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寺隐匿于这崇山峻岭之间,黄墙黑瓦在雾气里若隐若现,仿佛是一座与世隔绝的神秘佛国。
寺内,一座古朴的禅房静静矗立。
随着吱呀一声,禅房的木门缓缓被推开,打破了清晨的寂静。
慧觉从禅房里走了出来,他身着一袭洗得有些发白的灰色僧袍,腰间系着一根简单的布带,脖颈上挂着一串色泽深沉的佛珠。
慧觉面容清瘦,眉目间透着一股宁静与祥和,岁月似乎并未在他脸上留下太多痕迹,唯有那深邃的眼眸,藏着历经世事的淡然。
他习惯性地抬头望向天空,雾气遮挡了他的视线,让他无法看到那熟悉的星辰。
慧觉轻轻叹了口气,随后双手合十,低声念了一句佛号,开始了他每日清晨的功课——绕寺行走。
慧觉迈着沉稳的步伐,沿着寺内的石板路缓缓前行。
石板路因常年被雨水冲刷和僧人们的踩踏,表面光滑且带着些许青苔。
他的脚步声在空旷的寺院里回荡,偶尔还能听到远处传来的几声鸟鸣,打破这山间的静谧。
当他绕到寺院的墙角时,一个身影突然映入他的眼帘。
那是一个人,正蜷缩在墙角,身形瘦小而单薄。
慧觉心中一惊,赶忙加快脚步走了过去。
靠近一看,原来是个乞丐。
这乞丐衣衫褴褛,身上的衣物千疮百孔,像是被无数只利爪撕扯过。
头发如同枯草一般杂乱地纠结在一起,脸上布满了污垢,几乎看不清原本的模样。
他浑身颤抖着,双手紧紧地抱住自己的身体,似乎这样就能抵御清晨的寒意。
慧觉蹲下身来,轻声问道:“施主,你可是遇到了什么难处?”他的声音温和而平静,如同春日里的微风,让人感到安心。
乞丐缓缓抬起头,他的眼睛浑浊无光,眼神中满是疲惫与绝望。
干裂的嘴唇微微颤动,发出沙哑的声音:“大师,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那声音微弱得仿佛随时都会被这山间的雾气所吞噬。
慧觉心中一阵揪痛,他下意识地想要起身去取斋饭。
然而,就在他刚要站起来的时候,脑海中突然想起了寺里的规矩:不到午时,不得开斋。
这规矩在清泉寺已经传承了数百年,是寺里的僧人们一直严格遵守的。
慧觉看了看日头,此时距离午时还有两个时辰。
他犹豫了,目光在乞丐那憔悴的面容和寺院的斋堂之间来回游移。
片刻之后,他还是转身回到了自己的禅房。
禅房内陈设简单,一张床榻、一个蒲团、一张破旧的木桌和一把椅子便是全部家当。
慧觉走到蒲团前,弯下腰,从蒲团下面取出一个油纸包。
打开油纸包,里面是昨日剩下的半个馒头。
馒头已经有些干硬,但在慧觉眼中,此刻它却是无比珍贵的东西。
他拿着馒头,快步回到乞丐身边,将馒头递了过去,说道:“施主,你先垫垫肚子。”
乞丐的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与感激,他颤抖着双手接过馒头,迫不及待地狼吞虎咽起来。
慧觉看着他进食的模样,心中既有些欣慰,又隐隐有些担忧。
他注意到乞丐的右手一直藏在袖子里,在拿馒头和进食的过程中,动作显得有些怪异,整个身体也因为急切地吞咽而微微颤抖着。
突然,乞丐剧烈地咳嗽起来,身体向前倾,双手紧紧地捂住嘴巴。
他的脸色涨得通红,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看起来十分痛苦。
“施主,慢些吃,莫要呛着。”
慧觉急忙伸出手,轻轻拍打乞丐的后背。
就在他的手触碰到乞丐后背的瞬间,一股滚烫的温度从指尖传来。
慧觉心中一惊,他这才发现乞丐正在发高烧。
此时,慧觉再也顾不得许多。
他小心翼翼地扶起乞丐,说道:“施主,你病得不轻,我先扶你到我的禅房休息。”
乞丐虚弱地点了点头,在慧觉的搀扶下,一步一步艰难地向禅房走去。
回到禅房后,慧觉让乞丐躺在自己的床榻上。
他又赶忙打来一盆清水,用毛巾蘸湿后,轻轻为乞丐擦拭额头和脸颊,试图为他降温。
擦拭的过程中,乞丐的右手始终紧紧地缩在袖子里,似乎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慧觉一边擦拭,一边在心中思索着如何为乞丐治病。
寺里有专门的药房,存放着各种草药,或许可以找到一些退烧的药材。
想到这里,他对乞丐说道:“施主,你先休息片刻,我去药房取些草药来为你治病。”
说完,慧觉便匆匆离开了禅房,朝着药房的方向走去。
一路上,他的脚步急促而坚定,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尽快为乞丐找到治病的草药。
药房位于寺院的后院,是一间独立的小屋。
屋内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草药香气,架子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药罐和药包。
慧觉走进药房,凭借着多年的经验,迅速挑选出了几味可以退烧的草药。
他拿着草药回到禅房,开始生火煎药。
在等待药煎好的过程中,慧觉的目光不时地落在乞丐身上。
他看着乞丐那痛苦的模样,心中默默祈祷着药效能快点发挥作用。
终于,药煎好了。
慧觉小心翼翼地将药汤倒入碗中,端到乞丐面前。
他轻声说道:“施主,来,把药喝了,喝了病就会好起来的。”
乞丐挣扎着坐起身来,接过药碗。
他的右手依旧藏在袖子里,只用左手端着碗。
慧觉看着他的动作,心中的疑惑愈发强烈。
乞丐将药一饮而尽,随后长舒了一口气。
慧觉接过空碗,说道:“施主,你好好休息,等你身体好些了,再和我讲讲你的遭遇。”
乞丐点了点头,靠在床榻上,缓缓闭上了眼睛。
慧觉坐在一旁的椅子上,静静地守护着他。
此时,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柱,尘埃在光柱中飞舞,整个禅房里弥漫着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
不知过了多久,乞丐突然发出一阵痛苦的***。
慧觉连忙起身,走到床榻边。
他看到乞丐的额头又布满了汗珠,脸色苍白如纸。
“施主,你怎么了?”慧觉焦急地问道。
乞丐缓缓睁开眼睛,眼中满是痛苦之色。
他犹豫了一下,说道:“大师,我的手……我的右手……”慧觉心中一动,他轻声说道:“施主,让贫僧看看你的手,或许能帮你减轻些痛苦。”
乞丐浑身一颤,眼中闪过一丝惊慌:“不、不必了……”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显然十分抗拒。
慧觉却已经轻轻地掀开了乞丐的衣袖。
刹那间,一股难闻的气味扑面而来。
只见乞丐的右手上生着一个巨大的脓疮,脓疮已经溃烂发黑,周围的皮肤红肿不堪,还有一些黄色的液体不断地渗出。
乞丐痛苦地闭上眼睛,声音带着一丝绝望:“大师,我这手……怕是废了……”原来,几个月前,乞丐在流浪途中不小心被一根生锈的铁钉扎伤了右手。
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伤口逐渐感染恶化,最终发展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这些日子以来,他四处寻找医治的方法,却始终一无所获。
病痛的折磨让他身心俱疲,几乎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
慧觉仔细查看伤口,眉头紧锁。
他知道,这脓疮若不及时医治,不仅手保不住,还可能会危及乞丐的性命。
他想起后山有一种特殊的草药,对治疗这种恶疮有奇效,只是那草药生长在悬崖峭壁之上,极难采摘。
“施主稍候,贫僧去去就来。”
慧觉取来干净的布条,为乞丐简单地包扎好伤口,然后转身出了禅房。
他要去后山,为乞丐寻找那救命的草药,哪怕前方困难重重,他也绝不退缩。
此时,阳光已经洒满了整个寺院,而慧觉的身影在阳光的照耀下。
慧觉离开禅房,快步穿过寺院的庭院。
日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下一地碎金,可他无心欣赏这美景,满脑子都是后山悬崖上那株能救乞丐性命的草药。
出了寺院后门,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向前延伸,隐没在茂密的山林之中。
慧觉踏上小径,脚下的落叶发出簌簌的声响。
山林里静谧幽深,偶尔传来几声不知名鸟儿的啼叫,更衬出山林的寂静。
慧觉的脚步急促而沉稳,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尽快采到草药,救那乞丐的命。
随着不断深入山林,道路愈发崎岖难行。
杂草丛生,荆棘横生,不时勾住慧觉的僧袍。
他毫不在意,随手将荆棘拨开,继续前行。
汗水从他的额头滚落,浸湿了僧袍,可他浑然不觉,只是一心向着后山悬崖的方向奔去。
不知走了多久,慧觉终于来到了后山的悬崖边。
他站在悬崖边缘,向下望去,只见云雾缭绕,深不见底。
那株救命的草药,就生长在下方三丈处的一块突出的岩石上。
岩石突兀地从悬崖峭壁上伸出,四周光滑陡峭,几乎没有落脚之处。
慧觉深吸一口气,试图让自己紧张的心情平静下来。
他环顾四周,寻找可以用来攀爬的工具。
不远处,有一棵粗壮的大树,树干笔直,根系牢牢地扎在地面上。
慧觉快步走到大树旁,解下自己腰间的绳索,一端系在腰间,另一端紧紧地绑在大树上。
他仔细检查了绳索的牢固程度,确保万无一失。
准备妥当后,慧觉再次来到悬崖边,向下望去。
他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双腿也微微有些颤抖。
这悬崖陡峭险峻,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
但一想到禅房里那个生命垂危的乞丐,慧觉咬了咬牙,迈出了第一步。
他双手紧紧抓住悬崖边的岩石,小心翼翼地向下攀爬。
岩石表面粗糙,磨得他的手掌生疼。
每移动一步,他都要试探着寻找下一个落脚点,确保安全后才敢继续向下。
山风呼啸着扑面而来,吹得他的僧袍猎猎作响,几乎要将他从悬崖上吹落。
慧觉紧紧地贴在悬崖峭壁上,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保持镇定。
就在他艰难地向下攀爬了一丈左右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
原本晴朗的天空瞬间被黑暗笼罩,豆大的雨点砸落下来,打在慧觉的身上,又顺着僧袍流淌而下。
雨水使得岩石变得更加湿滑,每一次落脚都变得异常艰难。
慧觉的双手因为用力过度而微微颤抖,他的身体也在风雨中摇摇欲坠。
此时,慧觉心中涌起一阵绝望。
他不知道自己能否在这样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成功采到草药,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安全返回。
但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声音在支撑着他:一定要救那个乞丐,一定要坚持下去。
他咬紧牙关,继续向下攀爬。
雨水模糊了他的视线,他只能凭借着感觉寻找落脚点。
突然,一块松动的岩石从他脚下脱落,他的身体猛地向下坠去。
慧觉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拼命地挥舞着双手,试图抓住什么东西来稳住自己的身体。
千钧一发之际,他的右手抓住了岩缝中伸出的一根树枝。
树枝不堪重负,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似乎随时都会断裂。
慧觉紧紧地握住树枝,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心中充满了劫后余生的庆幸。
他在树枝上停留了片刻,调整了一下呼吸,然后再次开始攀爬。
此时,他的体力已经消耗殆尽,但他凭借着顽强的毅力,一步一步地向着那株草药靠近。
终于,他看到了那株在风雨中摇曳的草药。
草药生长在岩石的缝隙中,叶片翠绿,在雨水的冲刷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
慧觉心中一阵激动,他加快了速度,向着草药爬去。
然而,就在他伸手去摘草药的瞬间,他的目光突然瞥见了草药旁边的一个黑影。
他定睛一看,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只见一条巨大的毒蛟盘在那里,正昂首吐信。
毒蛟通体乌黑,身上的鳞片在雨水的映照下闪烁着寒光。
它的眼睛如同两团燃烧的火焰,泛着诡异的红光,血盆大口张开,露出锋利的獠牙,獠牙上滴着毒液,在雨水的冲刷下,不断地滴落在下方的岩石上。
慧觉的心跳陡然加快,他的身体僵在原地,一动也不敢动。
他知道这种毒蛟有剧毒,被咬上一口必死无疑。
此时,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退回去,前功尽弃,乞丐也将性命不保;继续向前,随时可能命丧毒蛟之口。
山风愈发猛烈,雨水如注。
慧觉的僧袍已经湿透,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让他感到一阵彻骨的寒冷。
他望着毒蛟,心中默默念诵佛号,试图让自己镇定下来。
片刻之后,慧觉缓缓将手伸向草药。
他的动作缓慢而谨慎,眼睛紧紧地盯着毒蛟的一举一动。
毒蛟似乎感受到了威胁,发出一声低沉的咆哮,身体微微弓起,做出了攻击的姿态。
就在毒蛟扑来的瞬间,慧觉的手突然化作一道残影,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摘下了草药,同时身体迅速向后一缩,避开了毒蛟的攻击。
毒蛟一击不中,重重地撞在岩石上,发出一声愤怒的嘶吼。
慧觉趁机攀着绳索快速向上爬去。
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尽快离开这里,回到寺院为乞丐治病。
毒蛟在下方不断地咆哮着,试图再次攻击慧觉,但慧觉已经爬得太高,它只能望洋兴叹。
当慧觉回到崖顶时,他已经精疲力竭。
他瘫倒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望着手中的草药,心中百感交集。
方才那惊心动魄的一幕仿佛还在眼前,他的手还在微微发抖,自己都不敢相信刚刚竟然以如此惊人的速度避开了毒蛟的攻击。
休息了片刻后,慧觉站起身来,小心翼翼地将草药放入怀中。
他解开腰间的绳索,转身向寺院走去。
此时,雨已经渐渐停歇,乌云也开始散去,阳光透过云层的缝隙洒在大地上,给山林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慧觉沿着来时的路匆匆赶回寺院。
一路上,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乞丐那痛苦的面容和绝望的眼神。
他加快了脚步,恨不得立刻回到寺院,为乞丐煎药治病。
终于,慧觉回到了寺院。
他径直来到禅房,此时乞丐正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如纸,额头上满是汗珠。
看到慧觉回来,乞丐的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
“大师,你可算回来了……”乞丐虚弱地说道。
慧觉微微一笑,说道:“施主,莫要担心,草药已经采到了,你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他顾不上休息,立刻生火烧水,为乞丐煎药。
药汤在锅中翻滚着,散发出阵阵苦涩的气味。
慧觉守在锅边,目不转睛地盯着,生怕出现一丝差错。
药煎好后,慧觉端着药汤来到床前。
他扶起乞丐,说道:“施主,来,把药喝了。”
乞丐接过药碗,一饮而尽。
药汤顺着喉咙流下,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慧觉看着乞丐将药喝完,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施主,你好好休息,明日病情应该就会有所好转。”
慧觉说道。
乞丐点了点头,感激地说道:“大师,您的大恩大德,我无以为报……”慧觉摆了摆手,说道:“众生平等,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这是贫僧应该做的。”
说完,慧觉为乞丐盖好被子,坐在一旁的椅子上,静静地守护着他。
此时,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禅房里,整个房间被染成了橙红色,一片宁静祥和。
慧觉望着床上的乞丐,心中默默祈祷着……夜幕像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轻柔却又不容抗拒地覆盖了整个清泉寺。
禅房内,一盏孤灯散发着昏黄的光晕,如豆的火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将慧觉和乞丐的身影拉得长长的,投映在粗糙的墙壁上。
乞丐安静地躺在床上,喝过药后,他的呼吸逐渐平稳,脸上的痛苦之色也稍稍褪去了一些,苍白的脸颊在灯光映照下,透出些许微弱的血色。
慧觉坐在床边的椅子上,眼睛微闭,双手合十,轻声念诵着佛经,那低沉而平和的声音,仿佛有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在这寂静的夜晚,缓缓流淌。
不知过了多久,乞丐发出了一声轻轻的呓语,慧觉立刻睁开眼睛,关切地望向他。
只见乞丐的眉头微微皱起,额头上又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似乎正在经历一场痛苦的梦境。
慧觉连忙起身,用毛巾蘸了蘸清水,温柔地为乞丐擦拭额头。
“施主,醒醒,你做噩梦了。”
慧觉轻声呼唤道。
乞丐猛地睁开眼睛,眼神中还残留着恐惧与迷茫,他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过了好一会儿,才逐渐回过神来,意识到自己正身处禅房,在慧觉的悉心照料之下。
“大师,对不起,打扰您休息了。”
乞丐有些愧疚地说道。
慧觉微笑着摇了摇头:“无妨,施主不必挂怀。
你刚服下药,身体还在恢复之中,做些噩梦也是常有的事。”
乞丐望着慧觉,眼中满是感激:“大师,若不是您出手相救,我这条命怕是早就没了。
您的大恩大德,我……”慧觉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莫要再说这些客气话了。
众生皆苦,能帮到你,也是我的缘分。”
两人的对话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窗外,偶尔传来几声虫鸣,为这宁静的氛围增添了几分生机。
乞丐望着慧觉,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倾诉欲望,他觉得眼前这位大师,不仅医术高明,心地善良,更是一位可以倾诉心声的知己。
“大师,我给您讲讲我的故事吧。”
乞丐说道,眼神中流露出一丝追忆的神情,“我本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生活虽然清苦,但一家人也其乐融融。
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旱灾,让我们的生活彻底陷入了绝境。
庄稼颗粒无收,家里的积蓄很快就花光了,父母为了让我活下去,把仅有的一点食物都留给了我,他们……他们却饿死在了我的面前……”说到这里,乞丐的声音哽咽了,泪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破旧的被子上。
慧觉静静地听着,眼中满是同情与悲悯,他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地拍了拍乞丐的肩膀,给予他无声的安慰。
“从那以后,我便开始了流浪的生活。”
乞丐继续说道,“这些年,我走过了无数的地方,见过了世间的种种苦难与不公。
我曾经想过,这世间为何如此残酷?为何好人总是没有好报?我心中充满了怨恨和迷茫,直到遇见了您,大师。”
慧觉微微颔首,轻声说道:“施主所经历的苦难,常人难以想象。
但这世间的苦难,皆是因果循环。
我们所遭受的痛苦,也许是前世种下的因,在今生得到了果报。
而我们在今生所做的善举,也会在未来结出善果。”
乞丐若有所思地听着,眼中闪烁着疑惑的光芒:“大师,我不明白。
既然一切都是因果注定,那我们所做的努力又有什么意义呢?”慧觉微微一笑,说道:“因果虽然注定,但我们的行为和选择,却能改变因果的走向。
就像你今日遭遇恶疾,看似是命运的安排,但你遇到了我,我又为你采药治病,这便是一个改变因果的契机。
同样,我们在生活中,每一次的善良之举,每一次的宽容与理解,都能让我们的命运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乞丐的眼神渐渐亮了起来,似乎对慧觉的话有了一些领悟:“大师,您的意思是,我们虽然无法改变过去,但可以通过现在的行为,改变未来?”慧觉点了点头:“正是如此。
佛法的真谛,在于让人明心见性,领悟因果,从而摆脱苦难的轮回。
当我们心怀善念,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时,我们就能在苦难中寻得解脱,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乞丐陷入了沉思,他回想起自己这些年的流浪生活,心中充满了怨恨与绝望,却从未想过从佛法中寻找答案。
如今,听了慧觉的一番话,他心中的那团迷雾,似乎渐渐散去了一些。
“大师,我想学习佛法,您能教我吗?”乞丐突然问道,眼神中充满了渴望。
慧觉欣慰地笑了:“当然可以。
佛法广大,普度众生,只要你有心,我自当倾囊相授。”
于是,在这个宁静的夜晚,慧觉开始向乞丐讲解佛法的基本教义。
他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讲起,详细阐述了佛教的五戒、十善,以及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等概念。
乞丐听得十分认真,不时提出一些问题,慧觉都一一耐心解答。
随着慧觉的讲解,乞丐的心中仿佛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一个充满智慧与慈悲的世界展现在他的眼前。
他开始明白,自己所经历的苦难,并非毫无意义,而是一次磨砺心灵、领悟佛法的机会。
他心中的怨恨和迷茫,也渐渐被一种平和与释然所取代。
不知不觉中,夜已经深了,窗外的虫鸣声也渐渐停歇。
慧觉和乞丐却浑然不觉时间的流逝,他们沉浸在佛法的世界里,仿佛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大师,今日听您讲解佛法,我感觉心中豁然开朗。”
乞丐感慨地说道,“我以前总是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现在才明白,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难,而我们应该用一颗慈悲的心去面对。”
慧觉微笑着说道:“施主能有此感悟,实在是难得。
佛法的修行,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心。
只要你心中有佛,心存善念,便是在修行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乞丐的精神渐渐有些疲惫。
慧觉见状,说道:“施主,时间不早了,你早些休息吧。
明日我们再继续探讨佛法。”
乞丐点了点头,躺了下来。
慧觉为他盖好被子,然后回到自己的椅子上,继续闭目修行。
月光透过窗户,洒在禅房的地面上,宛如一层银纱。
整个禅房里弥漫着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仿佛尘世的喧嚣与烦恼,都被这月光和佛法隔绝在了外面。
在这宁静的夜晚,乞丐和慧觉都在佛法的指引下,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和安宁,而他们的修行之路,才刚刚开始……不知过了多久,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洒在了乞丐的脸上。
他缓缓睁开眼睛,感觉身体比昨日轻松了许多,心中也充满了希望。
他转头看向慧觉,只见慧觉依旧坐在椅子上,闭目修行,脸上的神情平静而祥和。
“大师,您一夜未眠吗?”乞丐轻声问道。
慧觉缓缓睁开眼睛,微笑着说道:“无妨,修行之人,本就不拘泥于睡眠。
你感觉如何?”乞丐活动了一下身体,说道:“好多了,多谢大师的照顾和教导。”
慧觉点了点头:“那就好。
今日阳光正好,我们到院子里走走,顺便再聊聊佛法。”
两人起身,走出了禅房。
院子里,阳光洒满了每一个角落,花草树木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生机勃勃。
慧觉和乞丐沿着院子里的小径缓缓走着,一边欣赏着这美好的景色,一边继续探讨着佛法的奥秘。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慧觉除了悉心照料乞丐的身体,还每天都抽出时间为他讲解佛法。
乞丐的身体逐渐康复,对佛法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
他开始跟随慧觉一起修行,每天清晨早起诵经,白天帮着慧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晚上则和慧觉一起探讨佛法。
在清泉寺宁静的氛围中,乞丐的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净化和升华,他仿佛脱胎换骨一般,整个人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
一天清晨,当慧觉和乞丐像往常一样在院子里修行时,寺院的大门突然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宁静……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穿透薄雾,清泉寺的宁静就被一阵猛烈的敲门声粗暴打破。
慧觉和乞丐正在院子里闭目诵经,这突兀的声响让他们同时睁开眼睛,眼神中闪过一丝疑惑与警惕。
慧觉轻轻起身,对乞丐微微点头示意,随后稳步朝寺门走去。
“何人一大清早前来叩门?”慧觉的声音平和,却在空旷的庭院中传得很远。
他伸手拉开厚重的寺门,只见门外站着一群神色冷峻的黑衣人。
为首的男子身材高大,面容阴沉,目光如刀般扫过慧觉,带着几分审视与傲慢。
“你们是?”慧觉不卑不亢,双手合十问道。
黑衣首领并未回答,他的目光越过慧觉,径直向寺内张望,眼神中透露出急切与贪婪。
“我们在找一件东西,听说在这寺院里,识相的就乖乖交出来,否则……”他微微眯起眼睛,话语中带着威胁的意味。
慧觉心中一凛,他从未听说寺院有什么特殊的东西被人觊觎。
“施主怕是误会了,本寺乃清修之地,并无您所寻之物。”
他平静地回应,语气坚定。
黑衣首领冷笑一声:“哼,别敬酒不吃吃罚酒。
兄弟们,给我搜!” 说罢,他一挥手,身后的黑衣人如潮水般涌入寺院,不顾慧觉的阻拦,四处翻找起来。
慧觉心中怒火中烧,但他强自按捺,深知这些人来者不善,不可轻易激怒。
他快步跟在黑衣人后面,试图阻止他们的暴行,可黑衣人根本不予理会,粗暴地推开他,继续在寺院里横冲直撞。
此时,乞丐也从院子里赶来,看到眼前混乱的场景,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愤怒。
这些日子在清泉寺的修行,让他对这座寺院充满了感情,也对慧觉大师的恩情铭记于心。
如今看到寺院被这些恶人肆意践踏,他怎能不怒?“你们这群恶徒,为何无故闯入佛门净地!”乞丐大声呵斥道,声音在寺院中回荡。
黑衣首领转过头,目光落在乞丐身上,眼中闪过一丝轻蔑:“就凭你这个臭乞丐,也敢多管闲事?”乞丐毫不畏惧地迎上他的目光:“佛门圣地岂容你们撒野!” 说罢,他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身体微微前倾,做出防御的姿态。
这些天他虽在修养,但内心的正义感让他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
黑衣首领见状,不屑地笑了笑:“不自量力!”他一挥手,两名黑衣人立刻朝乞丐扑去。
乞丐身形一闪,巧妙地避开了两人的攻击。
这敏捷的动作让慧觉和黑衣首领都微微一怔。
慧觉心中暗自惊讶,他没想到乞丐竟有如此身手;而黑衣首领则感到一丝恼怒,被一个乞丐轻视让他觉得颜面无光。
“一起上,给我往死里打!”黑衣首领恶狠狠地命令道。
更多的黑衣人围了上来,将乞丐和慧觉团团围住。
慧觉虽然不懂武功,但他临危不乱,口中念念有词,试图以佛法的力量震慑这些黑衣人。
乞丐则陷入了苦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