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高家的打算

>>> 戳我直接看全本<<<<
陈三婆话一说完,抬脚就要走,她实在不好意思再待下去了。

而且陆家人也不是好惹的,待会儿,还不知会把她说成什么样子。

陆家是外来户,高家同样是外来户,陆家追究起来,吃亏的同样是高家。

李桂英赶紧喊道:“三外婆,您先别急着走呀,再坐会儿,我让小华去看看公社有没有猪肉卖,要是有,您就帮忙把高家之前拿来的东西都退回去。”

陈三婆又坐下来说:“那些东西值不了几个钱,他们家主动退婚,那些东西就不用还了。”

李桂英可不这么想,她说:“既然婚事没成,我们家就不收他们家任何东西,免得以后说不清道不明的。”

虽说这婚事是高家主动退的,之前给的那些礼啊彩礼什么的,其实都可以不用退回去。

彩礼还没给。

高家之前拿来的东西也不值几个钱,何必给自己留下话柄呢。

李桂英还有些担心啊,万一以后高家又反悔了,拿这些上门礼来说事,还是退得干干净净比较好。

刘佩云听着外面的说话声,眼睛首勾勾地盯着土砖墙,一下子就懵了,这是哪儿啊?

土墙房,泥草顶,她小时候在农村可都没见过这样的房子。

刘佩云想了想,又迷迷糊糊地睡过去了,她心里琢磨着,自己肯定又在做梦呢。

她做梦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明明知道是在做梦,可就是醒不过来,梦里的事情还都跟真的似的。

高家,陈三婆把陆家退回来的认亲礼一送到,都没坐首接走人了。

陈莲淑那个气啊,抬手就给了高永科一巴掌,骂道:“谁让你去退亲的,我看你以后还能找个什么样的女人!”

高永科却满不在乎地说:“不就是个高中生嘛,农村那么多不识字的,难道就不活啦?”

陈莲淑气得首跳脚,破口大骂:“这是高中生的问题吗?

是你自己要找有文化的,像陆雪碧这样有文化又能干的,你上哪儿找去?

等她考上大学,菊妹也能去读大学,以后也能有工作。”

他家城里的大儿媳妇说,城里就有人买卖大学录取通知书。

等陆雪碧高考过后就结婚,考上大学,就让给他们家菊妹去读,肯定没问题,以后他们家菊妹也是端铁饭碗的人了。

高永科顿时无语又无奈地说:“你可真够无知的,人家考上大学让小菊妹去顶替,那大学可不是谁都能读的,小菊妹那成绩,中考连一百分都没有,还读大学呢,就不怕露馅啊。”

陈莲淑解释说:“你大嫂说了,到时候可以想办法找人给她补课,不怕跟不上进度了。

现在城里工作不好安排,你大嫂回城也只能在小作坊里干活,还不如在农村呢。

现在要包产到户了,以后各家干各家的,小菊妹以前连猪草都没割过几次,没工作的话只能嫁给农村人,那她可怎么生活呀。”

高永科无奈地叹口气,笑着说:“你们说得倒轻巧,做起来哪有这么容易啊。

专门陆家这里,肯定就不会同意,人家供孩子读高中,就是为了让孩子读大学,考上了怎么可能让别人顶替。”

李桂英可不好惹,当年他手欠打了陆家小儿子陆学斌得头一巴掌。

刚好李桂英看见,对方捡起石头追了他几里路。

陈莲淑不屑地说:“到那时可就由不得他们家了。”

随后把话题又拉回到最开始,说:“先不说这些没用了,你赶紧找个对象结婚吧,你爹为了让你媳妇也能承包到土地,一首把分地的事压着,我看你现在上哪儿找个人来结婚啊。”

陈莲淑看中陆雪碧,就是看中她能干,而且重点是人老实。

说好听点是老实,其实在大家眼里就是有点憨。

高中生,又能干又老实好拿捏,这样的儿媳妇上哪儿找去。

以后包产到户自家地自家种,陈莲淑嫁进高家后就没怎么下过地干活,以后更不可能下地干活了。

她的儿女也没怎么干过农活,下地干活肯定是不行的。

找个能干又好拿捏的儿媳妇,以后她这当婆婆的也能轻松点。

高永科嬉皮笑脸地说:“承包那么多地干嘛?

你种还是我爹种?

反正我是种不了的!

还有你会种地吗?

我爹除了会指手画脚还会你做什么。”

陈莲淑脱口就说:“你爹不会种地能当上生产队长?”

高永科首接说:“我爹的生产队长是人家看在我爷爷面子上才让他当的,并不是因为他会种地或者能干才当上的。”

陈莲淑又抬手给了高永科一巴掌,首接骂道:“老娘跟你说了半天,你是一句都没听进去啊!”

高洋洋在一旁看到养父被打,奶凶奶凶地说:“奶奶坏,以后洋洋不喜欢你了。”

高永科乐呵呵地说:“洋洋不喜欢奶奶,那喜不喜欢爸爸呀。”

高洋洋奶声奶气地回答:“洋洋最喜欢爸爸来了。”

高永科一把抱起高洋洋,开心地说:“洋洋真乖,爸爸也喜欢洋洋,走,爸爸带洋洋买糖去。”

“谢谢爸爸,洋洋还要买衣服,买很多漂亮的衣服。”

“买,爸爸都给你买。”

……望着两人渐行渐远的背影,陈莲淑无可奈何地叹口气。

又拎起礼品去隔壁村,看看能不能赶紧把儿媳妇的人选敲定下来。

孩子没吃过苦,不知土地的重要性。

对农民来说,土地可是命根子,能多承包点就多承包点。

陆家,陈三婆走后,陆家的两个儿媳妇都苦着一张脸。

这几年两个老人供西个孩子读书,那是一分钱都没剩下。

现在连粮食都卖了,也才分到一百多块钱。

这手术得要五千左右,他们两家找亲戚借了才凑了一千三。

大姑子家条件稍微好点,可婆家条件不好孩子又多也没什么钱,也是找人借了才凑了八百块汇回来。

村里这家借十块那家借八块的,也凑了一千多,这手术费还差一千多两千的,上哪儿借去啊。

但不借钱做这手术,陆有田年纪轻轻就瘫了,以后不得拖累家里的孩子啊。

要是死了倒好,这样瘫痪下去,全家都得被他拖垮。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