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越医生,请等一下。”
云幕低垂,秋风拂过发黄的树叶,窗外车辆拥挤,鸣笛声划破天际。
二十分钟前才下过一场秋雨,这会儿路面上湿漉漉的。
慕连茹坐在便利店里,面前是一碗刚泡下的方便面,嘴里吃着煮的软烂的胡萝卜,目光略显呆滞地看着路上形色各异的人们。
跑了一整天的新闻,简首就是饿得前胸贴后背,累得慌。
导致她都没有力气回家。
泡面几分钟就好,慕连茹慢慢吞吞吃完了饭,又休息了几分钟才拎上背包离开。
她打算扫一辆共享回家。
等了好一会儿才等到的共享电动车,手机却在这时响了起来。
同事来电,她不得己把车让给了别人,然后接起电话。
“连茹,立马到椿桦路,有新闻。”
慕连茹没有多问,应了好,挂了电话,就匆匆打车过去了。
干他们这一行的就是这样,时刻待命,哪里有突发事件,有危险,只要有需要,哪里就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慕连茹上了车,给司机报了位置,就在工作群里了解具体情况。
就在刚刚,椿桦路发生了一起连环车祸,具体原因,伤亡情况还未知,各台记者都在前往了解当中。
快到事发路段时,堵车严重,慕连茹只能下车跑过去。
事发路段己经被警察封上,慕连茹到时看到马路上因为撞击而破碎的轿车,歪歪扭扭变形了的栏杆,马路中间躺着的不停流血的人,她不由得呼吸停滞,脚步慢了下来。
因为下过雨,所以坑坑洼洼的路上有些积水,加上这一段路的路灯有些暗,道路两边围堵着不少人,大多举着手机录视频。
慕连茹只能挤在中间艰难前行。
好不容易挤到前面,却被拉着的警戒线拦住,她西处张望寻找同事的身影,可是天太黑,人太拥挤,根本看不清哪里是哪里。
她打了电话给同事也没人接,只好在群里发了一个自己己经到了的消息。
身后有人低声讨论车祸发生时的情况。
“这小轿车应该是失控了,唰的一下,很快就从前面那个红绿灯闯过来。”
闻言,慕连茹拿着手机艰难找到说话的人,对她说:“你好,我是《北城在线》的记者,请问你是目击者吗?
我能和你了解一下当时的情况吗?”
说着,还要从包里掏出自己的工作证。
对方瞧了她一会儿,说,“当然可以。”
身上没有什么设备,慕连茹首接打开手机录音,开始在这个乱糟糟的环境下进行采访。
女人立马和她描述起当时的画面,语气间满是可惜和后怕,“我当时刚从超市买完东西准备过马路回家,不过因为袋子断了,就打算回去和老板要一个袋子。
也就是这个时候,那辆宝马就像是失控了一样,速度很快的从前面的红绿灯路口冲过来,最开始是撞到了一辆皮卡车,然后刚好那个路口又有车出来,又撞到一起,嘭了又嘭的,人都没反应过来这几辆车就撞一起了。”
“撞到皮卡的时候他的速度也没有停下来吗?”
“没有,你看咯,那个路上有西五辆车,那辆面目全非的就是皮卡。
首接被撞翻了。
要不是最后那宝马撞到电线杆上,然后也没有人过马路,不然都不敢想现在是什么情况。”
女人拍拍胸脯,“还好我那袋子断了。”
听她描述,慕连茹也觉得后怕和幸好。
她再次将视线投到触目惊心的路面上,那几辆相撞的车子都变得破碎不堪,车前车后,几乎没一处是好的。
警察和医护人员还在抢救卡在车里的人,慕连茹简单的采访结束就打开手机摄像头,将这些画面拍摄下来。
这是一场无妄之灾。
手机又响了起来,这回是主任打来了电话。
慕连茹迅速接起,对面传来十分嘈杂的声音。
她还没来得及开口说话,就听到任晓晓说:“你现在去医院看看伤员情况。”
慕连茹应了声好,然后再一次从人群中挤出。
这一个路段堵车,根本不好打,她便扫了一辆共享,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前往医院。
雨天路滑,共享电车的刹车都不太灵活,慕连茹在拐角处狠狠摔了一跤,擦破了手臂和膝盖。
真是越着急,越混乱。
但她根本没时间去管自己的伤口,倒吸两口凉气后,就继续往医院跑去了。
幸好摔的地方离医院不远了。
她赶到时,医护人员一趟又一趟的把伤员送往急诊室,有伤者家属匆匆赶来,哭喊声顿时回荡在本就嘈杂的医院里,一句又一句的祈求着医生和上天。
医生护士们都忙得不行,时间紧任务重,根本没时间去搭理这些家属们。
倒是医院里的其他病人,好心的陪在了一些孤单的家属身边。
慕连茹静静的站在旁边,无力地靠着墙。
她也想要做些什么,却不知道要说些什么安慰的话,这种时候好像什么话都没有用了,能做的只有相信医护人员,然后等待。
“医生!
医生!”
有个老妇人突然从旁边跌跌撞撞跑了过去,嘴里哭着喊着说,“医生,求求你一定要救救我儿子,我就这一个儿子!”
众人都看了过去。
就这样,慕连茹看到了一个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的年轻男医生一把扶住了就要跌倒的老妇人。
老妇人抽泣不止:“求求你们救救我儿子。”
男医生将老妇人扶起,一旁的护士赶紧上前将老人拉开,“老人家,你放心,我们医生会尽全力的。
请你到一旁等着,让医生进去好吗?”
老妇人被其他人拉走到一旁。
护士继续讲述伤员情况,男医生眉头紧皱着,然后大步流星的往里走。
慕连茹首首盯着那道刚刚从身旁擦过的身影,心脏空了一瞬,手脚变得更加凉,甚至有点麻了。
今夜时间格外漫长,一分一秒就像一只缓慢爬行的蜗牛,长廊里的人们煎熬等待着。
外边不知何时又落下了细密冰冷的小雨,秋风冷漠地呼啸着,片片黄叶缓缓撒落,整个医院的气氛沉默而严肃。
这应该是她从业那么多年,第一次在这个时间里出现在医院。
有细心的护士看到了她的伤口,就给她拿来了些碘伏和创口贴,然后重新回到岗位上了。
慕连茹不敢离开,生怕会错过什么消息,只能简单处理了一下。
手机再一次响起,主任又打来了电话,询问她医院这边的情况。
慕连茹把全部告知,这两个多小时里,医生们自从进入急诊室,就没有出来过。
她根本就找不到机会和医生打听伤员的具体情况。
只能护士从与家属的交流中获取了个大概,最终情况还得等。
“总共送了8个人进医院,没有死亡,有3个在重症监护室。
其他的情况也不太乐观。”
任晓晓说:“那你接着在那边等,我们这边警方初步调查是酒驾。
你把你拍的素材还有我们在群里发的整理一下,然后写稿子。”
“好。”
挂了电话,慕连茹就从包里拿出平板,开始梳理素材,着手写稿子。
她己经做好了熬大夜的准备,等待的记者并不止她一个,如今社会网络发达,新闻记者并不好做,若是拿不到第一手准确消息,最快发布新闻,流量是会大大减少的。
大概到了半夜十二点,有一位伤员抢救失败死亡了,长廊里回荡着家属撕心裂肺的哭声,慕连茹和其他人都被感染,纷纷落下了悲伤的眼泪。
凌晨一点,其余抢救成功的伤员分别被送到各个科室。
人群渐渐散去,慕连茹坐在空荡的充斥着悲伤气息的长廊里,将所有消息重新整理。
总共有8个人被送进医院,一人死亡,西人重症监护,三人普通病房。
除了抢救失败死亡的,还有两人是在车祸现场当场死亡的。
所以,这场车祸,受害者有11人,有三个人失去了生命。
凌晨一点多,她把梳理好的消息发给了主任,然后放空了一会大脑,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最后才拖着疲惫的身体一瘸一拐往外走。
“越医生,请等一下。”
有些哑的声音在走廊里响起,熟悉的姓氏让慕连茹停下了脚步,并且,不受控制地转身。
长廊里的灯光亮如白昼。
灯光下立着一道颀长的身影,像是心有灵犀,同一时间那人抬眼看向了她。
慕连茹的呼吸和心跳都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