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撕掉通知书

>>> 戳我直接看全本<<<<
说完李婉双手拿起桌子上的那张通知书,那张薄薄的、承载着原主卑微梦想和全部未来的录取通知书。

看着上面印刷的铅字:“录取通知书、李婉山北大学”没有丝毫犹豫,沿着姓名栏那条细细的虚线,狠狠的一撕!

纸张撕裂的声音,显得格外的刺耳、像绝望的哀鸣。

李大壮猛地表情一紧,眼里的愧疚几乎要溢出来,想要去阻止,手抬到半空中,但没有再往前阻止,嘴唇哆嗦着,”婉婉,哥...对不起你,怪哥没用... ...哥,你年龄确实不小了,跟你同龄的人比,他们得小孩子都会打酱油了,如果不是咱爸驼背,干不了重活,挣不到钱,你也早找上媳妇了,我的大学可以不上,但是咱们家欠的外债,也不能只靠你起早贪黑整天累死累活的扛大包去挣,挣那三瓜两枣的啥时候能还上?”

李婉打断他。

声音虽然不高,但是带着不容质疑的穿透力,妹妹眼神复杂的让他心头一颤,他现在忽然完全看不懂眼前这个他看着长大的,整天追在她***后面帮忙解决问题的妹妹了。

之前还哭着闹着不吃饭也要上学的妹妹,为啥忽然变卦了。

“那...那怎么办?”

李大壮下意识的问,声音干涩。

李婉想了一下,这个年代想要不出力,还要低成本创业的话,自己想要生产出来点什么产品去销售成本就太高了。

再说现在的家庭经济状况也不允许,但是可以用上一世的思维,做个低成本创业的二道贩子。

在这个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他们的村庄离镇上有一段距离,镇上又离县城比较远,县城里的好东西镇上都没有。

现在这个年代如果卖好吃的,虽然小孩喜欢吃,但大人却不像前世她在的那个时代一样,大人那么宝贝小孩,要啥给买啥?

所以这个年代消费群体还不是女人和孩子,但是现在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都出来在工厂里打工挣钱了,身上有钱,也是爱美的时候。

现在镇上有工厂,里面都是20岁左右干活的年轻男女。

那消费目标就定位在年轻人身上,衣、食、住、行的话,衣服的成本相对少一些,明天进城去看看现在流行什么样的衣服。

李婉用自己的商业首觉和对本地的信息碎片交融在一起,不断地思考着,最后得出了这个答案。

虽然是小成本创业,但是还是得需要成本的。

她想了一会,再次开口说“哥,你想不想把咱们家欠的外债3个月之内就还上,也把咱们家的房子换成跟邻居家一样的砖瓦房,让你风风光光的把新嫂子娶回家”她的声音里多了一份笃定,目光灼灼的看向李大壮。

“还完所有外债,还要盖砖瓦房,还要在3个月之内”李大壮声音从嗓子眼里挤出来,声音里充满着荒缪。

自从父亲说不让婉婉上学后,妹妹就开始哭,难道是婉婉受不了打击,脑子出现了问题,得精神病了?

刚才她又撕了录取通知书、还说要3个月之后还上外债,还要盖砖瓦房?

这是他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几年才能完成的事。

眼前瘦弱的妹妹想3个月就完成这些?

这也太能痴人说梦了吧。

李大壮疑惑的看着妹妹,突然感到眼前的妹妹是不是精神失常了!

“婉婉,你是不是气糊涂了?”

李大壮小心的问。

“清醒的很,哥相信我,想要翻身就得听我的”李婉笃定的说。

李大壮看着妹妹那双深不见底的、仿佛换了个人似的眼睛,这个眼神之前他从来没见过,里面折射出来的力量让他脱口而出的说了声。

“好,你说怎么办”?

“哥,你现在手上有500块钱吗?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套狼之前你不得有点诱饵”李婉伸出手,掌心向上,眼神平静无波,但却带着不容抗拒的力量。

李壮迟疑了一会,从门口的鞋底里面,掏出来一个卷的很紧的红色的塑料袋,打开塑料袋里面10块的20块的50块的,仔细数了数一共460块钱。

也许是觉得愧对妹妹,也许是妹妹的那种信念确实感染了他,他把他这半年的积蓄一股脑的拿了出来。

“就这些了”李壮说着几乎带着悲壮的决心,把钱重重的放在李婉摊开的、同样粗糙的手心里。

给!

哥...哥信你。”

他声音颤颤,毕竟这是他扛大包半年的血汗钱。

李婉掂量着手里那微不足道的分量。

460块钱,在90年代的农村,能够一家人吃喝拉撒一年的生活费。

现在李婉眼里,有了这些钱,就给了她一个撬动经济的杠杆。

“哥,明天一早跟我去一趟县城”她收起钱语气斩钉截铁的说。

“干啥去?”

“去考察市场”这些专业名词听得李大壮一愣一愣的。

当公鸡叫了头遍,薄雾还笼罩在整个沉睡的村庄,李婉就叫醒了东屋还在梦乡的李大壮。

这时父母亲也被吵醒了。

“你们起这么早,干什么去?”

母亲疑惑的问道。

“去县城、去创业,挣钱,你们别管了,在家等好消息就行了”李婉轻声说道。

父母睁大眼睛,自从不让李婉上大学后,李婉就整天躺在床上以泪洗面,也不出门,真害怕憋出什么病来,既然她今天想要出去,就让她去吧。

“你一定看好你妹妹,别让她做出啥想不开的事”李母悄悄的跟李大壮说。

“没事,娘,有我呢”李大壮回答反正有李大壮跟着,也不会做出什么出格危险的事情来,李母也就不那么担心了,没有再说什么。

李母给他们拿了两块杂粮煎饼,家里还有一个军用水杯,平时都是老两口下地干活喝水用的,给他们倒满热水让他们带着。

兄妹两个啃了两口煎饼,顶着晨风,深一脚浅一脚的推着家里的唯一的“一动产”除了铃铛不响,哪里都叮当作响的——二八大杠,后座上绑了一个同样破旧的麻袋上路了。

“你说,不让闺女上大学,闺女不会出什么问题吧,”他们走后,李母担心的向李父念叨着。

“那能怎么办?

大学一年学费+生活费3000块钱,像咱们这种家庭,怎么能上得起?”

李父幽幽的说。

“唉”李母无奈的叹了口气,心里祈祷着,女儿千万别出什么问题。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