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一纸契约,三重陷阱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接下来的几天,我彻底“安分”了下来。

我学着原主的记忆,洗衣做饭,打理着这间小小的屋子。

林有福见我不再“疯言疯语”,也渐渐放下心来,只是每天从衙门回来,眼神里总带着挥之不去的后怕。

安平县的生活,像一潭死水,平静无波。

然而,我知道,这平静之下,掩藏着无数看不见的暗流。

那天公堂上的事,像一颗石子,虽未激起惊涛骇浪,却也荡开了一圈圈涟漪。

巷子里的邻居们看我的眼神都变了。

从前,他们觉得林家这个女儿体弱多病,是个可怜的药罐子;如今,他们看我,像在看一个怪物,一个敢在公堂上顶撞县太爷的疯子。

他们远远地避开我,交头接耳,指指点点。

流言比风传得还快。

有人说我被鬼上了身,有人说我得了失心疯,更有人幸灾乐祸,等着看我们父女俩什么时候被赶出安平县。

我对此一概不理。

我需要时间,来消化这个陌生的世界,来思考未来的路。

这天午后,我正在院子里晾晒刚洗好的衣服,一个怯生生的声音在门口响起。

“请问……这里是林……林衙役家吗?”

我回头,看见一个穿着半旧布裙的妇人站在门口,手里挎着一个篮子,篮子上盖着一块蓝印花布。

她约莫三十岁上下,面容憔悴,神情局促不安,正是那天在公堂上为几株麦苗告状的李西的婆娘。

我有些意外:“你是?”

“我……我当家的,是李西。”

她绞着衣角,不敢看我,“我……我是来谢谢姑娘的。”

“谢我?”

我自嘲地笑了笑,“我差点害你当家的多挨了十板子,你还谢我?”

“不不不!”

她连忙摆手,快步走进来,将篮子放在石桌上,掀开花布,露出里面十几个还带着泥土芬芳的鸡蛋。

“那天……那天多亏了裴大人开口,当家的才没受刑。

后来我们听说了,是姑娘你先在堂上讲了道理,裴大人才会出面的。

你是我们家的大恩人!”

我看着那十几个鸡蛋,心中五味杂陈。

在这个时代,这或许是他们家能拿出的最贵重的谢礼了。

“那天的事,是我鲁莽了。”

我轻声说,“你们……还好吗?”

“还好,还好。”

她叹了口气,脸上愁云密布,“就是……就是王二麻子那家,天天上门来骂,说我们让他丢了人。

还有里正,也来说和,让我们把那块田埂让出来,以后……以后就清净了。”

我眉头一皱:“田埂本就是你家的,凭什么让?”

“可我们没地契啊……”她一脸无奈,“如今闹成这样,邻里都说我们不占理。

再说了,王二麻子他舅舅,可是在王乡绅家里当管事……”又是王乡绅。

这个名字,像一张无形的网,笼罩在整个安平县的上空。

“姑娘,”李西家的忽然压低了声音,从怀里掏出一张泛黄的纸,小心翼翼地递给我,“这是我们家租王乡绅家田的契约。

眼看就要秋收了,我们……我们斗大的字不识一个,就怕这里面有什么猫腻。

听说姑娘你识文断字,比讼师还厉害,能不能……能不能帮我们瞧瞧?”

我接过那张薄薄的纸,入手便是一沉。

这不再是模拟法庭上的案例分析,这是一户人家未来一年的生计。

我仔细地看了起来。

契约是用标准的馆阁体写的,字迹工整,乍一看,似乎没什么问题。

租期一年,租子五成,灾年可酌情减免,一切都符合惯例。

但当我看到最后关于“续租”的条款时,我的心猛地一沉。

那条款写着:“期满,若佃户欲续租,须提前一月告知,并预缴三成租子以为定金。

若地主欲收回,亦提前一月告知即可,佃户不得有异。”

“有什么问题吗,姑娘?”

李西家的见我脸色不对,紧张地问。

我指着那条续租条款,对她说:“大姐,这里面有三个陷阱。”

“第一个,是‘预缴定金’。

你们秋收后,粮食刚入库,还没来得及卖,手头最紧的时候,他却要你们拿出三成的租子当定金。

你们拿不出来怎么办?

只能去借。

跟谁借?

十有***,还是得跟王乡绅家借高利贷。”

李西家的脸色白了一分。

“第二个,是权利不对等。

你们想续租,得提前一个月交钱;他不想租给你们,只需要提前一个月通知一声,什么都不用付出。

主动权,完全在他手里。”

“这……这不是一首都这样吗?”

她喃喃道。

“是,但最毒的是第三个。”

我的声音冷了下来,“契约里只写了你们要提前一个月告知,却没写如果你们不告知,会有什么后果。

按照律法上的‘默示条款’来解释,如果你们到期没交定金,他就完全可以视作你们放弃续租,然后名正言顺地把地收回去,租给别人。”

我看着她己经毫无血色的脸,一字一句地补充道:“而那个时候,你们错过了找别家租地的最好时机,手里没地,又没钱,全家老小,就只能等着喝西北风了。”

一纸契约,三重陷阱,环环相扣。

它不杀人,却能诛心。

它不犯法,却能让一户勤劳的农户,在不知不觉中,滑向破产的深渊。

这,就是“王乡绅们”的手段。

李西家的呆立半晌,突然“噗通”一声跪在我面前,放声大哭:“姑娘……求求你,求求你救救我们家!

我们……我们该怎么办啊!”

我扶起她,看着她绝望的脸,再看看桌上那十几个鸡蛋。

几天前,我还信誓旦旦地向父亲保证,要把那些“道理”都烂在肚子里。

可现在,当一户活生生的人家的命运,就因为这一纸契约摆在我面前时,我发现,有些事,真的烂不掉。

我深吸一口气,对她说:“大姐,你先起来。

这事……让我想想办法。”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