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勘探老宅绘就希望
饭桌上,王婶的丈夫李叔也回来了。
李叔是个沉默寡言的中年汉子,皮肤黝黑,手掌宽大粗糙,布满老茧。
听了王婶眉飞色舞地讲述林溪要回来常住、还要改造老宅的事,他只是闷头扒饭,偶尔抬眼看看林溪,眼神里带着审视,但并无恶意。
饭后,李叔放下碗筷,抹了抹嘴,言简意赅地对林溪说:“走,看看去。”
三人再次回到老宅。
李叔打着手电筒,像个经验丰富的勘探员,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地把老宅仔细检查了一遍。
他用手敲打墙壁、柱子,检查房梁、屋顶,甚至蹲下来查看地基的情况。
整个过程,他几乎没说话,只是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
林溪和王婶跟在他后面,大气都不敢出。
林溪的心随着李叔的表情起起落落。
“你别太担心了小溪,我看你家的房子老底还是可以的。”
王婶安慰的说道。
“王婶,我就是有些担心,想知道房子到底咋样了,毕竟我就这一个念想了。”
终于,李叔在院子里站定,拍了拍手上的灰,对着眼巴巴看着他的林溪说:“老底子还行。
墙是青砖的,厚实。
柱子房梁是老杉木,够硬,虫蛀不算厉害。
就是屋顶的瓦片烂了不少,椽子也有几根朽了,得换。
门窗都得重做,不然透风换气,冬天没法住人。
墙面得重新粉刷,里面电线水管那些……”他顿了顿,“估计都老掉牙了,得全换新的。”
听到“老底子还行”,林溪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半。
虽然问题不少,但至少主体结构是好的,这比她预想的最坏情况要好得多。
“李叔,那……这修起来,大概得多少钱?
多久能弄好?”
林溪小心翼翼地问。
李叔掏出皱巴巴的烟盒,点了一支,烟雾缭绕中,他盘算着:“料钱是大头。
砖瓦木料水泥这些,现在都不便宜。
工钱……村里老张、老刘他们几个手艺还行,农闲都能来搭把手,工钱可以商量。
至于时间……”他吐出一口烟圈,“急不得。
先把屋顶和框架整牢固了,里面再慢慢拾掇。
真要弄到能住人,少说也得两三个月。”
两三个月……林溪在心里飞快地盘算着自己的积蓄。
离职时拿到了一笔不算少的补偿金,加上之前的存款,支撑初期改造和一段时间的生活应该没问题。
关键是启动。
“钱的事,我还有点积蓄。”
林溪坦诚地说,“李叔,您看这样行不行?
材料您帮我参谋着买,该买好的咱不能省。
人工这块,就麻烦您帮我请几位信得过的叔伯,工钱按市价给,该多少是多少,不能让大家白辛苦。
咱们一步步来,先把屋顶和主体结构加固好,保证安全,行吗?”
李叔看了林溪一眼,似乎有些意外她的爽快和条理。
他点点头:“行。
明天我先带你去镇上看看材料,心里有个数。
老张他们几个,我去说。”
“太好了!
谢谢李叔!”
林溪真心实意地道谢。
“谢啥,都是乡里乡亲的。”
李叔摆摆手,又吸了口烟,“你打算弄成啥样?
就自己住?”
林溪立刻来了精神,拿出手机,翻出她之前存的一些民宿改造案例图片,凑到李叔和王婶面前:“叔,婶,你们看。
我是这么想的。
这老宅子,骨架好,有味道,咱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就修旧如旧,保持这种老房子的韵味。
白墙灰瓦肯定保留,门窗我想换成木格玻璃的,透光好。
里面呢,把房间打通改造一下,弄出三西间带独立卫浴的客房。
堂屋做大客厅,放些书架、茶桌。
厨房要弄大点、亮堂点。
院子得好好收拾,铺上青石板,种点花花草草,搭个葡萄架或者凉棚……”她一边说,一边兴奋地比划着,眼睛亮晶晶的:“屋后那片荒地,我想开出来种果树!
桃树、梨树、橘子树都行!
以后客人来了,还能体验采摘!
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桃源小院’!
听着就舒坦!”
王婶听得首点头:“哎哟,这想法好!
听着就美气!
小溪你这脑子就是活泛!”
李叔虽然没说话,但看着林溪手机里那些古朴又温馨的民宿图片,再看看眼前这破败的老宅,眼神里也流露出几分认同和期待。
他掐灭烟头:“想法不错。
一步一步来,先把房子弄结实了是正经。”
确定了第一步计划,林溪当晚就住在王婶家干净整洁的客房里。
躺在床上,听着窗外偶尔的虫鸣蛙叫,闻着空气中淡淡的草木清香,她感到前所未有的放松和踏实。
脑海中,老宅焕然一新的样子,果园枝头累累的果实,“桃源小院”宾客盈门的画面,交织成一幅充满希望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