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帮洗衣服
这个时候一个女孩开门进来了,女孩大喊:“李韵,我回来了,今天吃什么?”
李韵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发现己经是下午五点半了,那个女孩就是李韵的妹妹李香香。
李韵非常残念,自己做完手术之后回家就在研究这个SB系统,哪还记得时间。
李香香跟李韵相差3岁,但是李香香比较矮,李韵180,而李香香才150。
李韵从房间出来笑哈哈的对李香香说:“你回来了,那个跟你说个事,你别生气哈。”
李香香黑着脸说:“是不是没做饭,放心,我会生气的。”
“来自李香香的负面情绪值+85”。
李韵咳了咳嗓子,一本正经的说道:“被你发现了,其实我是故意的,我故意下午不做饭,等你晚自习下课我带你去吃点好的”。
“来自李香香的正面情绪值+200”。
李香香说道:“好吧,我原谅你了”。
李韵作为哥哥还是比较了解自己这个妹妹的,对于李香香来说没有一顿饭解决不了的事,如果有,那就两顿。
李香香对李韵说道:“周末陪我去做美甲吧”。
李韵说道:“不去,一点意思都没有,你在那做美甲,我一等就是一个多小时。
而且你马上要中考了,不复习”?
“你看我哪次出过前三”?
确实,李香香成绩很好,同样李韵也是,这就是为什么李韵的父母敢把他俩独自扔在家的原因。
李韵答应了下来,因为他在想说不定能出去赚一波情绪值,想到这,李韵就嘴角上扬。
“李韵,你傻笑什么?”
李香香说道,李韵黑着脸说着:“你叫我声哥哥是能死还是怎么着”。
虽然两人是亲兄妹,但是李香香却没有叫过李韵一次哥哥。
晚上,李韵己经在学校门口等着李香香了。
虽然6月份的天气非常热,哪怕到了晚上依旧没有变化,但是李韵就好像是不会出汗一样,身上没有流一滴汗。
李韵问李香香:“你想吃什么?”
李香香回答道:“小馄饨。”
两人走向了馄饨店,店门是那种卷帘门,门口有那种塑料的门帘。
老板是云南人,说着一口不太流利的普通话。
老板看着两人说道:“老样子吗?”
李韵回答道:“老样子。”
李韵自从初中开始就经常吃这家的馄饨,好像怎么都吃不腻。
李香香第一次跟李韵独自生活的时候不怎么喜欢李韵做的饭菜,说李韵做的没什么味道。
李韵没办法,带着小姑娘来吃馄饨,没想到小姑娘也喜欢吃,从那之后小姑娘像是开启了吃货属性,什么都爱吃,也不再嫌弃李韵做的饭菜了,而李香香又有着所有女生都羡慕的一个特点,那就是怎么都不胖。
两个人的馄饨都上桌了,不加香菜不加葱花。
“香香真好,怎么吃都不胖,这孩子还越长越漂亮了,小韵啊,你可要看住香香,可别让那小黄毛给骗走了。”
老板娘说着。
“来自李香香的正面情绪值+259。”
看来所有小姑娘都喜欢被人夸。
两个人可以说是被老板跟老板娘看着长大的,而且俩人成绩还好,试问谁不喜欢成绩好的孩子。
李韵说道:“她?
不气我就很好了。
对了王婶,张亮呢?
他今天怎么不在家?”
张亮是老板和老板娘的儿子,同样也是李韵的同班同学。
王婶说道:“哎~,别提了,我是越想越气,这个孩子高考结束那天就去染了个大黄毛,跟几个狐朋狗友出去玩整天夜不归宿,给我愁死了。”
“来自王艳丽的负面情绪值+100。”
李韵没想到只不过自己随口问问,还就获得情绪值了,这不就是易如反掌吗?
但说实话,李韵其实不大想赚王艳丽的的负面情绪值,毕竟这两口子对自己还不错,有时候家里做了点什么好吃的还给李韵两人送点。
回到了家,李香香一进门就把鞋踢飞,首接躺在沙发上看起了电视,吃着爆米花,开着空调。
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妈见打行为。
李韵没好气的说道:“李香香,你是个女孩,你就不能淑女一点吗,而且你一身臭汗,就不能先去洗个澡吗,那个差点就被你踢飞到锅里了。”
李香香说道:“等我看完这集,还有,我为什么要淑女,我在你面前还装什么淑女,还有,我哪有一身臭汗,明明是香的,毕竟我可是叫李香香。”
说真的,如果李韵能获得自己的情绪值就好了,那首接不愁负面情绪值了,自产自销。
过了一会,李香香确实去洗澡了。
虽然总是跟李韵对着干,但也不是不听李韵的话。
李韵从房间出来,拿着一包薯片对着李香香说:“想吃吗?”
李香香的眼睛都放光了说:“想吃。”
“不给。”
“来自李香香的负面情绪值+299。”
看的出来小姑娘怨气挺大的。
李韵说道:“除非你帮我把我的袜子洗了。”
李香香为了吃薯片也只能认了,都说壮士不为五斗米折腰,那是因为都不是吃货,像李香香这种吃货,是最好拿捏得。
李香香不仅洗了李韵的袜子,还有衣服。
家里不是没有洗衣机,而是手洗的比较干净。
当李香香洗完衣服还晾晒之后来到李韵房间前敲李韵的门。
“李韵,我洗完衣服了,还晾晒了,我的薯片呢?”
李香香说道。
李韵打开了门,撕开手里的薯片,问李香香“香不香啊?”
“香!”
“别人给你东西你就要双手接着。”
李香香两只白白的小手伸了出来。
随即,李韵拿出一块薯片放在了李香香的手上,就快速关上房间的门并反锁了起来。
李香香当场愣在了原地,并猛敲李韵的房间门大喊道:“可恶的李韵,你晚上别睡太死。”
“来自李香香的负面情绪值+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