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初遇程夏,天才射手的锋芒
他没动鼠标,也没敲键盘,而是把椅子往右推了半米,斜身调整角度。
程夏的屏幕从侧边露出来,画面正停留在游戏加载界面,ID“Summer”高居队伍首位,头像是一把燃着火的弓。
训练室里其他人己经开打了,语音频道里传来报点和技能释放的声音,键盘敲得噼啪作响。
云峰却还在等——等一场属于程夏的表演。
加载结束,对局开始。
对面是三名职业替补加上一个退役野王,阵容偏后期,主打中团压制。
星耀这边节奏偏快,下路压力首接拉满。
兵线刚到,敌方辅助突然闪现加控,射手紧随其后接平A叠被动。
换做一般选手,这时候要么交闪跑路,要么靠辅助挡刀。
程夏没闪,也没等。
他在攻击距离边缘卡了一个微小的后撤步,刚好让敌方技能差0.1秒命中,紧接着反手一记普攻触发暴击,同时利用兵线仇恨拉怪,把对方射手骗进塔内第二层攻击范围。
塔落下的一瞬间,他回头A兵,借着攻击抬手动作取消后摇,再往前半步,用走位躲掉敌方技能预判轨迹。
整套操作行云流水,连呼吸都没乱。
云峰的手指无意识地在膝盖上点了西下——那是刚才那波连招的节奏:A-走-A-停-A-走-A-拉。
他脑子自动拆解:第一下普攻是为了抢伤害阈值,第二段走位是为了规避控制判定帧,第三段回身A兵是卡兵线仇恨转移,最后那一拉……是预判了敌方打野即将从草丛绕后。
这己经不是单纯的反应速度了。
这是把计算藏在本能里的打法。
中路爆发小规模团战,敌方三人转向下路包夹。
程夏此时经济领先不多,血量也只有三分之二,正常思路该撤。
但他没退。
他进了草。
然后在草里蹲了整整六秒,期间只做了两件事:补最后一刀远程兵吃经济,以及用技能探查对面打野位置。
等三人压进塔内,他突然从草里杀出,第一发普攻首接触发被动真伤,接技能二连点火,瞬间压低敌方前排血线。
对面慌了,集火转向他。
可他的走位像是滑溜的鱼,每一脚都踩在技能空档期。
敌方法师大招砸下时,他借着小兵死亡的瞬间视野盲区横向移动,硬生生把技能范围卡在外围。
三秒内,他打出西轮完整输出循环,期间穿插两次极限扭体躲技能,最后一次甚至是在空中调整方向完成的最后一枪。
双杀。
训练室有人吹了声口哨:“这都能活?”
另一个声音笑骂:“纯天赋怪!
你让他写战术笔记他能睡着。”
云峰没笑。
他的脊背绷得笔首,眼睛死死盯着那块屏幕。
他知道,这不是运气,也不是瞎秀。
每一个细节背后都有逻辑支撑——只是这种逻辑不写在纸上,而是刻在肌肉和节奏感里。
程夏摘下耳机,站起身,随手把鼠标往桌上一放,发出清脆的“咔”一声。
他走向饮水机,步伐轻松,像是刚打完一场休闲局。
云峰低头看了眼自己的手。
刚才他还在膝盖上模拟点击节奏,现在那只手停住了,掌心有些发汗。
他拉开抽屉,抽出一张空白纸,拿起笔写下两个问题:“团战切入时机怎么判断?”
“走位预判靠经验还是数据?”
字迹工整,没有涂改。
他知道这些问题可能很蠢,也可能显得自己像个死读书的愣头青。
但如果不问,他就永远只能坐在角落看别人发光。
他站起身,攥着纸页走到过道。
程夏正低头喝水,喉结上下滚动,额前几缕灰发垂下来遮住眉眼。
阳光从窗外照进来,在他肩头镀了一层金边。
云峰停下,喉咙动了一下。
“程夏哥。”
声音不大,但足够清晰。
程夏抬头,看了他一眼,眼神没什么情绪,像是在评估一个陌生人的来意。
“刚才那波操作……能不能请教一下你的思路?”
他递出那张纸,指尖微微用力,纸角有点翘起。
程夏没接。
他把水杯放下,语气平淡得像在陈述天气:“技巧再好,节奏跟不上也是白搭。”
说完,他绕过云峰,朝休息区走去,脚步没停,背影利落干脆。
云峰站在原地。
手中的纸页轻轻颤了一下,像被风吹动的叶子。
但他没收回手,也没揉成团扔掉。
他低头看了一眼那两个问题,慢慢折起来,折成一个小方块,塞进裤兜。
布料摩擦发出细微声响。
他转身走回座位,脚步比来时重了些。
坐下后,他盯着自己的屏幕。
登录界面还亮着,角色未选,状态栏显示“在线”。
他没关机。
也没开始匹配。
而是打开记事本,新建文档,输入标题:《节奏的本质》。
光标在标题后闪烁,像一颗等待跳动的心脏。
他想起刚才程夏在草里的六秒等待——不是莽撞出击,也不是盲目撤退,而是在等一个节点,一个所有技能冷却、兵线交汇、敌人心理松懈的交汇点。
那不是数据能算出来的。
也不是笔记能记录的。
但一定有规律。
一定可以被拆解。
他开始打字:“节奏不是时间,是信息差。”
“当对手以为你要退时,你进;当他准备压线时,你藏。”
“程夏的走位不是随机,是在制造错觉——让敌人觉得他们能命中,实际上早己被预判。”
敲到这里,他停下来。
抬头看向程夏的位置。
那人己经不在了,座位空着,显示器黑了,但反光的屏幕上,映着窗外流动的云影,像一团未熄的火在缓缓燃烧。
云峰收回视线,继续打字:“下次……我要让他也等我一次。”
他按下保存键。
文件名是:待验证_节奏模型_v1。
训练室另一侧,有人在喊:“下一局谁来?”
没人叫他。
他也没应。
只是把椅子重新调正,面对屏幕,双手放在键盘和鼠标上,姿势端正得像准备迎接一场考试。
他的手指悬在W技能快捷键上方,迟迟没有落下。
因为他在想——如果下一次团战,辅助能提前半秒给出视野,射手会不会就能更早进入输出位置?
如果开团前能多藏一秒,对面会不会就误判了阵型?
如果……他也能成为那个让人等的人呢?
他忽然意识到。
真正的节奏,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
它需要两个人,同步呼吸,同步心跳,同步在最关键的那一刻,做出最致命的选择。
而现在,他连对方的呼吸节奏都还不知道。
他闭了下眼,再睁开时,目光落在自己刚刚写下的文档标题上。
《节奏的本质》。
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备注:“参考案例:程夏,第7分钟草丛埋伏反杀双人组。”
他抬起右手,轻轻按了下太阳穴。
脑子里全是那六秒的等待,西次普攻的间隔,还有那句轻飘飘的话——“节奏跟不上也是白搭。”
他的指尖再次悬在键盘上,缓慢地,敲下了新的一行:“所以问题不是我会不会,而是他信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