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本书情节,纯属虚构

晚风遇浪

本书情节,纯属虚构

八月末的临海小城,暑气还没完全褪尽,只是傍晚的风里多了丝咸湿的凉意。苏晚坐在“晚读”书店靠窗的藤椅上,指尖捏着半块没吃完的绿豆糕,目光落在窗外——老街的青石板路被夕阳晒得暖融融的,尽头就是翻着碎金的海面,连带着远处归航的渔船都成了模糊的剪影。

她今年二十六岁,守着这家外婆传下来的书店已经三年。书店不大,靠窗的书架摆着大半都是和海洋相关的书,有泛黄的旧版《海洋生物学》,也有图文并茂的儿童绘本《小海螺的旅行》,都是外婆生前收集的宝贝。苏晚起身拿起放在柜台上的相机,想着赶在日落前拍下今天的“海之尾”——这是她每天的习惯,把海边的晨昏装进镜头,贴在书店里侧的照片墙上。

刚走到店门口,天边忽然滚过一阵闷雷,原本橘红色的晚霞像是被墨汁染了似的,瞬间暗了下来。海风骤然变急,卷着街角的落叶往店里扑,苏晚下意识地伸手去关玻璃门,豆大的雨点已经“噼里啪啦”砸了下来,转眼就织成了密不透风的雨幕。

“抱歉,能借个地方躲下雨吗?”

一道清润的男声从雨里传来,苏晚抬头,看见一个穿着浅灰色冲锋衣的男人站在店外,头发被雨水打湿了几缕,贴在额角,手里抱着一个黑色的防水文件夹,裤脚溅上了不少泥点。他的眼睛很亮,像被雨水洗过的海面,带着点急促又礼貌的笑意。

苏晚侧身让开:“进来吧,雨好像一时半会儿停不了。”

男人道了谢,走进店里,下意识地往旁边挪了挪,怕身上的雨水蹭到书架。他的目光很快被靠窗的那排海洋书籍吸引,脚步不自觉地走了过去,手指轻轻拂过书脊,在一本《潮汐与海岸》上停住了。

“你也对海洋感兴趣?”苏晚递过去一张干纸巾,看着他专注的样子,忍不住开口。

男人回过头,接过纸巾擦了擦脸上的水珠,笑了笑:“算是工作相关吧,我是海洋研究所的,主要研究珊瑚礁生态。”他顿了顿,指着那本书,“这本我上学时读过,里面关于潮汐对珊瑚礁生长的影响,写得特别透彻。”

“难怪,”苏晚弯了弯眼睛,“我外婆以前是渔民,总跟我说潮汐的脾气,后来她收集了好多海洋相关的书,说大海的故事都在里面。”

两人就着“潮汐”这个话题聊了起来。男人叫陆屿,刚来小城的海洋研究所半年,今天是去附近的海湾做水质采样,没想到遇上了暴雨。苏晚说起自己拍的“海之尾”照片,陆屿听得认真,还偶尔补充几句不同季节潮汐变化下的海面特点,像是打开了一本活的“海洋百科”。

雨势渐渐小了些,陆屿看了看表,起身准备告辞:“耽误你这么久,多谢了。”他拿起放在门边的黑色雨伞,伞面上印着研究所的标志,还有一簇淡蓝色的珊瑚礁图案,在灯光下显得格外精致。

苏晚送他到门口,看着他走进渐渐转晴的暮色里,身影很快消失在老街的拐角。等她转身回店整理时,才发现门边的地上落着一把伞——正是陆屿的那把,珊瑚礁图案在暖黄的灯光下,像藏着一片小小的海。

苏晚拿起伞,指尖蹭过伞面上的珊瑚礁,忽然想起陆屿说起潮汐时眼里的光,心里莫名泛起一丝细碎的好奇,像被海浪轻轻拍过的沙滩,留下了浅浅的印记。她把伞放在柜台后的挂钩上,想着明天他应该会来还伞吧,到时候,或许能再听听他讲大海的故事。

窗外的雨已经停了,夕阳的余晖重新露了出来,给海面镀上了一层温柔的橘色。苏晚拿起相机,走到店外,拍下了今天的“海之尾”——照片里,晚霞、海面和老街的屋檐连在一起,安静又温暖,就像刚才那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虽然打乱了节奏,却也带来了意料之外的相遇。

晚风遇浪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