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安甩了甩有些发酸的手臂,抹了把额头上细密的汗珠。
只是清理了院门附近一小片区域的杂草,就耗费了他大半天的功夫。
这具身体虽然被系统强化了些许生活技能,但体力似乎并没比前世那个亚健康的自己强多少。
他看着眼前被清理出来的一小片空地,以及旁边堆起的杂草垛,叹了口气。
任重而道远啊。
肚子咕咕地叫了起来。
饥饿感将他从感慨中拉回现实。
他放下柴刀,走向那间属于他的小木屋。
系统提供的十两白银启动资金就放在屋里,得先去附近的城镇买点必要的食物和生活用品。
根据系统模糊提供的地理位置信息和地契上的标注,他所在的这片山谷似乎位于某个叫“临山镇”的管辖地界边缘。
记忆碎片里,隐约有通往镇子方向的小路印象。
他取了些散碎银两揣好,锁好(其实也就是用根木棍别上)院门,沿着记忆中那条几乎被荒草淹没的小径向外走去。
山路崎岖,走了约莫半个时辰,眼前才豁然开朗。
一条略显宽阔的土路出现在眼前,远处依稀可见低矮的城墙和炊烟。
临山镇,看起来规模不大,透着一股边陲之地的朴实和……些许萧条。
走进镇子,青石板路面坑洼不平,两旁是些低矮的木质或土石建筑。
行人不多,大多穿着粗布麻衣,面色带着风霜之色。
偶尔有马车驶过,扬起一片尘土。
陈平安这身略显突兀的“新”衣服和略显白净的面孔(尽管经历了半日劳作),引来了一些好奇或警惕的目光。
他尽量保持自然,寻找着米铺和杂货店。
买了些米面、油盐、一小块腊肉、几样耐储存的蔬菜,以及一些基础的锅碗瓢盆、蜡烛火折子等物。
采购时,他尝试着和店家搭话,想了解一下本地风土人情,尤其是自己那处院落的旧事。
米铺老板是个胖胖的中年人,一边称米一边打量他:“小哥面生得很,不是本地人吧?”
“初来乍到,在镇子外头落了脚。”
陈平安笑着回应。
“哦?
镇子外头?
哪个方向?”
老板来了点兴趣。
“就是往西边山谷里,那处旧院子。”
陈平安状似随意地说道。
老板称米的手顿了一下,脸上的笑容收敛了些,压低声音:“西边山谷?
那……那地方可是有些年头没人住了。
听说以前是‘黑虎堂’的地盘,凶得很呐!
后来不知道怎么就散了,邪性!
小哥,你一个人住那儿?”
黑虎堂?
听起来就不像正经组织。
陈平安心下明了,面上却故作轻松:“是啊,觉得地方清静,收拾收拾住下来。
以后还请老板多关照生意。”
老板讪笑两声,加快了装米的速度,似乎不想再多谈:“好说好说……小哥一看就是有本事的人。”
那眼神里却多了几分疏离和不易察觉的忌惮。
在杂货铺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当他说出住处方位后,店家的态度都变得微妙起来。
陈平安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走在回镇口的路上,心里琢磨着。
看来那“黑虎堂”在这地方名声不怎么好,甚至可能留下过一些不好的传说。
不过这对他而言未必是坏事,至少清净,没人打扰,正好适合办孤儿院。
快出镇子时,他看到几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孩子缩在墙角,眼巴巴地看着路过的行人,尤其是他手里提着的食物。
其中一个年纪稍大的孩子,眼神里己经没了孩童的天真,只剩下麻木和警惕。
陈平安的心像是被揪了一下。
他停下脚步,从怀里掏出刚才买的两块粗粮饼子,走过去递给他们。
孩子们愣了一下,警惕地看着他,没人敢上前。
那个大一点的孩子犹豫了一下,最终饥饿战胜了恐惧,快速上前抓过饼子,低声道了句“谢谢”,然后立刻跑回角落,和其他孩子分食起来。
看着他们狼吞虎咽的样子,陈平安更加坚定了要办好孤儿院的决心。
这个世界,和他前世一样,甚至可能更甚,有着太多无依无靠的孩子。
他深吸一口气,拎起采购的物资,转身走向那条通往山谷的土路。
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这一次,他的脚步更加坚定。
回到院落时,天色己近黄昏。
他将物资归置好,简单用新买的锅灶煮了碗面,就着腊肉吃完。
虽然简陋,但热食下肚,驱散了不少疲惫和寒意。
饭后,他借着夕阳最后的光亮,再次仔细巡视起这座未来的“桃源孤儿院”。
主院的结构比他初看时还要规整些,正堂、东西厢房、后院,一应俱全,只是都需要大力修缮。
后院还有一口井,打水上来看了看,水质清冽甘甜。
“面积足够大,房间也多,以后孩子们来了能住得开。”
他规划着。
“东厢房可以改造成书房和活动室,西厢房做宿舍。
正堂用来吃饭和集体活动。
后院可以开垦出来种菜,自给自足……”他走到院门口,再次抬头看向那块模糊的匾额。
“黑虎堂……”他轻声念着这个带着煞气的名字,摇了摇头。
然后他找来一根长竿,费力地将那块旧匾额取了下来,靠在墙边。
“过去了。”
他对着空寂的院落,也对着自己说。
“从明天起,这里就是桃源孤儿院了。”
夜色渐浓,山谷中虫鸣西起。
陈平安点亮蜡烛,在小木屋里就着昏黄的烛光,开始规划明天的修缮计划和采购清单。
桃源之路,始于足下。
而他的第一步,就是要先把这个“家”收拾得像个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