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流放,从一颗土豆开始
北疆的风像掺了沙子,吹在脸上生疼。
押解犯人的老卒王五裹紧了破旧的号衣,眯眼看了看天色,咒骂一句:“这鬼地方,鸟不拉屎。”
他身后,是一支奇特的流放队伍。
没有镣铐,没有哭嚎,只有近百个穿着统一、却满面尘土的人。
他们穿着奇怪的蓝色、绿色制服,上面印着模糊的字样:“华北农业大学”、“实验基地”。
男女老少都有,眼神里没有绝望,只有浓浓的茫然和一丝尚未熄灭的惊悸。
为首的是位头发花白的老者,陈怀山教授,农学院院长。
他推了推鼻梁上仅剩一片镜片的眼镜,努力保持着镇定。
三天前,他还在主持一场关于“盐碱地改良”的学术会议,下一秒,天地倾覆,再睁眼,他们连同整片实验基地,就出现在了这荒凉的官道上,被一队如临大敌的古代兵士团团围住。
语言不通,身份不明,奇装异服。
当地县衙的老爷大手一挥,定性为“海外妖人”,流放八百里外的苦寒之地——云州。
“陈老,李教授的哮喘快犯了,药都在基地里,可我们……回不去了。”
一个青年教师凑过来,声音沙哑。
陈怀山看着队伍里几位年迈的教授和脸色苍白的学生,心沉了下去。
他们拥有领先这个世界数百年的知识,却可能活不过第一个冬天。
“吱嘎——”一辆平板车发出了不堪重负的***,那是他们仅被允许带上的几样“古怪”家当之一,上面堆着些沾满泥土的根茎和几个残破的麻袋。
“头儿,你看他们那车破烂,宝贝似的!”
一个年轻兵卒嗤笑。
王五踹了他一脚:“少废话!
上头说了,这些‘妖人’邪性,送到地方就算交差,别节外生枝。”
正在这时,队伍后面响起一阵小小的骚动。
“老师!
老师!
活了!
它活了!”
一个满脸雀斑的年轻学生,不顾旁人的目光,举着一个带着湿泥的块茎,兴奋地跑到陈怀山面前。
那是一个己经发芽的土豆,芽眼处探出嫩绿的、倔强的小苗。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这颗小小的土豆上。
几个老教授的眼神瞬间亮了,仿佛看到了绝世珍宝。
王五皱着眉走过来,狐疑地看着那颗“土疙瘩”:“啥玩意儿?”
陈怀山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动,他用这几天勉强学会的几个词,配上手势,努力解释:“吃……这个,能吃。”
“吃?”
众人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王五用刀鞘拨弄了一下那带着泥的土豆,“这土疙瘩,牲口都不啃!”
陈怀山没有争辩,他只是小心翼翼地接过那颗发芽的土豆,像捧着稀世珍宝。
他环顾西周,这片被古人视为绝地的北疆,在他这位土壤学家眼里,却看到了不一样的潜力——广阔的冲积平原,虽然贫瘠,但土层深厚;虽然干旱,但地下水资源未必匮乏。
他们没有武器,没有权势,但他们有种子,有知识,有对这片土地最深层次的理解。
他转过身,对着所有惶惑不安的师生们,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同志们,同学们!”
所有人都安静下来,看向他。
“我们回不去了。”
陈怀山说出了这个残酷的事实,看着众人眼中最后一丝侥幸熄灭,才继续道:“但从现在起,这里,就是我们的新实验田!”
他举起那颗发芽的土豆,嫩绿的幼芽在荒凉的背景下,脆弱却又无比坚韧。
“他们视这里为绝境,但我们,是农业大学!”
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位教授,每一位学生,“我们是学什么的?
就是让不毛之地,长出庄稼!
让绝望的人,看到希望!”
“王教授,你带人勘察地形土壤,寻找水源!”
“张教授,清点我们所有的种子和物资,一颗也不能少!”
“李老师,组织青壮,搭建临时庇护所!”
一道道指令清晰地下达,迷茫的队伍仿佛瞬间找到了主心骨,开始高效地运转起来。
那种属于现代人的组织性和科学性,让一旁的老卒王五看得目瞪口呆。
这群“妖人”,好像……真的不太一样。
陈怀山最后看向远方那片广袤而荒凉的土地,目光深邃。
流放?
不,这是另一次“开荒”。
他攥紧了手中的土豆,第一个“科研成果”,必须尽快让它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结出足以让他们活下去的果实。
知识的远征,被迫在这片古老的流放之地,拉开了序幕。
而第一枪,由一颗小小的土豆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