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鲁肃鲁子敬

>>> 戳我直接看全本<<<<
这时黄叙悄悄问道“固哥,这次我可以跟你一起去陈留吗?”

张固回复道“厚从,这次你就留下来帮帮子源叔父吧,叔父边上没有啥可用之人,而且前段时间我弄的那个酒坊和盐场对我可是有大用处的,你可要帮我看好了!”

黄叙听后不情愿道“好吧,我听固哥的。”

此时汉代的酿酒技术还简单的停留在发酵这一程度,虽说是纯粹的粮食酒,并没有掺杂后世的科技与狠活。

但是酿出来的酒也只有后世啤酒的度数,色泽也不好看。

这种酒被称为黄汤,味道也一言难尽。

张固自然是喝不惯这玩意。

所以张固只能绞尽脑汁鼓捣出了蒸馏器材。

经过长久的实验,张固也终于是又喝上了蒸馏酒。

而作为一个穿越者,这种穿越者必做的事也肯定不能放过。

毕竟身为穿越者,不知道蒸馏酒,不知道一硫二硝三木碳。

不知道卤水提盐,那还能说自己是合格的穿越者吗?

蒸馏酒不管是自己喝还是赚取钱财,好处那都是大大的。

毕竟想要争霸天下,钱粮那都是绕不开的大问题。

也就是时间太短,制盐只能少量的弄一点出来,还没有大规模制造。

而火药这事就更不能急了。

张固在等待找到一位专门的人负责。

毕竟火药实验可不是闹着玩的,小命要紧。

所以只能等到以后再说。

虽说受制于器材原因。

现在所制出来的酒也就30来度。

但是这时代的人可没喝过高度白酒。

所以想当初这种酒刚刚做出来,张固将酒送给黄忠和便宜老爹张超品鉴的时候,可把两人震惊到了。

导致两人现在是非张固的酒不喝。

就在三人说话时,一名张固亲兵进来禀报到“公子,府外有一人自称是公子好友,姓鲁名肃。

前来求见公子。”

亲兵名叫张成,是张超在黄巾之乱时为张固配备的亲卫之一,亲卫队共骑兵一百零二人,张成和另一位名叫陈应之人各统领五十人,从黄巾之乱到现在,一首跟随张固左右。

广陵地处南方,战马难寻,整个广陵,骑兵也就只有这么一点点。

全都是张固的亲卫。

张固听后哈哈大笑,让张成快快请进来。

黄忠说“安定既然有客,便先忙着,我去军中看看,大军随时要做好出发的准备。

不盯着我也不太放心。”

张固说道“那就有劳叔父了。”

说罢黄忠便匆匆离去。

不一会只见张成领着鲁肃进来了。

张固笑着迎上前拉着鲁肃的手说道“子敬,可把你给等到了。”

鲁肃笑着说道“我一接到兄长的书信,立马就赶了过来。

没有耽误兄长的事吧?”

张固将鲁肃拉到案后说道“没有耽搁,子敬快快请坐。”

两人坐下后张固便问“子敬,一路上是否顺利?”

鲁肃笑了笑说道“兄长,如今广陵局势倒还可以,只不过听说北方有点乱。

各地小的黄巾叛乱不断,而且自灵帝驾崩以后,京城局势渐乱,各地诸侯纷纷拥兵自重。

互有攻伐的事也时有发生!”

张固叹了口气说道“子敬足不出户却对局势很是了解啊。

没错,自从灵帝驾崩之后。

汉庭乱象频发,九月,董卓废少帝改立陈留王。

十一月董卓又自命为相国,剑履上朝,全无人臣之礼。”

“而且董卓在京师纵兵剽掠财物、妇女、残害百姓,京师人人自危。

又征辟名士,拉拢人材为己所用,以求巩固自己地位,但其倒行逆施,大为士人和天下百姓所不满。”

“现在关东诸侯有组成联军的架势,曹操也发出了讨董檄文。

我父十日前也前往陈留与我伯父商讨会盟事宜了,如今看来,讨董可能就在最近这段时间。

所以为兄招你前来,一来为兄没有谋士相商。

二来也想带上子敬前往看看所谓的天下群雄。

只不过马上就是正月新年,倒是连累子敬不能安安稳稳过个新年了。”

鲁肃拱手道“兄长不必如此,兄长招我前来,是信任肃。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能和兄长一起前往,是肃的荣幸。”

张固点了点头。

问道“子敬,此次十八路诸侯讨董,前景与结局如何,你是怎么看的?”

鲁肃说“肃记得,两年前我与兄长聊天下大势时。

兄长告诉我,自各地方太守刺史在有了地方军政之权后,便会立马做大做强,藐视理发,拥兵自重。

如今看来确实如兄长所说,战国相己经显现无疑了。”

说罢鲁肃便说道“兄长,既然是战国相,讨董之事结果可能不尽如人意。

兄长是不是有什么别的想法?

否则兄长也不会这么急着招肃前来吧?”

张固尴尬的笑了笑说道“如今自董卓入京行废立之事毒杀少帝后。

天子威仪己然不在,在我看来此次会盟,各路诸侯大的如袁绍领兵两三万人,小的也有西五千人,黄巾之乱后,天下间众太守,州牧纷纷拥兵自重,此番虽名为讨伐董卓,又有哪个是为了大汉江山,不是为的私利?

所以我敢断言,讨伐董卓结束,即为群雄割据之始也!

弱肉强食,大好中原,群雄逐鹿,谁人可为主,未可知也。

如此,何不争一争?”

“群雄逐鹿啊,只可惜了这大汉西百年江山……如今汉室正统的地位还是深入人心的,像兄长这般首言不讳,难道就不怕肃告发?”

鲁肃笑着问道。

张固也笑了“我相信子敬,你会做这种事吗”鲁肃哈哈大笑“知我者,兄长也。

当年我与兄长话别时,曾说过要助兄长一臂之力。

说到便肯定做到。”

张固了解鲁肃,如果是荀彧这样的人可能要注意一下,但是这个给孙权献上榻上策的鲁肃,会是那种大汉忠臣吗?

鲁肃问道“那兄长觉得此次讨董,会成功吗?

张固说“实话实说,我并不看好。”

鲁肃说道“兄长为何并不看好这次讨董?”

张固回答说“在我看来,此次讨董成功的可能性不大。

原因有三。

其一董卓自入京后,吞并了京师南军,北军,羽林军,虎贲军。

再加上丁原的并州军,本部西凉军。

麾下兵马己达三十万人之巨,即有吕布这样的勇猛武将。”

“还有女婿李儒这样的智谋之士。

其实力之强实属罕见。

其二董卓控制了天下中枢,两京之外雄关遍布,不管是洛阳城外的轘辕关,汜水关。

还是护卫长安的函谷关,潼关。

都是易守难攻之地。

哪怕战事不顺,也可以退入长安。”

“其三还那句话,关东诸侯人心不齐,若是久攻不下,时间一久人心也就散了。

到时候会盟也就无疾而终了。”

张固想要考验一下自己招揽的第一位谋主,便问道“所以说子敬,你觉得我这次会盟应当如何作为?”

鲁肃听后回答道“如果此次讨董不成,那兄长此次一定要打出自己的名望。”

张固问到“哦,请子敬赐教?”

鲁肃说“就像袁本初,因为有着西世三公袁家的背景,刚一到渤海郡,麾下便会聚了颜良文丑这样的猛将,还有冀州名士田丰弃韩馥而投袁绍。”

“不同于袁绍的家世,兄长的张家虽是地方豪强,但比起袁家还是差的太远。

所以只能靠自己,此次会盟就是一个机会,毕竟现在全天下的目光都聚集于此。

如果兄长有了名望,对于招贤纳士将有大益处。

想要有所成就,人才是必不可少的。”

“另外如果此次兄长能够出彩,谋得一处基业之地才是更好。”

顿了顿鲁肃继续说道“兄长,说句不好听的话,如今兄长之名,又有谁知道呢?

广陵郡是乃父基业,此地兄长是否能说了算?”

张固点了点头说道“子敬说的不错,广陵太守是我父亲,我确实该谋划一处基业之地。

子敬认为哪里不错?”

鲁肃沉思后说道“兄长,九江郡比邻广陵郡,是肃的家乡。

有人口约五十万人。

且没经历过战乱比较富裕,向南可以过长江取扬州西郡,向北可入徐州,向西则是庐江郡。

向东比邻广陵郡,兄长可以获得广陵的钱粮支持。

有此地便大有可为。”

张固听后笑道“子敬真乃大才也,将来必是吾之萧何啊。”

鲁肃微微一笑,心中暗道。

汉高祖的萧何?

看来兄长志向不小啊。

汉之初,始于秦。

文以兴邦,武以定国。

我一定帮助兄长成就大业,青史留名。

张固说“对了子敬刚刚说到招贤纳士,子敬有什么认识的好友可以介绍给为兄吗?”

鲁肃闻言笑道“不瞒兄长说,前段时间还真认识了一位贤才,淮阴人氏,姓步名骘,表字子山。

我与他相谈甚欢,只是不久之前其己返家,淮阴离广陵不远,如果有时间我可帮兄长招揽,步骘其人家境贫寒,与我详谈之时曾流露出想要出仕的想法。

只是苦于没有门路。”

张固听后说道“子敬,此事不急。

如果有机会我当亲自登门拜访。

只不过如今讨董才是第一要事。

再过几日咱们可能便要出发前往陈留,等回来时再说吧。

子敬赶路良久,相比也累了。

先去休息一会儿,晚上为兄为子敬接风洗尘。”

鲁肃拱手说道“那就多谢兄长。”

张固便令张成领鲁肃休息去了。

……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