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工记注解第1章. 题目简述在线免费阅读

>>> 戳我直接看全本<<<<
《考工记》出于《周礼》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

【 《周礼》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影响深远。《周礼》《仪礼》和《礼记》合称“三礼”,是古代华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仪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

这部著作记述了齐国关于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书中保留有先秦大量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工艺美术资料,记载了一系列的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思想观念。

《考工记》是中国所见年代最早关于手工业技术的文献,该书在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全书共7100余字,记述了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等六大类30个工种的内容,反映出当时中国所达到的科技及工艺水平。

【 金属加工,简称金工,指人类对由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进行加工的生产活动。是一种把金属物料加工成为物品、零件、组件的工艺技术,包括了桥梁、轮船等的大型零件,乃至引擎、珠宝、腕表的细微组件。它被广泛应用在科学、工业、艺术品、手工艺等不同的领域。】

此外《考工记》还有数学、地理学、力学、声学、建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总结。

关于《考工记》的作者和成书年代,长期以来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有学者认为,《考工记》是齐国官书(齐国政府制定的指导、监督和考核官府手工业、工匠劳动制度的书),作者为齐稷下学宫的学者。

【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也是中国最早的社会科学院、政府智库。始建于齐桓公田午时期。位于齐国国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稷门附近。

“稷”是齐国国都临淄城(今山东省淄博市)一处城门的名称。“稷下”即齐都临淄城的稷门附近,齐国君主在此设立学宫。故因学宫地处稷门附近而得名为“稷下学宫”(这与东汉时期的“鸿都门学”得名由来相同)。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中国学术思想史上这场不可多见、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是以齐国稷下学宫为中心的。它作为当时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园地,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学术争鸣局面的形成。

在此期间,学术著作相继问世。有《宋子》、《田子》、《蜗子》、《捷子》等,今已亡佚。另《管子》、《晏子春秋》、《司马法》、《周官》等书之编撰,亦有稷下之士的参与。

稷下学宫的存在,曾为当时段“百家争鸣”开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先秦时期学术文化的繁荣。 】

《考工记》主体内容编纂于春秋末至战国初,部分内容补于战国中晚期。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