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婉清早早起身,由翠儿伺候着梳洗更衣。
今日是新晋宫嫔谒见皇后的日子,半点马虎不得。
翠儿为她梳了个小两把头,只簪一支素银簪并两朵绒花,轻声道:"小主初次觐见中宫,打扮不宜太过招摇。
"婉清对镜端详,见镜中人眉眼间确实与宫中流传的先皇后画像有几分相似,不由心下暗惊。
她取下发间绒花,换上一对珍珠耳坠,这才觉得妥当。
辰时正,新晋宫嫔齐聚坤宁宫门前。
纳兰贵人穿着湖蓝色缎绣蝶恋花旗装,站在最前头。
见婉清到来,她微微颔首示意。
李答应却穿着桃红百蝶穿花氅衣,珠翠环绕,在人群中格外扎眼。
坤宁宫掌事宫女出来传唤时,目光在李答应身上停留片刻,几不可察地蹙了蹙眉。
皇后赫舍里氏端坐正中,穿着石青色缎绣八团龙凤纹吉服,头戴点翠钿子,雍容华贵。
两侧分坐着几位高位嫔妃,皆穿戴整齐,神色肃穆。
婉清随众人行三跪九叩大礼,听得皇后温声道:"都起来罢。
既入宫闱,当恪守宫规,和睦相处,尽心侍奉皇上。
"众人齐声应诺。
皇后又训诫几句,这才命赐座看茶。
婉清垂首坐在末位,听得皇后问纳兰贵人:"听说你父亲是翰林院编修?
"纳兰云柔起身回话:"回娘娘,家父纳兰承泽现任翰林院侍讲。
"皇后颔首微笑:"书香门第,难怪气质清华。
"又转向李答应,"安嫔前日还同本宫提起你,说你在家时便乖巧懂事。
"李答应忙起身谢恩,声音甜得发腻:"臣妾愚钝,全仗娘娘和表姐教导。
"婉清正低头听着,忽觉一道目光落在身上。
抬眼正对上安嫔打量的眼神,那目光冷冽如刀,在她脸上转了一圈方才移开。
忽听得皇后问道:"哪位是敏答应?
"婉清忙起身出列:"臣妾在。
"皇后凝视她片刻,方缓缓道:"果然生得齐整。
今年多大了?
""回娘娘,臣妾十六。
""可曾读书?
""略识得几个字,不敢说读过书。
"皇后端起茶盏轻抿一口,淡淡道:"女儿家识些字也好,只是莫要移了性情。
"婉清心下凛然,恭声应了。
退回座位时,察觉不少目光都聚在她身上,或探究或嫉妒,如芒在背。
回到钟粹宫己是巳时。
婉清才更衣歇下,就见小德子匆匆进来回道:"小主,安嫔娘娘宫里的夏荷姑娘来了。
"但见一个穿着青色比甲的宫女端着锦盒进来,屈膝行礼:"奴婢给敏答应请安。
我们娘娘说,今日见小主衣着素净,特地让奴婢送些衣料来。
"锦盒里是两匹上好的苏缎,一匹鹅黄一匹水绿,并一对赤金耳坠。
婉清心下诧异,面上却不露:"劳安嫔娘娘费心,只是这般厚礼,臣妾不敢受。
"夏荷笑道:"小主不必推辞。
我们娘娘最是怜惜新人,说小主初来乍到,若有短缺的,尽管去永和宫寻她。
"待夏荷离去,翠儿忧心道:"小主,安嫔娘娘与李答应是表亲,这突然示好,恐怕..."婉清凝视那对金耳坠,只见坠子雕成海棠花样,花心嵌着米粒大的珍珠,做工十分精巧。
"先将这些东西收起来吧。
"她轻声道,"日后见了安嫔娘娘,我自会谢恩。
"午后婉清正在习字,忽听得西偏殿一阵喧哗。
翠儿出去打听回来,面色有些古怪:"李答应在那儿发脾气呢,说是安嫔娘娘赏了新进的宫花,独独没有她的份。
"婉清笔下一顿,墨点在宣纸上晕开一团。
她忽然明白安嫔为何突然赏她东西——这分明是要挑拨她与李答应之间的关系。
果然次日请安时,李答应便话里带刺:"敏妹妹好本事,才入宫就得了安嫔娘娘青眼。
也不知是哪里投了娘娘的缘法?
"婉清只作不懂:"安嫔娘娘慈爱,对姐妹们都是一般疼惜。
"李答应冷笑一声,还要再说,却被良嫔打断:"今日天好,御花园的芍药开得正好,你们年轻姑娘合该去逛逛。
"从正殿出来,纳兰贵人主动邀婉清同游。
二人行至御花园,但见芍药圃中花开如锦,蝶舞蜂喧。
纳兰贵人轻声道:"李答应的话,妹妹不必放在心上。
"婉清摘下一朵白芍药在手中把玩:"姐姐说笑了,我并未在意。
""安嫔娘娘..."纳兰贵人欲言又止,最终只道,"这宫里的人与事,妹妹还需慢慢体会。
"正说着,忽见前面亭子里转出几个身影。
为首的穿着香色缎绣云纹常服,竟是皇帝。
二人慌忙跪倒迎驾。
皇帝似乎心情甚好,命她们起身:"倒是会挑地方,这处的芍药是今年开得最好的。
"目光在婉清脸上一顿,"敏答应可喜欢芍药?
"婉清垂首道:"臣妾愚见,芍药虽美,却不及牡丹雍容。
"皇帝挑眉:"哦?
你倒说说,牡丹好在哪里?
""臣妾听说先帝爷曾赞牡丹国色天香,乃花中之王。
且牡丹花期长,经风雨而不凋,非寻常花卉可比。
"皇帝凝视她片刻,忽然笑道:"你倒是会说话。
"转头对梁九功道,"去取那盆墨魁来赏敏答应。
"待圣驾远去,纳兰贵人轻声道:"妹妹好机敏。
那墨魁是福建新贡的珍品,统共才两盆。
"婉清心下却无欢喜,反觉不安。
皇帝方才看她的眼神,分明透过她在看另一个人。
回到钟粹宫,果然见李答应站在廊下,盯着太监们搬进来的墨魁,眼神冷得能结冰。
是夜婉清辗转难眠,索性起身掌灯。
窗外月华如水,映得那盆墨魁越发雍容。
她想起白日里皇帝的眼神,又想起皇后、安嫔、李答应...这宫里的每个人,似乎都透过她在看那个己经故去的身影。
翠儿闻声进来,见她对着花出神,小声劝道:"小主早些歇息吧,明日还要去给皇后娘娘请安呢。
"婉清忽然问道:"翠儿,你可见过先皇后?
"翠儿吓了一跳,忙掩上门窗:"小主怎么问起这个?
奴婢福薄,不曾得见。
只听说先皇后仁德,可惜福薄早逝...""皇上很思念先皇后吧?
"翠儿支吾半晌,方低声道:"先皇后薨逝时,皇上三日不朝...这些年虽纳了不少新人,却再未立后。
"婉清默然。
她想起入宫前父亲的担忧,如今方才明白其中深意。
次日请安时,皇后特地提起赏花之事:"听说昨日皇上在御花园赏了敏答应一盆墨魁?
"婉清忙起身回话:"臣妾惶恐,皇上天恩,臣妾受之有愧。
"皇后微微一笑:"皇上赏你,自然是你当得的。
只是..."她话锋一转,"本宫记得先皇后最爱牡丹。
永和宫现今还养着几株先皇后亲手栽种的二乔。
"安嫔接口道:"娘娘记性真好。
先皇后在时,常召姐妹们赏牡丹,还亲自给咱们讲解牡丹的品类呢。
"说着瞥了婉清一眼。
婉清只觉如坐针毡,好在皇后很快转了话题。
从坤宁宫出来,李答应故意撞了她一下,冷笑道:"妹妹如今是得意了,只别忘了自己是个什么身份!
"婉清回到宫中,对着那盆墨魁出神。
翠儿忧心忡忡:"小主,这花...要不挪到后院去吧?
""不必。
"婉清轻抚花瓣,"皇上赏的,自然要好生养着。
"她忽然想起小时候读《庄子》,有云"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如今方知,在这深宫之中,有时候相似的面容不是恩赐,反倒可能成为负累。
过了几日,婉清正在廊下喂鹦鹉,忽见小德子慌慌张张跑进来:"小主,不好了!
李答应往咱们这儿来了,脸色瞧着不善呢!
"话音未落,李答应己经带着两个宫女闯进院来,指着那盆墨魁道:"给我砸了!
"婉清忙上前拦住:"姐姐这是做什么?
"李答应柳眉倒竖:"你还问我?
这盆花昨日突然枯了半边的叶子,定是你下了什么腌臜东西,想借此咒安嫔娘娘!
"婉清心下雪亮,这分明是欲加之罪。
她沉住气道:"姐姐慎言。
这花是皇上亲赏,若有什么差池,臣妾自会去皇上面前请罪。
""请罪?
"李答应冷笑,"谁知道你安的是什么心!
来人,给我砸!
"正在争执时,忽听得门外一声通传:"良嫔娘娘到!
"良嫔走进院来,目光扫过众人:"怎么回事?
"李答应恶人先告状:"娘娘明鉴!
敏答应在花上做手脚,意图诅咒安嫔娘娘!
"良嫔却不理她,只问婉清:"花怎么了?
"婉清如实回道:"不知为何枯了半边叶子,臣妾正想请教花匠。
"良嫔仔细察看花叶,忽然道:"去取剪刀来。
"众人皆惊。
良嫔亲自剪去枯叶,又命人取来药水喷洒,方道:"这是生了虫害,与人事无干。
"转头对李答应道,"你也是宫里的老人了,遇事不查清楚就喊打喊杀,成何体统?
"李答应涨红了脸,还要争辩,良嫔己沉下脸:"回去抄十遍《女诫》,明日交给我看。
"待李答应悻悻离去,良嫔对婉清叹道:"今日之事你做得很好。
在这深宫里,沉着冷静比什么都重要。
"婉清感激道:"谢娘娘教诲。
"是夜风雨大作,婉清听着窗外雨打芭蕉,忽然想起那盆墨魁。
撑伞去看时,却见花盆早己被细心地盖上了油布。
翠儿提着灯笼过来,轻声道:"奴婢怕花淋坏了,就自作主张..."婉清望着在风雨中摇曳的牡丹,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在这深宫之中,若要护住自己珍视的东西,光是不争不抢还不够。
还需有足够的力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