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 自建孔昭卡,喜结秦晋好
凌晨西点五十七分,孔昭紧紧盯着满屏的蜀字大旗,结算加载画面上,赵云、关羽、张飞、陈到等名将依次闪过。
孔昭泪流满面:“丞相,我做到了。”
连续第三个通宵玩《三国演义之逐鹿》这款买断制游戏,孔昭突然胸口一阵闷痛,猝死过的朋友都知道,那是一种心如刀绞的痛,心脏骤停,大脑缺氧,最终孔昭猝死了。
意识逐渐模糊,脑海中只听:叮!
获得三国人物自建卡一张,是否使用?
“使用。”
孔昭内心激动不己,他最大的梦想就是穿越三国,实现最终理想——血战曹魏***、东吴萝莉。
“人物词条:孔圣之力:据《吕氏春秋》明确记载 “孔子之劲能举国门之关”,获得800斤神力。
纳贤返利:收服武将、谋臣、佳人等,可获得神兵、良驹、药品……情趣商品。
“自建武将己完成:公元170年八月,身为孔家嫡长子的你出生了,其父孔融抱汝出室,桑弓射西方,三日后派宗子前往孔氏族庙,焚帛告祖。
百日后,你被正式赐名孔昭。
周岁抓周,面对笔墨纸砚,印章典籍、算盘刀剑径首爬过,其父孔融笑吟吟的看着你仰望小鼎,称赞汝有鼻祖“复礼”之德,因此你在世家之中声名鹊起。
七岁展露天生神力并背诵《三十六计》,还能讲明白书中的要意,被誉为孔家麒麟儿。
……公元***年二月,中平五年,孔昭身高九尺,年满十八岁有余,请开启你的传奇。
“昭儿,之前王甫倒台,陛下解除对蔡邕的通缉,今夜至交好友归来,且随为父一同拜访。”
孔昭闻言,当即整理衣冠,随父亲向外走去,心中暗哼:凭借我孔昭在番茄五百个小时的阅读时长,一定能保住刚正不阿的喷父、保住孔家、统一天下!
他低头看着自己修长有力的手指,仍有些难以置信——这具身体里流淌着孔子正统后裔血脉,更有着能举起八百斤城门的恐怖力量。
“父亲,蔡伯父此次归来,可还安好?”
孔融捋须微笑:“伯喈兄虽遭流放,但气节不改。”
“昭儿,你自幼聪慧,当知蔡伯父乃当世大儒,其女蔡琰更是难得的才女,你可愿娶之为妻?”
孔昭心头一跳,仔细一想,蔡邕与家父都是当代大儒,更是至交好友,这是门当户对的姻缘。
他强压激动,故作平静地拱手揖礼:“父母之命,儿愿之。”
蔡府门前,孔昭抬眼望去,只见蔡邕虽面带风霜,双目却炯炯有神,一身儒袍在夜风中猎猎作响,显然是早己等待多时。
“文举兄!”
蔡邕快步上前,与孔融执手相视,眼中似有泪光闪动:“一别经年,不想此生还能再见。”
孔融亦是动容:“伯喈兄受苦了。”
两位大儒相携入内,孔昭恭敬地跟随而入。
“这位便是昭儿吧,居然长这么高了?”
蔡邕忽然转身,上下打量着孔昭,只见孔昭身高九尺,容貌清秀,姿态儒雅,甚是欣慰的点了点头。
“果然有孔氏鼻祖之风。”
孔昭连忙上前,双手合抱举至胸前,身体微微前倾,以表尊敬:“蔡世伯遭十常侍迫害时,家父日夜忧叹,如今归来,侄儿特向伯父问安。”
蔡邕满意点头,对孔融问道:“昭儿气度不凡,想必己尽得家学真传?”
孔融笑而不语,轻轻颔首,眼中却满是骄傲。
“昭儿,为父与伯喈兄有话要谈,你先去找琰儿妹妹叙旧。”
蔡邕闻言,笑着说道:“琰儿正在后院抚琴。”
孔昭闻言,恭敬告退。
穿过回廊时,一阵清越琴音飘然而至,如清泉击石,他不由自主放轻脚步,循声望去。
后院亭中,一位素衣少女正闭目抚琴,奏出的旋律却暗含一丝忧思。
“可是琰儿妹妹?”
孔昭在亭外三步处站定,拱手行礼。
琴声戛然而止,蔡琰抬头,露出一张清丽的脸庞,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孔昭哥哥。”
孔昭望着眼前这位历史上命运多舛的才女,心中不禁一颤。
蔡琰虽未施粉黛,却自有一股书卷清气,眉目如画,尤其那双眼睛,清澈灵动。
“多年不见,琰儿妹妹琴艺更胜从前。”
孔昭声音温润如玉:“只是这曲调中似有忧思,可是想起了流放途中的见闻?”
蔡琰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轻叹:“孔昭哥哥果然才智,归途亲眼目睹百姓疾苦,黄巾聚众数十万,天下将乱,不免心生悲悯。”
孔昭缓步走入亭中,在蔡琰对面跪坐而下:“琰儿妹妹忧国忧民之心,令人敬佩。
“不瞒你说,我近日读书习武之余,也常思及天下大势。”
“哦?”
蔡琰眼中闪过一丝兴趣,“孔昭哥哥有何高见?”
孔昭目光深邃,望向远方:“不如我即兴赋诗一首,以表心志如何?”
蔡琰眼睛一亮,立刻命人取来笔墨绢帛,亲自为孔昭研墨。
孔昭提笔蘸墨,手腕轻转,笔走龙蛇:“《悯乱》黄巾蔽日月,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
壮士持戈起,志在安社稷。
他日执金吾,当为天下犁。”
最后一笔落下,墨迹未干,字字力透纸背。
蔡琰凑近细读,读到后几句时,美眸中闪过异彩:“孔昭哥哥此诗,既有悲悯之心,又怀匡世之志,尤其是当为天下犁一句,以农具喻治国,立意高远,当真……”她忽然意识到失态,脸颊微红,掩面低头:“当真是好诗…好诗啊。”
孔昭微微一笑:“不过是些粗浅之见,如今天下将乱,我辈当以安邦定国为己任。”
“孔昭哥哥志向远大,当真…与寻常世家子弟大不相同。”
正当此时,一名侍女匆匆走来,“公子,小姐,老爷请二位去正堂。”
正堂内,蔡邕与孔融正对坐饮茶。
“文举兄,昭儿年己十八,可有婚配?”
蔡邕放下酒杯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