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着满园盛开的花朵,却无心欣赏。
他在小径上徘徊,脑海中不断思索着应对之策。
就在这时,一个身影出现在不远处,那气质不凡的女子,正是史蕴,她正朝着杨景的方向走来。
史蕴身着淡蓝色的长裙,裙摆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摇曳,宛如春日里随风舞动的柳枝。
她的青丝如瀑,用一根素雅的发带束起,几缕碎发垂在脸颊两侧,更添几分温婉。
她的眼眸明亮而清澈,仿佛藏着一汪清泉,此刻正带着温和的笑意,看向杨景。
“杨公子,别来无恙。”
史蕴走到杨景身前,微微福身,轻声说道。
她的声音如同黄莺出谷,清脆悦耳,在这静谧的花园中格外动听。
杨景微微一愣,连忙回礼,疑惑道:“史姑娘,不知找在下所为何事?”
史蕴轻轻一笑,目光坦然地看着杨景,说道:“杨公子此前在讲学处阐述的见解,令小女子钦佩不己。
小女子也一首认为,圣贤之道,当以拯救苍生为己任,而非仅仅流于空谈。”
杨景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没想到在这充满排挤的太学中,竟能遇到如此知音。
他不禁来了兴致,说道:“史姑娘能认同在下的观点,实在难得。
如今这世道,礼崩乐坏,士族把控朝政,寒门和平民苦不堪言,若不将圣贤之道付诸实践,又如何能拯救这乱世?”
史蕴微微点头,美目流转,说道:“杨公子所言极是。
自上古以来,圣贤之道便为指引世人的明灯,可如今却被束之高阁,沦为士族装点门面之物。
当下王朝内忧外患,边境势力蠢蠢欲动,内部士族争权夺利,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我们若再不有所作为,恐怕这大好河山,便要毁于一旦了。”
二人越谈越投机,从圣贤之道的传承,谈到当下王朝的困境,见解竟不谋而合。
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落在他们身上。
微风拂过,送来阵阵花香,混合着青草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
史蕴环顾西周,见无人注意,便压低声音,对杨景说道:“杨公子,你可知这太学看似是学术之地,实则内里暗藏玄机。
士族之间明争暗斗,都想在这太学培养自己的势力。
而你一介寒门子弟,突然进入太学,且见解独特,己引起了他们的警惕。
他们表面上邀请你来,恐怕另有目的。”
杨景心中一凛,他虽料到士族不会轻易接纳自己,但没想到背后竟有如此复杂的权力斗争。
他皱起眉头,问道:“史姑娘,依你之见,他们究竟有何目的?”
史蕴轻轻咬了咬嘴唇,眼中闪过一丝忧虑,说道:“他们或许想利用你,达成巩固自身利益的目的。
比如,让你提出一些看似激进,实则对他们有利的主张,然后借你的口,来打压其他士族,或者安抚寒门士子。
一旦事情败露,他们便会将你推出去当替罪羊。”
杨景心中大怒,没想到士族竟如此阴险狡诈。
但他很快冷静下来,说道:“多谢史姑娘告知,不然在下还蒙在鼓里。
只是如今,我们该如何应对?”
史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说道:“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杨公子,我们可在太学中寻找更多志同道合之人,一同传播圣贤理念,团结力量,或许能与士族的势力抗衡。”
杨景看着史蕴坚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点了点头,说道:“史姑娘所言极是。
只是这太学中,士族势力庞大,要找到志同道合之人,谈何容易。”
史蕴微微一笑,说道:“事在人为。
我们可先从一些寒门学子入手,他们与你我处境相似,或许更容易接受我们的理念。
而且,太学中也不乏一些有识之士,即便出身士族,也对当下的局势深感忧虑,我们不妨也尝试与他们接触。”
杨景思索片刻,觉得史蕴所言有理。
他说道:“好,就依史姑娘所言。
只是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打草惊蛇。”
史蕴点头表示赞同,说道:“杨公子放心,小女子明白。
我们可先暗中观察,了解各方势力的动向,再做打算。”
二人又商议了一些具体的计划,不知不觉,夕阳西下,天边染上了一抹绚丽的晚霞。
余晖洒在花园中,将二人的身影拉得长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