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局特别行动处处长办公室里,烟雾缭绕。
华海军站在窗前,望着窗外渐渐亮起的天色,手中的烟已经烧到了尽头。
“老华,又来活儿了。”
副局长李建国推门而入,将一份加密文件扔在桌上,“‘飞鱼’出问题了。”
华海军掐灭烟头,眉头紧锁。
“飞鱼”是他们给杜威山博士取的代号——国内顶尖的超高声速飞弹技术专家,三天前前往瑞士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什么情况?”
“昨天下午,杜博士在会议中途离场后失踪六小时。
昨晚回到酒店时,行为异常。”
李建国点开平板电脑,“这是他返回酒店时的监控画面。”
画面中,杜威山面色苍白,眼神躲闪,进入房间前还不自觉地回头张望。
华海军一眼就看出问题——这是一个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的人。
“会议主办方怎么说?”
“声称杜博士身体不适,提前回酒店休息。
但瑞士方面提供的监控有六小时空白。”
华海军沉吟片刻:“立即启动‘灯塔’协议,全面监控杜博士所有通讯和行踪。
通知杨玉岚,准备技术支援。”
杨玉岚是国安局最年轻的痕迹专家,年仅三十却已是电子取证和行为分析领域的权威。
接到通知时,她正在实验室分析另一起经济间谍案的数据。
“杜威山?”
杨玉岚迅速调出相关资料,“‘剑锋-17’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这可麻烦了。”
华海军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玉岚,我需要你带队去瑞士一趟,以技术顾问的名义加入代表团。
杜博士还有两天会议行程,我们必须搞清楚那六小时发生了什么。”
“明白。
我需要杜博士的所有背景资料,尤其是最近一年的通讯记录和财务情况。”
“已经发到你加密邮箱。
八小时后出发,机场会有人送你的证件和装备。”
飞往苏黎世的航班上,杨玉岚仔细研究着杜威山的资料。
表面看来,这位55岁的科学家生活简朴,工作勤奋,没有任何可疑之处。
但职业直觉告诉她,越是完美的表象下越可能隐藏着问题。
抵达苏黎世后,杨玉岚以新加入的技术顾问身份接近杜威山。
她很快注意到几个异常细节:杜威山不时摸左手无名指根部,像是习惯性转动戒指,但他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