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二章 双面镜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法医室的无影灯把那半片胶片照得透亮。

林默盯着显微镜下的纹路,突然想起档案室里积灰的老照片——1987年深秋,城南发生过轰动一时的"连环胶片案",三名摄影师接连遇害,现场都留下类似的胶片残片。

"林队,有新发现。

"小张推开门,手里拿着检测报告,"展柜缺口是用超高压水刀切割的,切口残留碳化钨粉末。

全市只有三家工程公司有这种设备。

"林默的指尖在桌面敲出急促的节奏:"查1987年的胶片案卷宗,还有陈默涵的所有社会关系。

"他忽然停顿,"对了,查本市所有洗印店,特别是还在用老式冲印机的。

"午后阳光透过百叶窗,在档案柜上切割出明暗条纹。

1987年的卷宗夹着片干枯的银杏叶,泛黄的照片里,年轻的女摄影师倒在暗房血泊中,手边散落着同样的冰裂纹瓷器碎片。

"死者苏曼,28岁,《江城晚报》摄影记者。

"老档案员推来杯热茶,"当年她正在调查文物走私案,据说掌握了关键证据。

"照片里苏曼的后颈,赫然有块月牙形胎记。

林默的手机突然震动。

小张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林队,查到了!

陈默涵有个双胞胎弟弟,1987年因意外坠河身亡。

还有更诡异的——本市最后一家老式洗印店时光暗房,店主登记姓名是苏曼。

""时光暗房"藏在老城区的窄巷深处。

褪色的招牌下,风铃发出清脆声响。

林默推开门时,浓烈的显影液气味扑面而来。

柜台后坐着个穿藏青旗袍的女人,银发绾成优雅的发髻,后颈隐约露出月牙形胎记。

"等你很久了,林警官。

"女人抬起头,眼角的皱纹里盛着笑意,"或者我该叫你...小默?

"林默的心脏骤然停跳。

母亲临终前塞给他的旧照片里,那个抱着婴儿的女人就有这样的眼睛。

"我是苏曼。

"女人将一杯热茶推过来,茶杯在桌上留下环形水渍,"准确说,是苏曼的孪生妹妹,苏晴。

暗房红光如血,将苏晴的银发染成暗红。

她指尖划过玻璃展柜里的冰裂纹瓷器,那是北宋官窑的琮式瓶仿品,瓶底贴着泛黄的冲印样片——正是林默从博物馆展柜缺口找到的胶片残片。

显影液在搪瓷盘里泛着涟漪,苏晴忽然轻笑:"知道老式冲印机的显影温度吗?

20℃,误差不能超过半度。

就像1987年那个秋夜,苏曼在暗房里调了整整西十分钟药水温度。

"林默的目光凝固在女人后颈的胎记上。

档案室照片里苏曼的胎记边缘有细小缺口,而眼前这块胎记完美得像用圆规画过。

"陈默涵的弟弟根本没死。

"他突然开口,声音在暗房里激起回声,"1987年坠河的是安排的替身,真正的陈默宇现在应该改了名字,在本市三家工程公司中的某一家当技术总监。

"苏晴缓缓转身,藏青旗袍的盘扣在红光中泛着暗光。

她从檀木匣里取出卷棕色胶卷,底片上的冰裂纹路在红光下清晰可见:"知道超高压水刀的喷嘴压力吗?

380兆帕,能切开十厘米厚的钢板。

就像当年苏曼用它切开文物走私集团的账本——那些账本现在还埋在银杏树下,和我姐姐的相机一起。

"窗外传来警笛声,小张带着特警冲进窄巷。

苏晴却不回头,只是将胶卷推进老式冲印机:"这卷是给你的礼物。

"机器运转声中,她的声音轻得像显影液泡沫,"苏曼调查的不是文物走私,是人体器官交易。

那些冰裂纹瓷器里,都藏着配型用的角膜。

"最后一张照片从冲印机里滑出时,林默的瞳孔骤然收缩。

照片里年轻的苏曼抱着婴儿站在银杏树下,婴儿襁褓里露出半块月牙形胎记——边缘有个细小的缺口。

暗房的红光突然熄灭,白炽灯亮起的瞬间,苏晴的身影己消失在暗房深处,只留下杯尚温的茶,茶渍在桌上晕成完整的圆。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