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军器库中窥旧弊 朝堂初展露锋芒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太仆石庆接到旨意时,正在府里跟小妾逗弄新得的西域鹦鹉。

一听皇帝在宣室殿等着,手里的鸟食罐 “啪” 地掉在地上,鹦鹉受惊扑棱棱飞起来,在他头顶拉了泡屎。

“皇上…… 皇上召见?”

石庆抹了把脸,手指上沾着的鸟粪黏糊糊的,“这都快晌午了,陛下不是向来这个时辰还在歇午觉吗?”

旁边的小厮战战兢兢回话:“听宣旨的公公说,陛下今晨在宣室殿跟大司马闹了场动静,这会儿正等着您呢。”

石庆心里 “咯噔” 一下,霍光的脾气他是知道的,向来是眼里揉不得沙子。

皇上要是真把这位惹毛了,自己这个太仆怕是要跟着遭殃。

他连滚带爬地换了官服,连朝靴都穿反了一只,一路小跑往未央宫赶。

宣室殿里,刘厚正翻看着《军器令》竹简。

这是他特意让人找来的,里面详细记载了汉代军械的规格、制造流程和保管制度。

越看眉头皱得越紧,竹简上的规定倒是详尽,可结合后世考古发现来看,实际执行起来怕是打了不少折扣。

“陛下,太仆石庆在殿外候着。”

太监低声禀报。

“让他进来。”

刘厚放下竹简,端起案几上的茶盏。

茶是今年的新茶,嫩芽在水中舒展,香气清幽,倒让他紧绷的神经舒缓了些。

石庆低着头快步走进来,刚要下跪,却被刘厚抬手制止了:“免礼。

石大人掌管军器库多年,辛苦。”

这声 “辛苦” 听得石庆头皮发麻,他伺候过三任皇帝,最明白这种看似温和的语气里往往藏着刀。

他干笑道:“为陛下分忧,是臣的本分。”

“本分?”

刘厚放下茶盏,目光落在他身上,“那你说说,军器库现存的弩机,合格率有多少?”

石庆眼神闪烁,支支吾吾道:“这…… 这臣未曾细算,想来…… 想来都是合格的。”

“想来?”

刘厚冷笑一声,从案几上拿起一卷竹简扔过去,“你自己看!

这是去年秋猎时,羽林卫所用弩机的损坏记录,十具里有六具射程不足,三具扳机失灵,还有一具首接炸了机括!

若不是护卫及时,先帝怕是都要遇险!”

竹简 “啪” 地砸在石庆脚边,上面的朱笔批注赫然是汉昭帝的笔迹。

石庆吓得 “噗通” 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臣该死!

臣监管不力!”

“你是该死。”

刘厚站起身,走到他面前,“但朕给你个将功赎罪的机会。”

石庆猛地抬头,眼里闪过一丝希冀:“陛下请讲!

臣万死不辞!”

“即日起,军器库由你牵头整顿。”

刘厚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所有军械重新核验,不合格的一律销毁重造。

工匠若有偷工减料者,按《军法》处置。

三个月后,朕要亲自查验,若是还像现在这般,你就提头来见。”

“臣遵旨!”

石庆重重叩首,额头上磕出了血印。

他知道,这次皇帝是动真格的了。

打发走石庆,刘厚回到龙椅上,心里却没多少轻松。

整顿军器库只是第一步,他更需要的是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

而现在的汉军,尤其是京城的卫戍部队,大多被霍光的亲信把持,这是块难啃的骨头。

“来人,传中尉郅都。”

刘厚吩咐道。

郅都很快就到了。

他身材魁梧,腰悬佩剑,脸上一道从额头延伸到下巴的疤痕格外醒目 —— 那是当年随卫青出征匈奴时留下的。

此人勇猛善战,却因性情耿首,得罪了霍光,被闲置多年。

“臣郅都,参见陛下。”

郅都的声音洪亮,透着股军人的硬朗。

刘厚看着他,突然问道:“郅将军,你觉得如今的汉军,比起孝武皇帝时期如何?”

郅都一愣,没想到皇帝会问这个。

他沉吟片刻,如实回答:“回陛下,差之远矣。

孝武皇帝时,将士用命,器械精良,故能横扫匈奴,拓地千里。

如今……” 他顿了顿,似乎有些犹豫。

“但说无妨。”

刘厚鼓励道。

“如今将士久疏战阵,器械老旧,更有甚者,克扣军饷,虚报军功。”

郅都的语气里带着痛心,“若遇强敌,怕是难以抵挡。”

刘厚点了点头,郅都说的正是他担心的。

“那依将军之见,该如何整顿?”

“整军先整将!”

郅都斩钉截铁地说,“凡克扣军饷、虚报军功者,一律革职查办!

再从边军抽调精锐充实京畿,严格训练,不出一年,必能重振军威!”

刘厚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郅都的想法,与他不谋而合。

“好!

说得好!”

他拍了拍案几,“朕就命你为整军使,负责京城卫戍部队的整顿。

所需人手、物资,可首接向朕禀报,不必经过其他人。”

郅都猛地抬头,眼里闪过一丝激动。

他沉寂多年,终于有了施展抱负的机会。

“臣谢陛下信任!

定不辱使命!”

“但有一点,” 刘厚话锋一转,“霍光的人,暂时不要动。”

郅都有些不解:“陛下?”

“时机未到。”

刘厚微微一笑,“我们先从那些不是他亲信的将领下手,循序渐进。

打草惊蛇的事,不能做。”

郅都恍然大悟,躬身道:“臣明白了。”

送走郅都,刘厚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整顿军器库,整顿军队,每一件都不是容易的事,更何况还有霍光在一旁虎视眈眈。

这时,太监来报,说皇后请见。

刘厚愣了一下,他差点忘了,自己现在是皇帝,还有个皇后。

他对这位皇后没什么印象,只记得史书记载,她是霍光的外孙女。

“让她进来吧。”

刘厚整理了一下衣襟,心里却提高了警惕。

霍光让皇后过来,怕是没安什么好心。

片刻后,一个身着皇后朝服的年轻女子走了进来。

她身姿窈窕,容貌秀丽,只是眉宇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臣妾参见陛下。”

皇后盈盈下拜,声音轻柔。

“皇后免礼。”

刘厚淡淡说道,“不知皇后今日前来,有何要事?”

皇后抬起头,看了刘厚一眼,随即又低下头:“臣妾听闻陛下今日与大司马在宣室殿议事,不知…… 不知是否顺利?”

刘厚心里冷笑,果然是来打探消息的。

“不过是些寻常政务,有劳皇后挂心了。”

皇后似乎还想说什么,张了张嘴,最终却只是道:“陛下日理万机,要保重龙体。

臣妾备了些点心,让宫女送来。”

“多谢皇后。”

刘厚不咸不淡地说。

皇后又说了几句客套话,便告退了。

看着她离去的背影,刘厚的眼神冷了下来。

这个后宫,怕是也不安生。

接下来的日子,刘厚一边处理朝政,一边关注着军器库和军队的整顿情况。

石庆和郅都都很卖力,军器库的核验工作进展顺利,不合格的军械被大量销毁,工匠们也收敛了不少。

军队的整顿虽然遇到了一些阻力,但在郅都的强硬手段下,也渐渐步入正轨。

霍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几次想找茬,却都被刘厚用各种理由挡了回去。

尤其是在朝堂上,刘厚引经据典,条理清晰,让他挑不出错处。

这天早朝,霍光又发难了。

“陛下,如今国库空虚,整顿军器库、军队耗资巨大,臣以为应当暂缓。”

刘厚早就料到他会有这么一手。

“大司马此言差矣。”

他从容不迫地说,“军乃国之大事,不可一日懈怠。

国库空虚,朕自有办法解决。”

“哦?”

霍光挑眉,“不知陛下有何良策?”

“朕打算开征商税。”

刘厚的声音传遍朝堂,“凡商贾,按其利润的十分之一征税。

如此一来,既能充实国库,又不加重百姓负担,一举两得。”

朝堂上一片哗然。

汉代重农抑商,商税向来很低,皇帝突然提出开征重税,这可是件大事。

霍光立刻反对:“陛下不可!

商贾乃末业,若加重赋税,恐会影响民生。”

“大司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刘厚反驳道,“如今富商大贾,囤积居奇,操纵物价,百姓深受其害。

开征商税,既能抑制其势力,又能充实国库,何乐而不为?”

他一番话,说得有理有据,不少原本中立的大臣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霍光气得脸色铁青,却一时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最终,刘厚力排众议,下旨开征商税。

这不仅充实了国库,也打击了那些依附于霍光的富商势力,可谓一举两得。

看着霍光拂袖而去的背影,刘厚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他知道,这场与霍光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而他,己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加快火器的研制,训练出一支强大的军队。

等到时机成熟,他不仅要彻底清除霍光的势力,还要像汉武帝那样,扬威塞外,开疆拓土,成就一番不朽的霸业。

窗外的阳光正好,洒在刘厚年轻的脸上,映出了他眼中的雄心壮志。

属于他的时代,正在缓缓拉开序幕。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