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汇报,姜庭长立刻做了指示。他说:“同志们,今天是六月十二日,我们把三犯逃跑定为六一二脱逃案,立刻上报公安部,全国通缉抓捕。厅党组决定成立六一二指挥部,指定我具体指挥这次追捕行动。我们将调动全省各地公安、武警的力量,加快速度进行追捕。请通知逃犯原籍地和捕前工作地,加强布控,一旦发现其亲属和关系人有异常,立刻报告并采取相关措施。要加强有关部门和厉害关系人的安全保卫工作,防止逃犯行凶报复。也请副总指挥武警总队司令李太龙同志靠上指挥,坐阵指挥,力求将三名逃犯尽快捉拿归案。”
有关领导又分析研究了一下犯人可能逃跑的方向,调整追捕警力的布局和调整,尤其是加强了通往北京方向的几个火车大站的控制,防止逃犯到北京做案。也加强了派往郑州火车站的警力布控,防止逃犯南下广州香港越境逃跑。研究完毕,立刻组织行动。
三个犯人究竟是如何越狱逃跑的呢?自从接到报警,监狱领导以至每个警察脑子里思索最多的就是这个问题。指挥部也对狱内侦查收集到的各种情报资料认真排查分析,查找漏洞。
八二年一年,是监狱狠抓安全管理的一年。随着社会治安形势严峻和严打运动,监狱关押的罪犯日渐增多,犯罪形式也趋于多样化,监狱不安全因素突显增多。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孙副监狱长对监狱安全工作的不断“折腾”。他因刚转业到监狱工作不久,观察问题的视角与老同志多有不同。不少老同志由于多年监狱没有发生罪犯脱逃事件,对狱内押犯新变化认识不足,经验主义,安于现状情绪严重。对孙副监狱长指出的危险因素和整改措施有不同看法和意见,认为他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小题大作,瞎折腾。” 孙副监狱长身材挺拔,长相标致,走着军人特有的标准步伐。多年来养成的军人素养,从他说话的语速,走路的姿势,办事的雷厉风行处处体现出来。他的第一个“折腾”就是狱墙改造。S监狱建于五十年代,原来的监狱围墙是沙石结构,就是泥土沙石垒砌而成,高不过三米,围墙上装有铁丝网。在围墙上每间隔50米以及四个转角上建有岗楼,供武警站岗放哨用。听老同志介绍,有一年下大雨,西北角的一段狱墙突然倒塌下来,正在附近干活的一个犯人见有机可乘,穿过狱墙豁口拔腿就跑。值班的老干警赵士杰见状,来不及多想,马上追了出去,另外两名犯人也跟着往外一起追,老赵一看急了,说你们别动,不能出来,出了警戒线就是越狱。可是风大雨急,后来追赶的两个犯人没有听清,或者根本没意识到老赵在警告他们,比刚才跑的更快。老赵心想坏事了,如果三个犯人都跑了,那就是犯人集体越狱的大事。他马上鸣枪示警,叫围墙里面的其他犯人都不要动,这个时候他真有点恨自己分身无术,当时正是中午开饭时间,一起值班的小钟带领犯人去监舍食堂打饭去了,工地上只他自己,是继续追逃犯还是守住狱墙豁口,防止更多的犯人逃跑,真是进退两难。好在听到枪声,附近岗楼上的武警飞快下来到墙豁口处封锁警戒,而两个追出去的犯人也很快就抓住了逃跑的犯人,扭送回来。逃跑的犯人被加刑严惩,抓犯人的犯人得到了记功减刑。那以后虽然对狱墙进行了加固,但是由于经济条件所限,结构上依然没有彻底改造。所以孙副监狱长上任不久,马上就对狱墙改造提出了要求,并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将狱墙重建为高五米砖混水泥结构的厚墙。狱墙顶部建设了可供人行的巡逻道,值班武警这样就可以在墙上走动巡逻,而不是固守岗楼。狱墙的内外侧在高四米半处加设了打击电网,一旦有人企图翻墙而逃,就会被电击死亡。犯人企图翻越狱墙逃跑是几乎不可能了,这一次犯人逃跑,经过认真排查,狱墙各处都没有任何迹象说明有人翻墙而过,确认逃犯并非越墙而逃。
孙副监狱长提出的第二“折腾”就是对地下排水沟、污水管道沟、电缆沟等的与外界有相连的出入口严查整改,各沟道每一百米加装一道钢筋栅栏防护,严防犯人由地下遁逃。经过认真排查,未发现一处出现问题。逃犯从地下逃逸的可能也被排除。
在排查罪犯究竟如何脱逃的同时,狱外
警灯闪烁,警笛声声,一张追捕大网已经张开,全省各地公安机关都投入了追捕逃犯的紧张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