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回忆2
她也记不得了,反正我妈说那个班里就我最小。
后来就是,第二天吧,我光着背,穿着一条破旧的短裤,脚上穿没穿鞋我忘了,反正把书包顶在头上,我的书包是那种老式黄挎包,不知道黄挎包是什么的,可以去某度搜索一下。
不知道怎么地来到班级门口,我到的时候人家己经在上课了,老师瞪了我一眼,然后我就蹿了……死活没再去学校,后来的事情不记得了,等我再回到学校时,我是真6岁了,没有什么不适应的,应该是长大了一岁的关系?
我也搞不懂,反正童年的记忆就像断线的珠子,零散却闪着光。
有时候,有些事记得很清楚,有时候有些事,明明还记得,可是就是想不起来龙去脉。
感觉很奇怪!
不知道别人是否也有这样的感觉,那些片段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飘忽不定,却又在某个瞬间突然清晰。
或许,这就是成长的奇妙之处吧。
那些模糊的记忆,仿佛是时间的碎片,拼凑出童年的轮廓,它们会在不经意间闪现。
比如说我一年级的时候,第一次开学时候的场景,就一点印象都没有,可是自己带着凳子,背着我那个黄挎包,却异常清晰。
没错!
还是那个黄挎包,我一首用到三年级才有了“新的书包”,也就是我哥哥用剩下的旧书包……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那时候我只是记得我们村小学的条件很简陋,简陋到什么程度呢?
这么说吧,学校是个土庙,教室的窗户?
没有。
凳子自备,桌子没有。
黑板?
额……不记得了。
冬天冷得瑟瑟发抖,夏天热得汗流浃背。
下课的钟声,是用一根铁棍敲击悬挂在树上的一段废弃铁轨发出的,声音当当当的,回荡在整个学校。
这个声音是我最期待的,是我和同学们一哄而散,奔向操场,那片黄土飞扬的地方,它成了我们唯一的乐园。
学习?
什么是学习?
那时的我们,只知道追逐打闹,泥土沾满衣裳,一天下来灰头土脸的,却乐此不疲。
我记得那时候好像是一毛钱一个本的本子,铅笔好像也是几分钱一支,时间有点久远了,具体价格记不清了。
反正那时候物质匮乏,自己小屁孩一个也不懂得珍惜,只知道在本子上涂鸦,铅笔头削得短短的,握在手里也不嫌硌得慌,却依然乐在其中。
那些简单的快乐,如今想来,竟是如此珍贵。
橡皮擦对我来说则是奢侈品,条件好的同学会有,反正我没有。
那时候,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拥有一个自动铅笔,我们班里有个同学,名字我也记不住了,反正就记得他有一支自动铅笔,每次他拿出那支铅笔,我们都会围过去羡慕地看,没见识的我们,反正是挺羡慕的。
对了,那家伙一首到上小学五年级都是我们班的焦点,没办法这货家里条件好,我还在啃咸菜,喝玉蜀糊涂的时候,这货竟然有虾条吃!
还拿班里嘚瑟!
把我羡慕的不得了。
不得不说,攀比什么时候都存在,并不单单指的是现在的孩子们。
那天,就记得放学后,我和我爸闹着要吃虾条,要知道那个时候的工资低的发指,我们全家就靠着我爸在单位上班挣钱。
开始我爸还敷衍我几句,以后有钱了给我买,见我不听话,还在闹,我就迎来了我们那个年代熊孩子的固有结局。
没有多余废话,我爸就抽出皮带,让我享受了一下什么是父慈子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