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信一中,作为云信县最好的高中,本科上线率达70%以上。
加上近两年考取名校的学生越来越多,云信一中的口碑在家长中间也越来越好,其分数线更是水涨船高。
而今天,是云信一中夏令营报到日。
所谓夏令营,其实就是新生军训,至于为什么在正式开学前半个月军训,就是为了不耽误正式上课时间。
军训进行一周,剩下一周用来补课,让学生提前适应高中生活。
云一的教学楼群被爬山虎染成翡翠色,高三教学楼的紫藤长廊正垂落最后一串夏末的花穗。
此刻高一高二教学楼——明德楼下挤满了来往的新生,空气里浮动着防晒霜与塑胶跑道被晒化的混合气息。
高一创新班在二楼。
明德楼西层平台上,谢昭倚着锈迹斑驳的铁栏杆。
从这里望去,三面围合的教学楼像展开的白色折扇,每层走廊都缀满晃动的校服身影,南方教学楼大多这样。
操场东南角的百年银杏树冠如金绿色巨伞,树荫下军训教官的哨声刺破燥热的空气,那边的教官团正在准备训练。
对于谢昭来说,这一天不过是一个普通日子。
作为创新班的学生,谢昭半年前就己经在一中就读了。
创新班,年级的尖子生班,重点班中的重点班。
云信一中在中考半前年组织本县各个初中推荐出来成绩拔尖的学生到云信一中参加选拔性考试。
考试排名前一百即可加入创新班。
谢昭年初就己经在这里上课了,新生报到时谢昭己经上了半个月的课。
校园里人突然多了起来,创新班的同学气氛也被带动了起来,趁着大课间纷纷跑到走廊上看。
谢昭漫不经心地听着同学讨论新生的迷彩服款式,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栏杆上干裂的漆皮,手腕处的疤痕若隐若现。
不经意间往下看,正撞进一双琥珀色的瞳孔里。
隔着西层楼高的距离,那个仰头的女孩发梢被风扬起,在逆光中镀着毛茸茸的金边。
谢昭的呼吸突然滞住——记忆如被惊动的蝶群,扑簌簌掠过九年前的盛夏。
那时,谢昭三年级。
谢誉城和张芸全心扑在事业上,带着谢昭转学到云信县,两人就去了外地再没管过她。
谢昭攥着书包带站在***班教室后排。
老式吊扇在头顶吱呀转动,将窗外梧桐叶的影子搅成碎片洒在水泥地上。
那个学期班上来了不少插班生,本就不大的教室此时便显得更为拥挤。
学校暂时也还没有足够多的桌椅可以提供给插班生,谢昭和其他的转校生在教室后面上课,谢昭来的最晚,连凳子和课本也没有,只能抱着书包干站着上课。
小孩子之间的友谊来得像夏天的阵雨一样猝不及防。
那时转学多次的谢昭并没有那么轻易就和周围人熟络起来,没有课本,只能目光呆呆地看着老师。
首到同为转校生的陆清窈挪开画满涂鸦的布袋铅笔袋:“要不我分你一半座位?
你的书包放我课桌里,咱俩可以一起看我的书。”
女孩长的眉清目秀,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很是好看。
面对着这突如其来的好意,谢昭反而有点不知所措,呆呆地挠了挠头,接着点点头,“好...好!”
连谢谢都忘了说。
蝉鸣声里,两个女孩的肩膀隔着薄薄的校服衣料传递温度。
谢昭至今记得那天午后斜射进教室的光柱中浮动的粉笔灰。
学校到了新的一批座椅,两个女孩总算有了自己的课桌。
小学那会,虽然年纪小,但小孩的眼里早己有外貌的美丑之分。
有很多小男孩都喜欢她,即便那时小孩子的喜欢可能只是说笑,但也足以印证她的长相确实是很招人喜欢的。
那会儿经常有人说谢昭和陆清窈长得很像,也总是会有人把谢昭认成陆清窈。
那节数学课,老师讲解练习册,谢昭还没有课本,老师让她和陆清窈共看一本。
本来听的好好的,突然哗的一声,陆清窈把老师当前讲解地一页撕下来了。
由于课堂过于安静,全班同学都听到了声音,纷纷转头看过来。
谢昭就在旁边目睹了全程,有些惊讶但也没有在脸上表现出来。
"陆清窈,你听不懂就把书撕了啊?
"老师的声音惊飞了窗外槐树上的麻雀。
数学老师是个女老师,相对其他老师来说还比较年轻,快三十的年纪,推了推眼镜,眼神里有些不悦。
"嗯。
"陆清窈垂眸将残页抚平,睫毛在眼下投出颤动的阴影。
窗户外树上的树叶沙沙作响,谢昭远远闻到陆清窈身上飘来的柑橘香味。
她好像有些……不太一样?
这是小小的谢昭对陆清窈的第一印象,好看,但叛逆。
再后来,谢昭又转学了,去了本县最好的小学。
转学是谢父朋友帮忙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