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微光乍现---第一章:出租屋的新闻李阳的出租屋在旧楼顶层,夏天像蒸笼,
冬天似冰窖。此刻他刚从工地扛完钢筋,汗湿的 T 恤黏在背上,
混合着尘土和铁锈的味道。他进门就瘫在吱呀作响的折叠椅上,
抓起屏幕裂了道缝的二手手机,指纹和灰尘在裂纹处汇成了模糊的图案。
推送新闻弹窗跳出来时,他正想搜最便宜的泡面。标题里穷人摆脱贫穷的最后机会
几个字刺得他眼疼,手指不由自主地点了进去。
《时代》榜单的照片晃得他眯起眼——宇树机器人的机械臂在流水线上精准作业,
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DeepSeek 大模型的代码界面在暗色背景上流淌,
如同绿色的星河。……技术平权,开源模型正成为底层个体撬动命运的杠杆……
他喃喃念着文中的句子,喉咙有些发干。AI……他摩挲着下巴上扎手的胡茬,
思绪飘回了三年前那个短暂的程序员培训班。
那时他还能磕磕巴巴地写下几行 C 语言代码,眼里装着不切实际的梦。
后来为了凑齐那个月的房租,课本和笔记终究没能扛过生活的重压,被当废纸卖了,
换回了三天饱饭。窗外传来收废品三轮车熟悉的铃铛声,叮叮当当,像是在催促着什么。
李阳突然像被电击般跳起来,冲到墙角,翻出那个积满灰尘的旧纸箱。他在底层摸索着,
终于触到一个硬硬的边角,是一个用透明塑封袋仔细包好的笔记本。他小心翼翼地拿出来,
封面上那行用蓝色圆珠笔写下的编程改变命运字迹虽已有些晕开,却依然清晰,
那是十八岁的自己,在踏入社会前,留下的最后一点天真和倔强。手机又震了一下,
是房东发来的消息,冰冷的文字催缴着下周的房租。李阳深吸一口气,目光回到手机屏幕上,
死死盯住 DeepSeek 大模型免费开放接口那行字眼。他猛地抓起那本笔记,
走到那张摇摇晃晃的电脑桌前,
指尖在布满灰尘的键盘上方悬停片刻——那台三百块从旧货市场淘来的二手电脑,
开机平均要等三分钟,运行任何稍大点的程序都会像哮喘病人般轰鸣。死马当活马医。
他咬咬牙,像是给自己打气,又像是诀别某种过去。他点开浏览器,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
输入了那个他记了半天才记住的网址。页面缓慢加载的间隙,
机箱风扇发出拖拉机似的、令人不安的轰鸣,仿佛在为这场前途未卜的冒险,
奏响一曲嘈杂而悲壮的伴奏。屏幕上微弱的光,映着他沾着汗渍和灰尘的侧脸,
眼神里却燃起了一丝久违的火苗。
……第二章:笨拙的入门李阳的二手电脑卡在开机界面第三分十七秒时,
他终于忍不住抬脚踹了主机侧面。铁皮机箱发出沉闷的哐当声,屏幕突然滋啦
闪过一串扭曲的乱码,吓得他赶紧扑过去按住电源键——这台三百块淘来的宝贝要是坏了,
他连修的钱都凑不齐。重新开机后,他对着 DeepSeek 的开发文档发愣。
那些神经网络训练集梯度下降的术语像外星文,鼠标箭头在快速入门
按钮上悬了十分钟,才敢哆哆嗦嗦点下去。文档里的代码示例像串没头没尾的密码,
他逐字逐句读,铅笔在皱巴巴的草稿纸上画满问号。凌晨两点,楼道里的声控灯灭了又亮。
李阳盯着屏幕上刺眼的红色报错提示,指尖在键盘上敲得发僵。
白天在工地扛钢筋磨出的水泡破了,渗出血珠染红了泛黄的键帽,他浑然不觉。
屏幕右下角弹出的泡面广告,让他摸了摸空空的肚子——钱包里只剩二十七块五,
够买三桶最便宜的红烧牛肉面。妈的。他猛地把鼠标摔在桌上,塑料外壳应声裂了道缝。
手机突然震动,是工地工头的消息:明天不用来了,这批活儿干完了。
李阳盯着那行字呆坐半晌,突然抓起桌上半瓶矿泉水灌了大半,又点开文档。
这次他没敢碰复杂模型,只搜怎么用 AI 自动统计工地材料
——这是他最熟悉的场景。他想,要是能让系统自动算出每天用多少钢筋、多少水泥,
师傅们就不用趴在满是灰的账本上扒拉算盘了。天快亮时,窗外的麻雀开始叽叽喳喳。
屏幕上终于跳出一行绿色字体:运行成功。他咧开嘴想笑,眼角却有点发涩。
那台老电脑的风扇还在嗡嗡作响,像在为他鼓掌。他摸了摸发烫的主机外壳,
第一次觉得这夏天像蒸笼、冬天似冰窖的出租屋,好像真的透进了点光。
第三章:星耀的困境张峰把最后一张订单合同塞进抽屉时,办公桌上那盆仙人球又枯了一片。
星耀科技的办公室在商住楼夹层,层高不足两米,员工抬头就能看见天花板上盘结的管道,
锈迹像幅抽象画。张总,物业又来催物业费了,说再拖就断电。实习生抱着文件夹进来,
声音小得像蚊子哼,文件夹角还沾着昨天的外卖油渍。张峰捏了捏眉心,
指腹按出深深的红印。上个月流水刚够发工资,公司账户余额比他脸还干净。
当初辞掉大厂工作创业,想做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结果被巨头挤压得连口汤都喝不上,
仓库里还堆着几十套卖不出去的传感器。手机弹出那条《时代》榜单新闻时,
他正在啃便利店买的冷包子。看到DeepSeek 大模型免费开放接口几个字,
突然把包子扔在桌上,包子馅溅到键盘上:全公司开个会!五分钟后!
会议室其实就是用隔板隔出的小角落,五名员工挤在折叠椅上,像挤公交。
张峰把打印出来的新闻拍在桌上,纸页边缘卷了毛边:咱们转型,做 AI 应用开发!
就用这个 DeepSeek,成本低,门槛也不高。技术主管赵琳推了推眼镜,
镜片反射着冷光:张总,我们连正经的算法工程师都没有,现在转型等于跳火坑。
她话音刚落,其他人也窃窃私语——谁都知道,公司账上的钱,只够撑两个月。
张峰盯着窗外对面写字楼的巨幅广告,那是辉光科技的标志,蓝得晃眼。他深吸一口气,
指关节捏得发白:总比坐以待毙强。明天开始,所有人恶补 AI 知识,
招聘信息也改了,只要懂点编程,肯学的就招!散会后,
赵琳留在办公室收拾文件:张哥,我知道你急,但……我侄女在社区医院做护士,
张峰突然打断她,声音哑了,上次跟我说,医院药房盘点,三个护士得盘两天,
手都数抽筋。你说,要是咱们能做个 AI 系统帮她们省时间,算不算机会?
赵琳看着他眼里的光,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窗外的阳光穿过管道缝隙,
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像片没长齐的庄稼苗,弱,但活着。
第四章:冒险的面试李阳站在星耀科技门口时,裤脚还沾着昨晚修电脑蹭的灰。
商住楼夹层的走廊弥漫着快餐盒的油味和打印机墨粉味,他攥着打印了三遍的简历,
手心把纸边捏出了褶皱——前两次打印的都被汗水浸花了。玻璃门里,
穿格子衫的年轻人正对着屏幕争论,有人猛拍桌子,泡面桶差点翻了。
这场景让李阳想起工地的工棚,突然就不那么紧张了。应聘的?前台姑娘递来登记表,
笔没水了,她往笔杆里哈了口气,笔尖在纸上划出断断续续的线,我们张总在里面骂人呢,
因为服务器又崩了,你悠着点。张峰的办公室比李阳的出租屋大不了多少,文件堆成山,
墙角放着折叠床,看来常加班。他抬头时眼里还带着红血丝,
扫了眼简历就扔在一边:会干嘛?别整那些虚的。
我……我试过用 DeepSeek 做工地材料统计。李阳声音发紧,
从兜里掏出 U 盘,金属壳磨得发亮,能自动算钢筋用量,误差不到 5%。
张峰挑眉,插 U 盘的手顿了下——这破电脑的 USB 接口早松了,
得用手扶着才管用。屏幕亮起时,赵琳正好进来送报表,
瞥了眼界面就嗤笑:这代码写得跟小学生作文似的。李阳脸发烫,
却梗着脖子说:但能解决实际问题。工地上的老会计用这个,一天能省仨小时。
张峰突然笑了,指着窗外:看见那栋楼没?上周刚封顶,开发商愁材料对账愁得掉头发。
你要是能让他们用你的东西,我就录用你。李阳攥紧 U 盘跑出去时,
听见赵琳在后面说:张总,你这是病急乱投医。他没回头。阳光穿过走廊的窗,
在地上拉出长长的影子,像条没人敢走的路。但他知道,
自己总得迈出第一步——哪怕鞋底磨穿,哪怕前路茫茫。
第二卷:破局之路第五章:初入职场李阳第一天正式上班,天没亮就醒了,
揣着用最后几块钱买的三个肉包,早早站在星耀科技门口。
楼道里还弥漫着昨夜快餐盒留下的油腻味。前台姑娘打着哈欠,
指了指办公室最角落那个堆着杂物的空位:那是你的地儿,
显示器昨天刚从废品站拉回来的,张总说擦擦还能用。那台显示器开机就花了足足五分钟,
屏幕右下角缺了块角,像被人用拳头砸过,泛出一片暗斑。李阳刚坐下,
赵琳就抱着一摞厚厚的资料过来,啪地一声扔在他桌上,文件夹扬起一片细小的灰尘。
把这些行业案例看懂,下班前交份分析报告给我。她的语气平淡,
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资料里满是机器学习框架、数据标注规范
、模型泛化能力等术语,李阳看得眼皮打架,太阳穴突突地跳。午休时,
其他同事结伴出去吃饭,办公室里瞬间空了下来。他一个人蹲在安全楼梯的角落里,
就着手机屏幕微弱的光,一边啃着冷掉的肉包,一边拼命查询那些陌生的词汇。
有个梯度下降的概念,他反复查了八遍,在本子上画了无数个箭头和曲线,
还是似懂非懂。下午赵琳来催报告,看见他本子上那些歪歪扭扭、如同孩童涂鸦般的流程图,
眉头紧紧蹙起。她拿起报告扫了两眼,突然把它摔回桌上,纸张散落开来。李阳!
你这是给小学生看的图解吗?连最基本的数据集清洗步骤都没提!我看张总这次真是……
她的话没说完,但后半句看走眼了清晰地写在脸上和她骤然收住的语气里。
办公室瞬间安静下来,几道目光从工位隔板后偷偷射来,带着探究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视。
李阳捏着笔的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发抖,指节泛白,但他没有抬头争辩,只是在报告空白处,
用力地补写了一行字:工地上的材料账,老师傅说,实用就行,从来不算小数点后三位。
下班时,他是最后一个走的。对着那块缺角的显示器屏幕发呆,
窗外的霓虹灯透过那道裂痕照进来,
在杂乱的桌面上投下一道歪歪扭扭的、如同伤痕般的光带。他摸出手机,
屏幕光映亮他疲惫的脸,他给以前的工友发了条消息:强子,你们工地现在材料对账,
还那么头疼不?第六章:超市的订单张峰把超市老板的名片拍在桌上时,
李阳正用透明胶带缠着断成两截的鼠标线。名片边缘卷了角,上面惠民超市
四个字沾着点油渍,像是刚从炸油条的铁锅里捞出来的。王老板说他们盘点库存,
仨人得盘两天,张峰搓着手来回走,皮鞋底在磨出毛边的地毯上蹭出沙沙声,
要咱们做个系统,扫码就能算数量,还得能猜下个月卖多少。预算不高,但结款快。
赵琳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扫过那张皱巴巴的名片:这种小单油水少,
还得适配他们那台十年前的收银机——我上次路过瞅了眼,系统还是 XP 的,
怕是连蓝牙都没有。她指尖敲着桌面,节奏里带着不耐烦。费劲也得接!
张峰突然提高嗓门,桌上的仙人球晃了晃,再不进账,下个月电费都得我自掏腰包!
他拉开抽屉,露出里面半截快烧完的蜡烛——上周停电时买的,还没舍得扔。
李阳盯着名片上的地址,突然想起那超市。就在三条街外的老居民区里,门头的惠民
二字掉了个点,老板王建国总穿着件洗得发白的的确良衬衫,见人就咧开缺了颗门牙的嘴笑。
上次李阳去买打折鸡蛋,看见老板娘蹲在货架前记账,计算器按得噼啪响,
账本上的数字被汗水晕成一团,像幅抽象画。我去谈。他突然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