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的回味

荔枝的回味

作者: 翃瑀

言情小说连载

小说叫做《荔枝的回味是作者翃瑀的小主角为荔枝李善本书精彩片段:男女主角分别是李善德,荔枝的古代言情全文《荔枝的回味》小由实力作家“翃瑀”所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本站纯净无弹精彩内容欢迎阅读!本书共计71221章更新日期为2025-09-19 22:12:10。目前完小说详情介绍:荔枝的回味

2025-09-20 00:03:50

天宝十四载,长安城的春光大好,西市的胡商刚卸下一整车昆仑奴进贡的火齐珠,

东市的酒肆里就飘出了新酿的西凤酒香。李善德缩在将作监的角落里,

正对着一堆算筹唉声叹气——他刚被派去核算今年大明宫修缮用的木料,

算错一根就要扣半月俸禄,而他那刚怀孕的妻子,还等着钱去买城南张记的安胎药。

“李主事,有敕令。”小吏捧着一卷明黄卷轴进来时,李善德还以为是同僚的玩笑。

他不过是个从八品下的将作监主事,一辈子没见过敕令的真容,

可那卷轴上“敕命”二字的朱砂红,烫得他指尖发麻。展开卷轴,上面的字不多,

却像一块巨石砸进了他的心湖:“敕令将作监李善德,督办荔枝使,献岭南荔枝于贵妃诞辰,

限期三日,不得有误。”李善德倒吸一口凉气,手里的算筹哗啦啦散了一地。

岭南距长安五千余里,荔枝摘下三日便会腐坏,这哪里是督办,分明是赐死。

他瘫坐在椅子上,看着窗外纷飞的柳絮,忽然想起去年妻子陈氏笑着说:“等孩子生了,

咱们去曲江池边租个院子,看你种的那株石榴开花。”当晚,李善德揣着敕令回了家。

陈氏见他脸色苍白,忙端上温热的粥,他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把卷轴往桌上一放。

陈氏识字不多,可“荔枝”“三日”“不得有误”几个字还是认得的,

她手里的粥碗哐当一声落在地上,白粥溅了满地,像一地碎掉的月光。“夫君,

这……这可如何是好?”陈氏的声音发颤,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掉。李善德握住她的手,

只觉得她的手冰凉:“无妨,我明日去户部问问,或许有别的法子。”话虽如此,

他心里清楚,在这大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第二日一早,

李善德揣着全部家当去了户部。掌管驿传的刘主事是他的同乡,见他来,

忙把他拉到偏室:“善德,你可知这荔枝使是个烫手山芋?前两任督办,一个自缢了,

一个跑了,至今下落不明。”“刘兄,我知道这是死路,可我妻子怀了孕,我不能死。

”李善德从怀里掏出一锭银子,塞到刘主事手里,“你帮我想想办法,哪怕只有一丝希望。

”刘主事叹了口气,把银子推了回去:“银子我不能要,你且听我说。岭南的荔枝,

以茂名产的为佳,摘下后用盐渍法保存,可保五日不腐。但要三日到长安,

只能走最快的驿道,换最快的马,而且……”他顿了顿,压低声音,

“而且要沿途驿站备好冰窖,用寒冰镇住荔枝,或许能多撑一日。”李善德眼睛一亮,

忙问:“驿道需多少驿站?冰窖又需多少银两?”“从茂名到长安,共一百零八个驿站,

每个驿站备五十斤寒冰,再加上换马的费用,至少需三千贯。”刘主事说着,摇了摇头,

“你一个从八品官,哪里拿得出这么多钱?”三千贯,相当于李善德十年的俸禄。

他攥紧了拳头,忽然想起西市的胡商。去年修缮西市时,他曾帮过一个叫阿罗憾的波斯商人,

对方说过,若有难处,可去找他。当天下午,李善德找到了阿罗憾的商铺。

阿罗憾正坐在铺子里摆弄一颗夜明珠,见他来,忙起身相迎:“李主事,

今日怎的有空来我这小铺子?”李善德也不绕弯子,把敕令的事说了一遍。阿罗憾听完,

眉头皱了起来:“三日送荔枝到长安,这是陛下给贵妃的生辰礼?”他沉吟片刻,

从怀里掏出一张银票,“这是五千贯,你先拿去用。但我有一个条件,若你能办成此事,

帮我在将作监谋一个修缮波斯寺的差事。”李善德接过银票,

只觉得手里沉甸甸的:“阿罗憾,大恩不言谢,此事若成,我定帮你办成。”接下来的日子,

李善德几乎脚不沾地。他先派人快马加鞭去茂名,让当地官员挑选最新鲜的荔枝,

用盐渍法处理后,装入特制的楠木箱;再去驿传司,让刘主事协调沿途驿站,

备好寒冰和快马;最后,他亲自去了工部,定制了十辆带夹层的马车,夹层里装满冰块,

用来存放荔枝。一切准备就绪,李善德却还是睡不着。他站在窗前,看着长安城的万家灯火,

忽然想起年轻时读过的《史记》,里面说“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那时他只觉得这句诗写得华美,如今才明白,这“红尘”背后,是多少人的性命和血汗。

第七日清晨,茂名的荔枝终于出发了。第一匹快马载着荔枝,从茂名驿站出发,四蹄翻飞,

尘土飞扬。沿途的驿站早已备好,驿卒接过荔枝,换乘另一匹快马,继续往前跑。

冰块不够了,就用驿站储存的寒冰补上;楠木箱破了,就换一个新的。

李善德则坐在驿站的快马车上,一路跟着荔枝,不敢有丝毫懈怠。可天有不测风云。

走到南阳驿站时,突然下起了暴雨,山路泥泞,快马根本跑不起来。李善德看着雨幕,

急得直跺脚。若在这里耽误一日,荔枝必定会腐坏,他和妻子的性命也难保。“主事,

不如走水路?”随行的驿卒忽然开口,“南阳城外有一条白河,可通汉江,再从汉江入渭水,

到长安只需两日。”李善德眼前一亮,忙让人去联系商船。可白河上的商船都被官府征用了,

只有一艘破旧的渔船停在岸边。船主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听说要运荔枝去长安,

摇了摇头:“这船太旧了,经不起风浪。”“老人家,我给你一百贯,

你帮我把荔枝运到长安。”李善德掏出银票,塞到老人手里。老人看着银票,

又看了看李善德焦急的眼神,终于点了点头:“罢了,就当是积德行善。”渔船载着荔枝,

在白河上缓缓行驶。李善德坐在船舱里,每隔一个时辰就打开楠木箱查看。荔枝被寒冰镇着,

果然还很新鲜。可走到汉江时,却遇到了官府的巡逻船。“船上装的是什么?

”巡逻的校尉高声喝问。“是岭南进贡的荔枝,要献给贵妃娘娘的。”李善德忙拿出敕令,

递了过去。校尉看了看敕令,又看了看船舱里的荔枝,冷笑一声:“如今边境不宁,

陛下正为战事烦心,你们却忙着给贵妃送荔枝,真是荒唐!”李善德心里一紧,

忙说:“校尉大人,这是陛下的敕令,耽误了时辰,我们都担待不起。”校尉犹豫了片刻,

最终还是放了行。渔船继续往前行驶,可李善德却觉得心里沉甸甸的。

他想起前几日在驿站听到的消息,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军已经攻下了蓟州,

而朝廷却还在忙着给贵妃筹备生辰宴,这大唐的江山,怕是要出事了。第三日傍晚,

渔船终于抵达了长安城外的渭水码头。李善德抱着荔枝,一路狂奔,

终于在贵妃诞辰的前一天,把荔枝送进了大明宫。杨贵妃见了荔枝,笑得合不拢嘴,

唐玄宗也龙颜大悦,当即封李善德为正七品上的殿中省主事,还赏赐了他百两黄金。

李善德跪在地上,谢过圣恩,可心里却没有一丝喜悦。他看着殿上君臣同乐的景象,

忽然想起了南阳驿站的暴雨,想起了白发老人的渔船,想起了沿途奔波的驿卒,

只觉得这荔枝的甜味里,满是苦涩。回到家时,陈氏正站在门口等他。见他平安归来,

陈氏扑进他怀里,放声大哭:“夫君,你可回来了,我这几日都没睡好。”李善德抱着妻子,

轻轻拍着她的背:“我回来了,没事了。”当晚,

李善德把赏赐的黄金分给了阿罗憾和刘主事,又派人给南阳的老人送了五百贯。做完这一切,

他坐在院子里,看着那株刚发芽的石榴树,忽然觉得无比疲惫。几日后,

安禄山的叛军攻下了洛阳,长安城里人心惶惶。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和文武百官,逃往蜀地。

李善德没有跟着去,他带着妻子,搬到了曲江池边的小院里。院子里的石榴树渐渐长大,

每年夏天都会开出火红的花朵。陈氏生下了一个儿子,李善德给他取名叫“李长安”,

希望他能永远记住这座城市。安史之乱平定后,唐肃宗回到了长安。有人想起了李善德,

想让他回朝廷任职,可他却拒绝了。他在曲江池边开了一家小茶馆,每天看着往来的行人,

听他们讲着乱世的故事。一日,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来到茶馆,点了一壶茶,

对李善德说:“我还记得,当年你用一艘破旧的渔船,把荔枝运到了长安。

”李善德抬头一看,正是南阳的那个船主。他忙给老人斟了一杯茶:“老人家,你怎么来了?

”“我来长安看看,顺便来谢谢你。”老人喝了一口茶,笑着说,“当年你给我的一百贯,

我用它修了一艘新船,如今日子过得很好。”李善德看着老人,忽然笑了。

他想起了当年的荔枝,想起了沿途的风雨,想起了那些帮助过他的人。或许,

这大唐的江山会有兴衰,可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却能像曲江池的水一样,永远流淌。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曲江池上,波光粼粼。李善德坐在茶馆里,

看着儿子李长安和一群孩子在池边嬉戏,忽然觉得,这平凡的日子,比宫里的黄金和爵位,

更让人安心。他拿起桌上的茶壶,给老人续了一杯茶,轻声说:“老人家,

尝尝这新采的雨前茶,味道还不错。”老人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点了点头:“好茶,好茶。

”茶馆外,石榴树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照亮了长安的黄昏。

曲江池边的茶馆,一开张便是十年。李善德的头发添了些霜白,眼角的皱纹也深了,

可沏茶的手艺却越发精湛。每日天不亮,他就去西市的茶铺挑新茶,

回来后坐在茶馆后院的石凳上,细细烘焙。陈氏则在茶馆里招呼客人,

儿子李长安已经长成了半大少年,放学归来便帮着擦桌子、搬凳子,偶尔还会缠着父亲,

听他讲当年送荔枝的故事。这日午后,茶馆里来了个特殊的客人。

那人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青色襕衫,背着一个破旧的书箱,进店后四处打量,

目光最终落在了李善德身上。“敢问,可是当年的荔枝使李主事?”那人声音沙哑,

带着几分试探。李善德放下手中的茶壶,抬头望去。来人约莫四十多岁,面容憔悴,

却有一双清亮的眼睛。他觉得有些眼熟,却一时想不起在哪里见过。“在下正是李善德,

不知先生是?”那人闻言,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磕了三个响头:“李公,

小人是南阳驿站的驿卒王二,当年您送荔枝经过南阳,是小人给您指的水路啊!

”李善德忙上前扶起他,心中百感交集:“原来是王兄弟,快起来,快起来坐。

”王二站起身,眼眶通红:“李公,这些年,小人一直在找您。当年安史之乱,

最新章节

相关推荐
  • 错爱错恨
  • 医生宋含烟最新章节更新
  • 沉默
  • 医生宋如烟
  • 折枝予椿
  • 桑延和温以凡的漫画名叫什么
  • 重生回到选择养母的那天
  • 医生宋含烟最新更新内容
  • 永恒岛宠物
  • 癌症晚期总裁妻子疯狂报复我类似的小说
  • 许思思宋含烟小说大结局
  • 教授家的小可爱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