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破茧契机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地铁门在身后合拢,将林薇与那栋承载了她两年压抑时光的写字楼彻底隔绝。

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她抱着那个轻飘飘的纸箱,站在熙攘的街头,一时竟不知该去往何方。

回家?

那个狭小的出租屋此刻更像一个失败的证明。

她漫无目的地走着,最终在街心公园的长椅上坐下。

纸箱放在一边,里面那盆小小的绿萝在微风中颤动着叶子,仿佛也在不安。

母亲的微信语音又来了几条,她点开,熟悉的内容流淌出来:父亲的腰、弟弟的学费、别人家的孩子……最后那条文字信息像最后一根稻草:”薇薇啊,回来吧,考个编制,安稳点。

“回去吗?

回到那个小城,按部就班地结婚生子,重复父母眼中“最好”的生活?

当初她拼尽全力留在海市,那份不甘心此刻在胸腔里灼烧,比失业的惶恐更烈。

她深吸一口气,划开手机屏幕,那个红色的招聘APP图标再次闯入视线。

鬼使神差地,她没有立刻关掉,而是点开了它。

“屿时科技…新媒体运营助理…经验不限…潜力优先……”她反复咀嚼着那西个字——“潜力优先”。

这是什么意思?

他们想要什么样的人?

她林薇,一个刚被裁员的小行政,有所谓的“潜力”吗?

一种破罐破摔的冲动涌上心头。

她不再海投那些要求“1-3年相关经验”的行政岗位,而是开始搜索“新媒体”、“运营”、“助理”这些关键词。

弹出的职位描述光怪陆离,什么“网感”、“追热点”、“用户增长”、“数据分析”,她看得似懂非懂,心一点点沉下去。

她唯一能沾上边的,似乎只有“文字功底”这一条。

她想起大学时帮社团写的推送好像阅读量还不错,上一份工作偶尔写的产品说明也被夸过清晰。

这算吗?

她不知道。

晚上,赵萌回来,看到瘫在沙发上的林薇和那个刺眼的纸箱,立刻明白发生了什么。

她没多问,点了两份麻辣烫外卖,打开综艺,把筷子塞到林薇手里。

“行了,别丧了。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那破公司早该走了。”

赵萌吸溜着宽粉,含糊不清地说,“我看你天天对着一堆表格文件憋屈得很,正好,换个活法!”

“换什么活法?

我还能做什么?”

林薇声音闷闷的。

“想想你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啊!

你不是挺能写东西的吗?

以前还老吐槽我朋友圈文案没水平。”

“那算什么……怎么不算?

哎,我跟你說,我们公司市场部那个搞公众号的,听说以前是学机械的!

半路出家,现在混得风生水起!”

林薇没说话,但心里某根弦被拨动了。

接下来的几天,她强迫自己振作。

她不再漫无目的地投简历,而是开始像做研究一样,大量阅读那些排名靠前的公众号文章,分析它们的标题、结构、排版。

她注册了几个专业论坛,看那些行业人士讨论“私域流量”、“KOL投放”、“内容种草”,虽然很多术语她都不懂,但她一个个去查,去做笔记。

她发现了一个非常小众的创作者讨论版块,里面都是像她一样的新手或者在摸索中的人。

一次,她看到一个帖子求助:“求助!

我想给手作饰品写推广文案,但写出来总是像产品说明书,怎么办?”

林薇盯着那条帖子看了很久。

她想起自己也曾很喜欢那些精致的手作,甚至买过不少。

她试着抛开所有刚学到的“网感”套路,纯粹从一個消费者的角度,写下了一段话:“把星空戴在耳边这款耳钉的灵感来自梵高的《星月夜》。

925银的钩扣不易过敏,手工打磨的树脂片里,封存着流转的蓝与金。

它不是冰冷的饰品,是耳畔一场永不落幕的、温柔的星夜之旅。

适合搭配浅色毛衣或连衣裙,在阳光下发着微光。”

她写得很认真,甚至带入了自己收到礼物时的心情。

点击发送后,她也没抱太大希望。

没想到,第二天她登录论坛,发现收到了好几条回复和私信。

那个楼主激动地感谢她:“太棒了!!

就是这个感觉!

比我之前写的生动一万倍!

谢谢你!!”

甚至还有一个陌生人给她这段文案打赏了10块钱。

10块钱不多,但那一刻,林薇的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击中了。

一种久违的、被认可的感觉细密地涌上来,微小的,却带着惊人的热量。

她看着屏幕,又看了看床边那个“屿时科技”的招聘页面。

“潜力……优先?”

一个大胆的、近乎疯狂的念头在她脑中成型。

她不要投简历了。

她要写一份报告,一份关于“屿时科技”可能投资或关注的某个领域的社交媒体运营分析报告。

她选中了一个“屿时科技”近期似乎有所布局的细分领域——新式茶饮。

然后,她开始了废寝忘食的研究:把这个领域所有叫得上名字的品牌公众号、微博、小红书、抖音账号全都翻了个底朝天,分析它们的内容策略、互动数据、爆文特征、代言人效果、联名活动……她不懂专业工具,就用最笨的辦法,拉表格,做对比,写观察总结。

她把自己代入目标用户,去感受哪些内容真正打动人。

她甚至结合自己刚学到的皮毛,尝试提出一些非常初步的、基于她洞察的优化建议。

整整一周,她几乎足不出户,房间里贴满了便利贴,电脑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文档和数据。

赵萌说她走火入魔了。

当最后一份长达二十多页、图文并茂的《关于新式茶饮品牌社交媒体运营的观察与初步思考》报告完成时,林薇感觉自己像是跑完了一场马拉松,精疲力尽,却又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期待。

她小心翼翼地将报告转化为PDF,附在一封诚恳的求职信后,首接发送到了“屿时科技”招聘启事里留下的HR邮箱。

邮件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

林薇靠在椅背上,长长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她能做的,己经全部做完了。

剩下的,只有等待。

而这一次的等待,似乎不再那么令人绝望。

那颗名为“潜力”的种子,己经在贫瘠的土壤里,艰难地冒出了一点稚嫩的绿芽。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