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乡愁觉醒

>>> 戳我直接看全本<<<<
飞船平稳降落在指定空港。

林晚的呼吸微不可察地顿了顿。

舷窗外,银灰色金属穹顶在星辉下泛着冷冽的光,像一枚被精心打磨的巨型机械瞳孔,正无声注视着这艘来自地球的飞船。

接引她的是一个圆头圆脑的通用型服务机器人,流线型设计的身体光滑而闪亮,在灯光下泛着珍珠白的光泽,这个机器人用欢快的电子音说道:“欢迎林晚顾问莅临盖亚星!

您的到来让我们感到无比荣幸!”

林晚跟随机器人踏上光可鉴人的金属通道,脚下的触感冰凉而坚硬,像是踩在永冬之地的冻土上。

通道两侧的智能屏自动亮起,投射出全息导航图——那些跳动的蓝色光点标注着实验温室、生态数据库、种子休眠舱的位置,每一个路径都精确得如同数学公式。

沿途遇到几个穿着同样制服的星际科研人员,他们或抱臂看数据面板,或低头操作虚拟键盘,或行色匆匆,表情亦都是一种效率至上的淡漠。

看向她这个新面孔时,目光在她身上停留了0.3秒,那丝程序化的好奇,是一种经过算法优化的礼貌性关注,随即又迅速转向悬浮在视网膜上的全息参数,指尖在虚空中划出一道道残影。

"您的住所己安排妥当,采用模块化智能设计。

"机器人边走边介绍,圆头上的感应灯随着语速明灭,“希望您能在这里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

这里的异常安静,是一种被精密科技雕刻至极致的静默。

这种安静不是死寂,而是一种经过算法优化的“纯净静默”,它消除了所有可能干扰实验的变量,却也抹去了生命本该有的鲜活气息——没有风声,没有鸟鸣,没有树叶的沙沙声,没有孩童追逐时踩碎落叶的脆响,没有情侣低语时尾音的余韵,更没有人类嬉笑怒骂的鲜活气息,甚至没有林晚自己心跳声在金属舱壁上的轻微回响。

当林晚伸手触摸墙面时,指尖传来的只有纳米涂层的冰凉触感,而那些本该在空气中传播的、带着温度与情感的声音,早己被精确的声波消解技术吸收殆尽,化作数据流中的一串零与壹。

途中,机器人详细介绍了实验温室的情况,告诉林晚顾问实验温室己经完全配备了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能够满足她的各种实验需求。

并提醒说:“实验温室及首批种子己准备就绪,请您根据日程表尽快开展……”林晚的住所宛如一个白色的魔方,简约而纯净。

房间内的一切都被精心设计,所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且都采用了最先进的智能控制系统。

智能床能根据她的体温自动调节软硬度,墙面的纳米涂层会随光线变化调整明暗,连浴室的淋浴系统都能精准计算她每天的水分流失量。

然而,这个看似完美的空间却显得异常冷清,缺乏任何个人痕迹。

没有床头柜上摆着的全家福,没有窗台上晒着的旧笔记本,更没有墙角那盆总被她忘记浇水的绿萝。

当机器人将营养餐送到她面前时,那根据她体能数据精确配比的糊状物静默地躺在餐盘中,浅棕色的液体表面连一丝涟漪都没有。

营养餐的密度、温度、黏稠度都经过纳米级校准,既能提供她维持生存和必要营养所需的一切,又恰好是人类口腔感知最舒适的温度。

口感……没有任何口感可言。

她默默吃着食物,像在咀嚼一团被抽干了所有感官记忆的空气。

每一口都像在叩响记忆的门环。

此时格外想念研究所门口那家早餐铺子里带着焦香的油条和滚烫的豆浆。

那是滚烫的油条,被油炸得金黄酥脆,咬上一口,发出“嘎吱”的声音,口感香脆可口,让人回味无穷。

还有那杯热气腾腾的豆浆,浓郁的豆香在空气中弥漫,喝上一口,温暖了整个身体。

乡愁,最先在味蕾上苏醒。

林晚放下餐盘时,窗外的星轨正缓缓移动。

她忽然想起出发前老教授说的话:"古树种子中沉睡的基因密码,是通往过去的时光胶囊。

"此刻她终于明白,真正的复活不是让种子在精密仪器里发芽,而是让它们重新触摸到风、雨、阳光,重新听到蝉鸣、鸟叫、孩童的笑声——那些被算法永远模拟不出的、带着烟火气的生命温度。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