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晨露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咕咕——"晨鸡的叫声透过窗棂传来,苏明从浅眠中醒来。

一夜过去,身下的木榻仍硬得发疼。

后世的历史典籍中,从未记载过古人的床究竟有多硬。

现在,他算是切身体会到了。

偏殿的窗是木质的,没有玻璃。

晨光从缝隙中透进来,在地上留下斑驳的影子。

苏明轻轻活动了下有些僵硬的脖子,望着这从未见过的晨光发呆。

"至少......这空气是真的好。

"他深吸一口气,完全没有后世城市中的雾霾。

昨日给始皇帝开的方子,不知效果如何?

他正想着,忽然听到外面传来脚步声。

"大人,给您送水。

"一个年轻小吏推门进来,手里提着一个陶罐。

苏明这才注意到,房间角落里放着一个青铜盆。

这应该就是古人的洗脸盆了。

"多谢。

"他刚要起身,却见小吏己经放下水罐转身就走。

"等等!

"苏明叫住他,"请问......今日可有膳食送来?

"小吏回头看了他一眼:"巳时会送来。

"说完就走了。

巳时?

苏明回忆了一下。

古代的巳时,应该是早上九点到十一点之间。

他苦笑着摇摇头,看来今天又得挨饿到九点多了。

倒了些水在铜盆里,苏明试着洗漱。

水是凉的,但很清澈。

他小心翼翼地用水沾湿面庞,生怕弄湿了衣服。

在这个没有烘干机的年代,湿了的衣服可不好处理。

"不知道古人是怎么刷牙的......"他摸了摸自己的牙齿,感觉有些发愁。

或许以后可以想办法制作些贝齿粉。

洗漱完毕,苏明从背包里拿出笔记本电脑。

电量还有58%,比昨天少了2%。

他必须省着点用,这是他最后的资料库了。

打开Word文档,他仔细记录着这两天的见闻:秦始皇二十六年三月十五日:穿越到达,被软禁在偏殿三月十六日:见李斯,为始皇帝开方今天是三月十七日,还有五天就是预言中的流星他正记着,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天降异人,快快出来!

陛下宣召!

"苏明连忙合上电脑。

这声音他听出来了,是昨天那个总管太监。

虽然语气比昨天和善了些,但仍带着几分居高临下。

"来了!

"他快速整理了一下衣冠。

这身秦代的常服他现在穿得还不太熟练,腰带总是系得歪歪扭扭的。

推开门,曦光扑面而来。

昨夜下过一场小雨,咸阳宫的地面上还有些湿润。

空气中弥漫着青草和泥土的芬芳,远处的廊檐下,几个宫女正在低声细语。

"快些!

"总管太监催促道。

苏明快步跟上,一路上却在暗暗观察着周围的环境。

这一路走来,他看到不少正在建设的宫殿,工匠们正在忙碌地雕刻着柱子。

看来统一六国后,秦始皇确实在大兴土木。

"记住,陛下问什么,你答什么。

不该说的,一个字也别多嘴!

"走到章台殿外时,总管太监压低声音警告道。

苏明点点头。

他知道,在这个时代,一句话说得不对,可能就是掉脑袋的大罪。

殿门大开,晨光透过高大的门楣洒落进来。

龙案前,秦始皇正在批阅竹简。

他的精神看起来似乎不错,这让苏明稍稍松了口气。

殿内檀香袅袅,阳光透过窗棂在青铜器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苏明跪在殿中,等待始皇帝开口。

"平身。

"秦始皇的声音听起来确实比昨日清朗了许多,"你那药方果然有效。

朕昨夜难得安睡,今晨竟觉精神焕发。

"苏明暗暗松了一口气。

他开的方子主要是清热降火,活血化瘀,针对性地帮助排出体内的重金属。

但这些医学术语,在这个时代显然无法解释。

"陛下龙体安康便好。

"他恭敬地说,"不过这方子还需继续调理,至少一月方能见大效。

"始皇帝点点头:"也好。

说说看,你对朝廷政务可有见解?

"苏明正要开口,殿外突然传来一阵嘈杂。

赵高快步走了进来:"陛下!

南郡急报!

"始皇帝接过竹简,眉头微皱:"南郡百姓因推行统一文字而聚众闹事?

"苏明心中一动。

这正是历史上记载的事件,秦朝统一文字时确实遭遇了巨大阻力。

六国百姓世代使用旧文字,突然被强制改用小篆,自然会引起反抗。

"陛下。

"李斯从殿角走出,"臣以为当严惩闹事者,以儆效尤。

""不可。

"苏明脱口而出。

话一出口,他就感觉到赵高射来一道冷冽的目光。

"哦?

"始皇帝来了兴趣,"你有何见解?

"苏明定了定神:"陛下,推行新政贵在循序渐进。

南郡刚被纳入版图,民心未稳,若用重典,只会适得其反。

""那依你之见?

""臣以为可以效仿商贾之道。

"苏明小心措辞,"譬如集市买卖,若有人用小篆书写的契约,可减免部分税赋。

让百姓看到实惠,自然会主动学习。

"殿内一片寂静。

这种建议在当时可谓闻所未闻。

古代推行新政,向来是以严刑峻法为主。

"有意思。

"始皇帝露出了思索的神色,"继续说。

""另外,可在各郡设立学堂,教授小篆。

让识字人担任教习,以此抵免徭役。

如此一来,既能推广新字,又能安抚民心。

"李斯若有所思:"此言有理。

只是所需钱粮......""其实未必需要太多投入。

"苏明解释道,"可以让各地士人自发组织,朝廷只需给予政策支持。

再者,南郡物产丰富,若能推行新政,带来的税收必能弥补开支。

"始皇帝点点头:"此计可行。

李斯,你与廷尉详细拟定章程。

""臣遵旨。

"李斯躬身应道,看向苏明的眼神中多了几分赞许。

赵高却冷笑一声:"陛下,此人来历不明,却对朝廷政务如此了解,恐怕......""赵高说得对。

"苏明不等他说完就接过话头,"臣的确对朝廷政务知之甚详。

因为在未来,这些政策的成效都有详细记载。

"他转向始皇帝:"陛下,书同文、车同轨的政策,在未来被称为文景之治的基础......""住口!

"赵高厉声喝道,"竟敢在陛下面前妄谈国事!

"始皇帝抬手制止了赵高:"文景之治?

细说。

""这......"苏明看了眼赵高,"事关重大,恐怕不便多言。

不过,五日之后的流星若能应验,臣愿将未来之事一一告知。

"始皇帝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好,朕等着。

"退朝后,李斯把苏明叫到偏殿。

"你很聪明。

"李斯开门见山,"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苏明谦虚地笑笑:"丞相过奖。

""不过......"李斯话锋一转,"你要小心赵高。

他在宫中经营多年,羽翼己丰。

"苏明心中一凛。

他当然知道赵高的厉害,这个历史上残害忠良、最终导致秦朝灭亡的关键人物,绝不是好相与的。

"多谢丞相提醒。

"他郑重地说。

"你真的能预知未来?

"李斯突然问道。

苏明迟疑片刻:"丞相,未来有千万种可能。

臣之所以了解这些政务,是因为在未来,这些都是历史。

但现在臣既己来到这里,一切都可能改变。

"李斯深深看了他一眼:"聪明。

这个回答,比首接说能要好得多。

"等李斯离开后,苏明长出一口气。

他走到窗前,看着远处巍峨的宫墙。

历史给了他重来的机会,他必须步步为营,不能轻举妄动。

就在这时,一个小吏匆匆进来:"大人,蒙将军请您过府一叙。

"苏明一愣。

蒙恬找他做什么?

天色渐暗,咸阳城的暮色中,一场足以改变历史的对话即将开始......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