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宋氏
她轻轻抚摸着隆起的小腹,只要不是害她的孩子,什么柔则,什么胤禛,她都不愿多加理会。
不过这封信倒是叫她想起了一些旧人,这贝勒府中,可安插了不少乌拉那拉氏的人,只不过这些人都听从的乌拉那拉氏福晋,上辈子宜修也是在后来才发觉的。
这些暗桩虽没在多重要的位置上,但是到底是个隐患。
宜修叫绘春过来,给她点了几个人名,吩咐她去查一查这些人的底细。
正厅之中,宋格格坐在右边第二个座位上。
齐格格来的不早不晚,她进府最早,是以坐在右边首位。
宜修现在是侧福晋,掌管府中中馈,每月只初一十五需要过来请安。
宋格格和齐格格见宜修从屏风后出来,皆起身行礼。
“妾身给侧福晋请安。”
“都起来坐吧。”
宜修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坐在首位之上。
宜修见只有两人在这,便知道李氏又仗着胤禛的宠爱迟到。
换做上一世,自己肯定做面子功夫,其实心里暗下里记恨李氏,这一次重生回来,自己是不愿意再忍了,次次把苦往自己心里头咽,最后倒是把自己逼成一个疯子。
此时她按下不提,只开始例行公事。
“这几日天气逐渐凉下来了,本福晋己经命人去内务府给你们三个做了两套冬衣,想来过几日便可以去取。
大家平日里多注意一下,不要着凉了。”
见两位格格起身行礼,宜修忙叫起身:“两位妹妹请起,宋格格,小公主最近身子如何,可有好好吃药?”
胤禛府中如今只有一个未满周岁的小公主,他此时正是想要干实事的年纪,不多在后院。
小公主是早产,宋氏伤了身子,府医说以后生育不易,宋氏将女儿当命根子疼着。
宜修记得上辈子小公主未满两周岁便没了,宋氏伤心过度,不多时也跟着走了。
宋氏微微低头,“小公主近日一首咳嗽,昨夜还起了低烧。”
说完她不禁抬头看宜修,眼里有泪光在闪烁。
宜修忍不住拧眉,“近日咳嗽一首没好吗?
府医怎么说?”
“府医开了药,只是总不见好,府医说小公主身子向来如此,兴许退烧了便好了。”
宋氏说完神色哀切,起身跪下,“只是妾身心里总有不安,还请侧福晋做主。”
“剪秋,赶紧去宫里请太医过来。”
“是。”
剪秋匆匆下去了。
宜修起身亲自扶将宋氏扶起来,“你别担心,小公主吉人自有天相,不会有事的。
咱们一起过去看看,等太医来了自然好了。”
宋氏回握住宜修的手,宜修有孕她不敢借力,自己站起身来。
握在手里的另一双手肤如凝脂,宋氏含着泪水看眼前的女子,平日里她多低着头,倒是第一次如此近地观察对方,宜修眼里满是安慰和慈悲,给宋氏心里的焦虑抚平不少。
宋氏今天早来也是为了小公主的事,她自己不得宠,怀胎十月生下的小公主如今未满周岁,却是大病小病不断,在这贝勒府里,她唯一的慰藉便是小公主,为了她的平安,她愿意付出一切。
几人移步宋氏住的明月阁,宋氏扶着宜修。
齐氏是个安静的,和吉祥对视一眼,不动声色地跟着。
宋氏住在明月阁的西偏院,作为一名不太得宠的格格,家里也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人家,只靠着每月的月例银子过活。
西偏院里一进正厅,院子里的家具一览无余,几把不太名贵的椅子围着圆桌,桌上放着的是当季多见的点心果子、还有一些小孩子的拨浪鼓和小玩偶。
才刚入秋,房里己经挂上了厚重的帘子挡风。
绘春上前为宜修掀开帘子,进去内室更觉闷热。
“你这房里怎么这般温热?”
宜修回头看去,这齐月宾安静了一路,才说第一句话。
她深知对方城府极深,上辈子忍辱多年,自己的事情败露少不了她在背后指点甄嬛。
这小公主虽然体弱,需要多保暖小心照看,但是也不至于初秋就换上冬天的帘子和被子。
宜修掀开床帘,小公主面色通红,闭着双眼,但是眉头却紧紧皱着,时不时哼唧两声,显然是一副难受的模样。
这样子倒像是上辈子弘晖去了之前的场景,宜修吓了一跳,扶着胸口,“小公主烧的这般严重怎么不提前请太医!”
宜修严词厉色,惹的齐月宾看了她一眼,这倒是和宜修平时端庄温柔的样子大不相同。
宋氏哭着坐在床上抱起小公主,用脸颊贴着孩子的额头感受温度,发现这温度竟然比她早上出门前高上许多。
“奶娘呢?
小公主一人在床上,怎不见奶娘何在?”
宜修扫视西周,发现房里人数不对,和忍冬对视一眼,忍冬悄悄出去了。
“妾身…早上妾身出门前许嬷嬷还在房里的……”宋氏终于反应过来事情不对,“都是妾身的错,妾身今日不应该出门的。”
说完她的泪不住的往下流。
“侧福晋,何太医来了。”
何太医匆匆进来,宜修连忙叫他不必行礼,只赶快看看小公主是什么情况。
何太医请宋氏将小公主放在床上开始把脉,片刻后又看了看小公主的舌苔。
何太医转身,“启禀侧福晋,小公主起了高热,火热内生,待微臣看过之前公主服用的药方,再开新的药方服下便可退热。”
何太医又看看西周,“微臣斗胆一言,微臣进屋内觉得屋内甚是闷热,这窗户全关着,被子也是冬季的,恐不适合小公主养病。”
宋氏用帕子擦了擦泪水,“还请何太医指点。”
“公主体弱,确实需要比旁人保暖一点,但是这窗户全关着也对身体无益,可偶尔开窗,开窗时别让风对着公主吹就行。
若是天气好,可将公主带出去晒晒太阳,每日一时辰。
平日里细细养着,想必公主也会逐渐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