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小巷尽头有一家开到凌晨的咖啡馆——叫“月下邮箱”。
它的外墙刷成深蓝,门口放着一只旧黄色信箱,信箱旁边写着一行小字:午夜寄出,日出拆信。
柳莺第一次见到它,是在她从公司夜班回来迟疑的那天。
她推门进了咖啡馆,点了一杯黑咖啡,坐在靠窗的位置。
那晚风很冷,街上的霓虹被水汽拉长成几条不规律的线条。
信箱就放在窗外,像极了某种被遗忘的仪式。
“有人会寄信?”
她问坐在吧台后、正在擦杯子的中年女人。
中年女人抬头,眼里有着习惯看过无数夜色的温柔。
“有人会寄,有人会来拆。
就像你现在坐的这把椅子,总有人坐,总有人离开。”
她说着,递给柳莺一张小卡片,上面写着:午夜拆信人——可申请拆信服务。
第二行小字写着联系方式,是个手机号。
柳莺没多想,可能是误会,但那张卡片被她折好,塞进钱包后就像一只平静的石子,沉在心底。
她是设计师,做着临摹与改版把人们的视觉往更亮的方向推送的工作。
白天在明亮的办公室里与像她的同事们聊稿子,晚上坐在回租的单间小屋,翻看着母亲留下来的信件箱。
母亲去世多年,留下来的除了收据和账单,还有一些没有回信的信。
那天夜里,柳莺从抽屉里翻出母亲的旧信,想把它们整理成回忆,却只翻到一封没有写署名的信。
信纸角落有一朵压扁的二月花。
信上字迹熟悉又陌生:“你可曾记得,凌晨两点的那个名字?”
那句像是未完的咒语,把她推进过去的一条暗巷。
她决定在第二天晚上按卡片上的电话联系“午夜拆信人”。
电话那头的声音干净、低沉,像夜里走在雨巷的鞋底。
“我帮你拆。”
他说得简单,像在确认天气。
“你什么时候方便。”
“今晚可以吗?”
柳莺有点急,声音里藏着她自己都不确定的期待。
“九点。
月下邮箱门口。”
他说完,电话挂断了。
九点,柳莺早早到达。
咖啡馆里有烛光,墙上挂着一面不大的旧钟,指向八点五十九分。
外面飘起了小雨,滴在信箱上。
有人把信丢进那只黄色箱子,投入口发出沉闷的“咔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