,

踮着脚想看他写什么。到了老张头家,妻子赶紧烧水泡茶。李技术员坐在厅堂的木椅上,

环顾四周,目光在墙上贴的几张奖状上停留了一下。"你家孩子学习不错啊。"他称赞道。

老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大儿子在镇上念高中,女儿在村里小学。"聊了几句家常后,

李技术员从包里拿出一沓资料:"我来之前做了些调研,

发现你们这里的土壤条件其实挺适合种高品质玉米的,但品种和技术都有些落后。

"他指着资料上的图表解释道:"比如播种密度,你们普遍太稀了,这样既浪费土地,

又影响产量。还有施肥方式,也需要改进。"老张头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

他虽然种了大半辈子地,但从来没有人这样详细地给他讲解过。"这样吧,

"李技术员合上资料,"我这次来,除了考察,还带了些新的玉米种子。

要不我们先在你们家地里试验一下?如果效果好,再推广到全村。

"老张头有些犹豫:"这...""您放心,所有成本由农业局承担,

您只需要提供一块地就行。试验期间,我会经常来指导,如果产量不好,我们也有补偿。

"李技术员诚恳地说。妻子端来茶水,看了眼丈夫:"他爹,这是好事。"老张头想了想,

终于点头:"那行,反正东边那块地还没种满,就当试试。""太好了!

"李技术员高兴地说,"我明天就带种子过来,咱们一起干。"正说着,张强从镇上回来了,

手里还拿着几本书。看到这位陌生客人,他有些腼腆地站在门口。"强子,快来见过李叔叔,

他是县里的农业专家。"老张头招呼道。张强礼貌地打了招呼,

李技术员对他很感兴趣:"你读高中了?对农业技术感兴趣吗?

"张强点点头:"我挺喜欢生物课的,上次考试还得了第一名。""很好!

"李技术员拍拍他的肩膀,"如果你有兴趣,这次试验可以跟着我学,我很乐意教你。

"张强的眼睛亮了起来:"真的可以吗?""当然可以,年轻人应该多接触新知识。

"张芳在一旁听着,有些羡慕地说:"我也想学!"大家都笑了,

李技术员摸摸她的头:"你也不是不可以啊,知识就是要从小培养。"天色渐晚,

李技术员起身告辞,约定明天一早过来。送走客人后,一家人坐在院子里,

张芳还在兴奋地叽叽喳喳。"爸,这次可真是天上掉馅饼了!"张强说。老张头抽了口旱烟,

若有所思:"是啊,就看这新种子怎么样。不过我更关心的是,强子,你要是真能学到技术,

以后说不定能帮村里人。""我一定好好学!"张强握紧拳头,眼里闪着光。

母亲端着碗筷从厨房出来:"先吃饭吧,菜都快凉了。"月光下,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

谈论着即将开始的试验,空气中弥漫着对未来的期待。第二天天刚亮,

李技术员就带着一大包种子赶来了。老张头也起了个大早,把需要用的农具都准备妥当。

"李同志,这么早啊!"老张头迎上去,"吃早饭了吗?""在镇上吃过了。

"李技术员笑着说,"咱们早点开始,今天要把整块地都种上。"张强也早早起来,

兴奋地跟在两人身后。张芳虽然对农活不是特别感兴趣,

但也想看看这个城里来的叔叔怎么种地。来到东边的试验田,

李技术员开始详细讲解:"我们要采用新的耕作方法,首先要改进播种密度。"他蹲下身子,

用树枝在地上画了几道线:"每隔25厘米种一株,行距也要控制在60厘米。

这样既保证了每株玉米的生长空间,又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

"老张头皱着眉头说:"这么密?那我们平时的间距都是一半还多。

"李技术员解释道:"之所以产量低,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播种太稀疏。科学试验证明,

适当的密植能显著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张强拿出本子认真记录,不时提出问题。

李技术员很欣赏他的求知欲,详细解答着每个问题。"其次,我们要采用新的施肥方法。

"李技术员从包里拿出几个小袋子,"这是经过配比的化肥,

可以提供玉米生长所需的各种元素。"老张头有些担忧:"这化肥可不便宜吧?""您放心,

所有费用都由农业局承担。我们这次试验的目的就是要证明,

合理使用化肥可以大幅提高产量。"李技术员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在播种前,

我们要先施基肥。看,这样把化肥均匀地撒在平面上,然后用耙子翻土覆盖。

"张强跟着做了一遍,动作虽然生疏,但很认真。李技术员在一旁指正:"注意力度,

不能太深,那样会影响种子发芽。"整整一上午,几人都在忙碌着。日头渐渐升高,

大家都汗流浃背,但谁也没有停下的意思。"爸,这样干真有意思!"张强擦了擦汗说,

"感觉比平时种地要讲究多了。"老张头点点头:"是啊,原来种地还有这么多学问。

"中午,张芳来送饭,看到地里整齐的播种痕迹,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哇,好整齐啊,

像画出来的一样!"李技术员笑着说:"这就是科学种田的好处。"饭后稍作休息,

大家又投入了工作。李技术员还带来了几本关于农业技术的书,让张强有空就看看。

"李同志,"老张头突然问,"您说我们这样种,能收多少?""按照我们的试验数据,

亩产有望达到800斤以上。"李技术员说。"什么?

"老张头震惊地瞪大了眼睛:"800斤?那可是我们平时产量的两倍还多啊!

"李技术员笑着点点头:"只要按照科学方法种植,这个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不过,

这也需要大家的精心管理。"张强在一旁兴奋地说:"爸,那咱们可真要好好干啊!

"老张头点点头,眼里闪着光:"是啊,这可是个大机会。"接下来的日子,

一家人每天都会去试验田里查看。李技术员也经常来指导,

教他们如何间苗、施肥、防治病虫害。"间苗的时候要注意,"李技术员站在田垄间,

弯下腰来示范,"要把那些弱小、病态的苗及时拔掉,留下健壮的植株。

这样能给它们足够的生长空间。"张强认真地跟在一旁学习,一边操作一边做笔记。

他很快就掌握了间苗的技巧,手法越来越娴熟。"强子,你学得可真快!"李技术员夸赞道,

"看得出你很用心。"张强不好意思地笑笑:"这些都是新知识,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张芳虽然年纪小,但也跟着学了不少。她会帮忙记录玉米苗的生长情况,

每天还会画一些简单的生长图。"爸,你看,这是我画的玉米苗生长图!

"张芳骄傲地把自己的本子递给老张头。老张头看着上面稚嫩的笔迹和简单的图形,

欣慰地笑了:"好,好,咱们芳芳也是个小专家了。"随着时间的推移,

试验田里的玉米苗长势喜人,明显比周围的玉米地要高出一截。村民们每次路过,

都会忍不住多看几眼,还不时指指点点。"老张,你这玉米长得可真好啊!

"邻居王大壮站在田埂上,羡慕地说。老张头擦了擦汗,

笑着说:"这都是李技术员教的新方法,效果确实不错。""能教教我吗?

"王大壮有些不好意思地问,"我也想试试。"老张头看了看张强,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