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我在太平洋底发现会唱歌的珍珠,却不知这是外星文明测试人类的量子记忆体。

当月球开始脱离轨道,我才明白:人类必须将整个文明凝聚成一粒珍珠,否则将如恐龙般被抹除。

1我最后一次见到父亲时,他正站在太平洋号深潜器的舷窗前,指尖轻触着强化玻璃外墨蓝的海水。

那是公元2042年,我十二岁,海底城“归墟”刚刚建成三年。

深潜器内,空气带着金属和臭氧混合的味道,控制面板上的指示灯像是一片微缩的星空,在父亲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远儿,你看。”

父亲指着窗外一片银光闪烁的区域,他的眼睛在防护面罩后闪着光,“那是珍珠贝农场,它们正在唱歌。”

我侧耳倾听,却只听到深潜器马达的嗡鸣和父亲呼吸的节奏。

透过厚厚的复合玻璃,只见那些珍珠贝缓缓开合,像是海底沉睡的眼睛。

但他神情笃定,仿佛真的听到了某种我无法感知的旋律。

七小时后,父亲驾驶的勘探艇在马里亚纳海沟失踪,艇内录音设备最后记录到的,是一段频率奇特的谐波,宛如无数珍珠在深海中轻吟。

那声音至今仍时常在我梦中回荡,像是来自宇宙深处的低语。

二十三年过去了,如今我已成为归墟城的量子考古学家,而父亲当年研究的珍珠贝几乎全部灭绝。

太平洋在十年内酸化了百分之三十,那些曾经歌唱的贝类化作海底苍白的墓碑。

我留在归墟,部分是因为对父亲的执念,部分是因为地表已不再适宜居住——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突破600ppm,陆地温度常年超过45摄氏度,人类最后的三亿人口分散在七座海底城市和月球广寒宫基地。

归墟城是人类工程学的奇迹,也是绝望时代的避难所。

这座位于海平面下三千米的城市,被巨大的量子屏障保护着,半透明的能量膜在深海黑暗中发出幽微的蓝光,抵御着足以压扁坦克的水压。

城市的能源来自海底地热,透过观测窗,偶尔能看到巨大的地热导管像血管般深入海底地壳。

氧气由基因改造的藻类提供,那些藻类在特制的培养槽中发出柔和的绿光,成为这座城市生命的源泉。

在这里,每个人都是科学家、工程师或维护人员,没有多余的社会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