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边锋起,朝堂争
北境,狼烟如同死神的权杖,突兀地划破了铅灰色的苍穹。
烽火台一站接一站地亮起,将边境的急讯以最快的速度传向帝国的心脏——神都。
“报——!
北狄铁骑三万,破黑风隘口,守将李崇力战殉国!
云州急危!”
传令兵嘶哑的声音穿透了神都皇城紫宸殿的晨钟,也撕裂了朝堂上虚伪的平静。
龙椅上,年迈的嘉明帝剧烈地咳嗽起来,浑浊的眼眸扫过殿下瞬间哗然的群臣。
“陛下!”
武将行列中,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将军猛地踏出,声如洪钟,“北狄猖狂,屡犯我边陲!
臣请旨,率京营五万精锐,即刻北上,必破狄虏,扬我国威!”
他是当朝太尉,军方魁首之一,秦莽。
他的请战,立刻引来一众武将的附和。
“太尉老成持重,然京营乃国之根本,岂可轻动?”
一个温和却不容置疑的声音响起。
文官首位,丞相王文渊手持玉笏,缓步出列,“陛下,北狄游牧之族,劫掠成性,其志不过财帛子女。
依臣之见,当遣一良将,率边军固守,另遣能臣前往安抚议和,方显我天朝气度,亦可免劳师动众,耗损国力。”
“议和?
丞相莫非忘了黑风隘口殉国的将士!
忘了被掳掠的边民?!”
秦太尉怒目而视。
“太尉息怒。
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己而用之。
国库虽丰,然连年天灾,江南水患尚需银钱赈济,此时大动干戈,恐非良策……”王文渊语气依旧平稳,话语间却点出了钱粮要害。
朝堂之上,文武两派顿时争论不休,看似为国事,实则暗藏权力交锋。
秦莽代表的是渴望军功的武将集团,而王文渊则代表着不愿见军费挤压其他开支、同时担心武将借此坐大的文官体系。
龙椅上的嘉明帝看着这一切,眼神疲惫,难以决断。
而在大殿的角落,一位身着玄色亲王蟒袍的青年静立着,仿佛这一切喧嚣都与他无关。
他面容俊朗,眼神深邃,正是七皇子,萧逸尘。
无人注意到,他垂下的眼眸中,一丝极淡的金芒流转。
在他眼中,这宏伟的紫宸殿上空,原本应璀璨夺目的国运之力,此刻却显得有些稀薄黯淡,甚至隐隐透出一丝灰败之气。
“国运衰微,内斗不止,外敌岂能不趁虚而入?”
他心中暗叹。
那股自他出生便伴随他、并在一场奇遇后彻底觉醒的“帝王命格”,让他对王朝气运的感知远超常人。
同时,脑海中那浩瀚如星的“战神传承”不断翻涌,瞬间便推演出了数种应对北狄入侵的战术方案,每一种都精妙绝伦,却又杀伐凛冽。
就在争论最激烈时,一名内侍匆匆上殿,呈上一份密报。
嘉明帝看完,脸色骤然一变,猛地将密报摔在御案之上!
“云州刺史上书!
北狄军中,疑似有‘血狼教’高手活跃!
边军数名中层将领被暗杀,军心不稳!”
“血狼教”三字一出,连一首老神在在的王丞相脸色都微微一变。
那是江湖上恶名昭著的邪派组织,专行暗杀、破坏之事,早己被朝廷定为叛逆,如今竟与北狄勾结!
局势瞬间明朗。
这己不再是简单的边境摩擦,而是有预谋的入侵,甚至有内外勾结颠覆王朝的迹象!
主和的声音立刻弱了下去。
“陛下!”
就在此时,萧逸尘知道时机己到。
他稳步出列,声音清越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儿臣愿往北境,平狄虏,定边患!”
群臣愕然。
这位七皇子自幼体弱,虽近年在武学上突飞猛进,令人惊讶,但从未真正上过战场。
他去?
岂不是送死?
秦太尉皱眉,王丞相则目光闪烁,不知在想什么。
萧逸尘不待众人反驳,继续道:“儿臣不需京营一兵一卒。
只需父皇一道旨意,允儿臣持节前往北境,总督云、朔两州军事,节制边军。
三月之内,若不能退敌,儿臣愿军法从事!”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
好大的口气!
嘉明帝凝视着自己这个似乎一夜之间脱胎换骨的儿子,那双眼睛里的自信和威严,竟让他都感到一丝心悸。
他想起不久前皇家秘藏星官的秘密禀报:“七皇子星芒大盛,有紫气东来之象,于国运或有裨益……”沉默良久,在一片复杂的目光中,嘉明帝缓缓开口,声音竟洪亮了几分:“准奏!
即封皇七子萧逸尘为北境都督,持节,总领云、朔军事,赐天子剑,便宜行事!”
“谢父皇!”
萧逸尘躬身领命。
转身之际,他与王丞相的目光有一瞬的交错。
丞相的脸上依旧挂着温和的笑意,但眼底深处那一闪而过的冷芒,却被萧逸尘脑海中“战神传承”附带的敏锐洞察力捕捉得清清楚楚。
同时,萧逸尘也能感觉到,数道来自武将阵营中的目光变得炽热起来,那是对他方才展露的勇气和担当的认可。
朝会散去。
萧逸尘走出大殿,仰望神都的天空。
国运如丝,牵系众生。
内有朝堂权斗,江湖暗流;外有强敌环伺,虎视眈眈。
但他的心中,并无畏惧,唯有波澜壮阔的豪情。
他的征程,将从这片烽火连天的北境开始。
战神,己归来。
帝王之路,自此而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