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环球旅行1 蓝翔的紫发少女赵明远第一次拖着沉重的行李箱站在蓝翔美发培训班门口时,
内心充满了忐忑与期待。那是2008年的初秋,他刚满十八岁,
来自天津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为了支付这笔不菲的学费,父母几乎用尽了全部积蓄,
还向亲戚借了两万元。“理发能有什么出息?”父亲送他上火车时还在嘟囔,
“在工厂老老实实上班不好吗?”但赵明远铁了心要学美发。
个梦想源于童年时在爷爷理发店里的记忆——那把闪着银光的剪刀在爷爷手中仿佛有了生命,
咔嚓几声就能让人焕然一新。爷爷去世前,
把这把陪伴了他大半生的剪刀郑重地交到赵明远手中,
浑浊的眼睛里闪着期待的光:“明远啊,赵家的手艺,就指望你传下去了。
”开学典礼在能容纳两百人的阶梯教室举行。
赵明远穿着洗得发白的牛仔裤和一件略显宽大的格子衬衫,独自坐在最后一排。
他的目光在人群中游移,最终定格在前排一个扎着高马尾的女孩身上。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身上,发梢那一缕淡紫色在光线中泛着梦幻般的光泽。
“下面请新生代表林晓梦发言。”主持人的话音刚落,
那个紫色发梢的女孩就轻盈地走上讲台。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像春日的风铃:“我来自成都,
相信美发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艺术。我希望在蓝翔的学习,能让我离梦想更近一步。
”赵明远看得入了神。那一刻,他仿佛听见了自己心跳加速的声音。实操课被安排在下午。
教室里摆满了假人头模和各种美发工具,空气中弥漫着染发剂和香波的混合气味。
赵明远被分到和林晓梦同一组,这让他既兴奋又紧张。“你的手法很稳啊。
”林晓梦看着他为假人模型修剪发梢,忍不住赞叹道。
赵明远的脸一下子红了:“我、我爷爷是理发师,小时候看他理发看多了。”“难怪呢。
”林晓梦笑了,眼睛弯成两道月牙,“我叫林晓梦,从成都来的。”“赵明远,天津人。
”这是他们第一次正式的对话。赵明远注意到林晓梦手腕上戴着一串银色手链,
上面挂着几个小巧的剪刀和梳子造型的吊坠,随着她的动作发出清脆的碰撞声。
培训的日子一天天过去,赵明远发现自己对林晓梦的感情与日俱增。她聪明伶俐,
学什么都快;她活泼开朗,总能带动课堂气氛;她对美发有着独特的见解,
常说:“头发是人的第二张脸,我们要做的,是让这张脸绽放光彩。”为了能配得上她,
赵明远开始格外努力地学习。每天下课後,他都会留在教室加练,直到管理员来催才离开。
他的技术进步飞快,连严格的班主任都夸他有天赋。“你以后一定会成为很棒的发型师。
”有一次林晓梦看他练习时这样说道。赵明远的脸又红了,心里却甜得像喝了蜜。
他开始在夜里辗转反侧,想象着如果他们在一起,会开一家怎样的理发店,会有怎样的人生。
然而,好景不长。培训班进行到第三个月时,
赵明远发现林晓梦经常和一个男生一起出入校园。那个男生是隔壁挖掘机专业的,高大帅气,
总是开着摩托车接送她。“那是我男朋友,叫李强。”有一次林晓梦主动介绍,“他在追我,
我还没答应呢。”赵明远的心像被什么东西狠狠揪了一下。从那以后,
他常常能看到李强在教室外等林晓梦放学,有时还会带来一些小礼物。每当这时,
赵明远就会默默地从后门离开,一个人去食堂吃饭。夜晚,他躺在床上,听着室友们的鼾声,
心里满是苦涩。他知道自己家境普通,长相平平,怎么比得过那个开着摩托车的帅气男生?
可是每当看到林晓梦的笑容,听到她的声音,他的心就又不由自主地燃起希望。
2 无疾而终的暗恋结业前的技能大赛是培训班的重大事件。赵明远和林晓梦组队参赛,
他们的作品是一个融合了中式传统和现代时尚的发型。林晓梦负责设计,赵明远负责实操。
比赛持续了整整三个小时。赵明远全神贯注,手中的剪刀如同他手指的延伸,
精准地在发丝间游走。他能感受到林晓梦站在他身旁,偶尔会轻声给出建议。
她的发香不时飘进他的鼻腔,让他心跳加速。当成型的那一刻,全场响起了掌声。
那个发型既保留了东方女性的柔美,又增添了现代都市的时尚感,完美展现了模特的优点。
他们获得了二等奖。站在领奖台上,林晓梦兴奋地抱住了赵明远。“我们成功了!
”她在他的耳边轻声说。那一刻,赵明远几乎要脱口而出心中的感情。
他感受着她温暖的拥抱,闻着她发间的清香,多么希望时间就停留在这一秒。
但当他看到台下李强捧着鲜花等待的身影时,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他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刺了一下,疼痛难忍。庆祝会在学校附近的一家饭店举行。
大家喝了不少酒,气氛热烈。林晓梦特别开心,一直笑着说着。“我可能要回成都了,
”她突然对赵明远说,“家里给我安排了工作,也...介绍了对象。
”赵明远握紧了手中的酒杯,指节发白。他多么想告诉她自己的感情,想请求她留下来,
或者跟他去天津。可是想到自己一无所有的现状,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你呢?
有什么打算?”林晓梦问。“回天津吧,想开个小店。”他低声回答,
心里却在呐喊:我想要的是你啊!“你会成功的。”林晓梦真诚地说,“你的手艺那么好。
”那晚散会后,赵明远看着林晓梦坐上李强的摩托车,看着她自然地搂住他的腰,
看着摩托车远去的尾灯消失在夜色中。他独自站在饭店门口,
秋夜的凉风吹拂着他发烫的脸颊,却吹不散心中的痛楚。他知道,有些话,
永远没有机会说出口了。这份还没来得及表白的爱情,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结束了。
3 天津的创业艰辛回到天津,赵明远首先面临的是找工作的难题。
他跑遍了天津的大小发廊,不是嫌他太年轻,就是要求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
一家连锁发廊的店长直白地告诉他:“现在这行不看技术,看的是销售能力。
一个月至少要完成五万元的办卡任务。”连续两个月的求职失败,让赵明远备受打击。
父母虽然没说什么,但那种失望的眼神更让他难受。夜深人静时,
他常常拿出爷爷留下的那把剪刀,轻轻擦拭,眼泪不由自主地滑落。他不仅失去了爱情,
连事业也看不到希望。“去相亲吧,”母亲终于忍不住劝他,“成了家,心就定了。
你李阿姨介绍了个姑娘,在银行工作的,稳定。”赵明远想拒绝,
但看着母亲日渐增多的白发,最终点了点头。他知道,自己的人生已经与爱情无缘,
不如就这样按部就班地过吧。第一次相亲在一家咖啡馆进行。对方是个文静的女孩,
穿着一身得体的职业装。“赵先生对未来有什么规划?”女孩问。
“我想开一家自己的理发店。”他老实回答。女孩笑了笑,没再说什么。后来介绍人传话,
说对方觉得他“不切实际”。接下来的几次相亲也都无疾而终。赵明远发现,自己才十八岁,
却好像已经错过了什么重要的东西。他的心还停留在蓝翔的那个教室里,
停留在那个紫发少女的身上。在一次相亲失败后,他路过河西区一家转让的小店面。
店面不大,但位置不错,靠近几个住宅小区。那一刻,
他突然下定了决心:既然爱情已经无望,那就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事业中吧。
说服父母并不容易。但在赵明远的坚持下,父亲最终还是拿出了积蓄。
“这是给你娶媳妇用的,先拿去用吧。”父亲叹了口气,“你要是失败了,
就老老实实回工厂上班。”赵明远接过存折,感觉手里沉甸甸的。这不仅是一笔钱,
更是父母对他的期望和信任。“念·发”理发店在2009年春天开业了。
店面只有二十平米,但赵明远布置得很用心。他特意在墙上挂了爷爷的照片和那把传世剪刀,
还在角落里放了几盆绿植,让整个空间显得温馨而有生机。开业第一天,
赵明远紧张得手心冒汗。他早早来到店里,把所有的工具都擦拭得一尘不染,
在镜子前反复练习微笑。可是整整一个上午,只来了两个客人。下午,
他终于等来了第三个客人——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小伙子,新开的店?
”老奶奶和蔼地问。“是的,奶奶。今天开业优惠,洗剪吹只要十五元。
”赵明远紧张地回答。老奶奶笑了:“那给我剪个精神点的发型吧。
”赵明远用心地为老奶奶理发,每一个动作都格外认真。当成型的那一刻,
老奶奶看着镜中的自己,满意地点点头:“手艺不错,以后我常来。”送走老奶奶,
赵明远激动得差点哭出来。这是他的第一个客人,也是他创业之路的开始。接下来的几个月,
生意渐渐有了起色。靠着过硬的技术和用心的服务,
“念·发”在附近小区积累了一批忠实客户。赵明远每天从早忙到晚,虽然辛苦,
但看着客人满意地离开,心里充满了成就感。然而创业的艰难远超想象。开业半年后,
隔壁开了一家大型美发连锁店,推出了五折优惠活动,赵明远的客流量骤减。最糟糕的一天,
他从早上八点等到晚上九点,一个客人都没有。接着,房东通知要涨租金,
每个月要多付五百元。赵明远算了一笔账,照这样下去,他的积蓄最多只能再支撑三个月。
那段时间,他整夜整夜地失眠。白天,他强打精神接待每一个客人;夜晚,
他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店里,看着墙上爷爷的照片,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下来。“爷爷,
我是不是真的很没用?”他对着照片喃喃自语,“连您传下来的手艺都要守不住了吗?
”一天晚上,就在他准备关店的时候,那位常来的老奶奶又来了,还带来了几个邻居。
“小伙子,我听说了你的情况。”老奶奶说,“别灰心,你的手艺比那家大店好多了。
我们都支持你。”看着这些真诚的面孔,赵明远的眼眶湿润了。他暗下决心,
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下去。
转机来自社区主任的一个建议:“你可以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理发服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