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汝南郡富陂县,有一个少年,名叫吕蒙,字子明。
他虽出身贫寒,却天生一副侠义心肠,对外面的乱世充满了好奇与憧憬。
吕蒙的姐夫邓当,是孙策麾下的一员部将,时常跟随孙策四处征战。
吕蒙十五六岁时,便瞒着家人,偷偷跟随邓当出征。
每次战斗,他都冲锋在前,毫不畏惧,仿佛天生就是为了战场而生。
邓当发现吕蒙偷偷跟来后,又惊又怒,严厉地呵斥他,让他回家。
但吕蒙却倔强地不肯离去,他说:“家中贫寒,难以维持生计。
我想在战场上立下功劳,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况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邓当无奈,只好暂时将他留在身边。
在一次讨伐山越的战斗中,邓当的部队陷入了困境。
山越人熟悉地形,善于埋伏,他们利用山林的掩护,对邓当的部队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一时间,喊杀声震天,箭矢如雨般飞来,士兵们纷纷倒下。
吕蒙见状,心急如焚。
他不顾危险,手持长刀,大声呼喊着,带领着一小队士兵,向山越人的阵地冲去。
他的勇猛鼓舞了士兵们的士气,大家纷纷跟在他身后,奋勇杀敌。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吕蒙终于带领士兵们突破了山越人的防线,为邓当的部队打开了一条生路。
邓当看着满身是血却毫发无损的吕蒙,心中既欣慰又担忧。
他知道,这个少年有着非凡的勇气和潜力,但战场太过危险,他担心吕蒙会有生命危险。
然而,吕蒙在战场上的表现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
邓当帐下有一个官员,见吕蒙年纪小,便十分轻视他,常常对他冷嘲热讽。
有一天,这个官员又当着众人的面,羞辱吕蒙,说他不过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上战场只是白白送死。
吕蒙本就性格刚烈,听到这样的羞辱,顿时怒不可遏。
他双眼通红,抽出腰间的佩刀,猛地刺向那个官员。
官员来不及躲避,被吕蒙一刀刺中,当场毙命。
众人都被吕蒙的举动惊呆了,整个军营陷入了一片混乱。
吕蒙知道自己闯了大祸,他惊慌失措地逃离了军营,躲到了同乡郑长的家中。
后来,在校尉袁雄的劝说下,吕蒙决定出来自首。
袁雄为吕蒙向孙策求情,他对孙策说:“吕蒙虽然年少冲动,但他勇猛过人,有万夫不当之勇。
如果能得到您的教诲和培养,将来必能成为您的得力助手。”
孙策听了袁雄的话,心中一动。
他早就听说过吕蒙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对这个少年充满了好奇。
于是,他决定亲自召见吕蒙。
吕蒙来到孙策面前,心中忐忑不安。
他低着头,不敢直视孙策的眼睛,等待着孙策的发落。
孙策仔细地打量着吕蒙,只见他身材魁梧,眼神坚定,虽然满脸稚气,但却透露出一股与众不同的气质。
孙策微微一笑,说:“你年纪轻轻,却如此勇猛,真是难得。
不过,冲动杀人可不是大丈夫所为。
你可知道错了?” 吕蒙连忙跪下,说:“蒙知罪,愿听从将军发落。”
孙策说:“我看你是个可造之材,不忍心杀你。
从今以后,你就留在我身边,好好磨练自己。”
吕蒙听了,心中大喜。
他连忙磕头谢恩,从此成为了孙策的侍从。
在孙策身边,吕蒙学到了许多军事知识和为人处世的道理。
他勤奋好学,刻苦训练,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将领。
几年后,邓当在一次战斗中不幸身亡。
张昭推荐吕蒙接替邓当的职务,担任别部司马。
吕蒙深知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他决心好好表现,不辜负张昭的信任和期望。
建安五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接掌了江东的大权。
孙权上台后,对军队进行了一番整顿,他想把那些统兵较少又发挥不了多少作用的年轻将领检选出来,把他们的部下加以调整合并。
吕蒙听说后,心中十分忧虑。
他知道,如果自己的部队被合并,想要有所作为就更加困难了。
于是,他想办法赊来物品,为部下赶制了绛色的服装和绑腿,并加紧操练。
孙权检阅部队时,吕蒙的兵马 “陈列赫然,兵人练习”,显得格外整齐有序。
孙权见后大悦,认为他治军有方。
不但没有削减其部,反而增加了他的兵员。
建安十三年,孙权采纳将军甘宁的建议,发兵进攻夏口的黄祖。
黄祖是刘表的部将,占据着江夏地区,势力强大。
他得知孙权来攻,便下令用蒙冲战舰封锁沔口,用大棕绳系巨石为锥以固定舰位,上有千余人用弓弩交射,封锁江面,吴军进攻受阻。
孙权命偏将军董袭、司马凌统各率百人敢死队,身穿重铠,乘大船冲抵蒙冲舰旁,董袭挥刀砍断棕绳,战舰顺水飘流,孙权军遂溯流而进。
黄祖见孙权兵来,急派水军都督陈就率兵反击。
吕蒙统率前锋部队,身先战阵,他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大声呼喊着:“弟兄们,跟我冲!杀了陈就,为死去的弟兄们报仇!” 士兵们受到他的鼓舞,士气大振,纷纷奋勇向前。
吕蒙与陈就在战场上相遇,两人二话不说,便战在了一起。
陈就也是一员猛将,他手持长枪,枪法娴熟,与吕蒙打得难解难分。
但吕蒙毫不畏惧,他凭借着自己的勇猛和灵活的身手,逐渐占据了上风。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吕蒙终于找到了陈就的破绽。
他大喝一声,挥起长刀,狠狠地砍向陈就。
陈就躲避不及,被吕蒙一刀斩于马下。
“陈就死了!”“陈就死了!” 士兵们看到陈就被杀,顿时欢呼起来。
他们乘胜追击,水陆并进,包围了夏口城。
孙权督军猛攻,克其城,并屠之。
黄祖只身逃窜,被骑士冯则追斩。
此战,孙权大获全胜,一举歼灭宿敌黄祖,占领江夏地区。
战后论功,孙权认为:“这次战事的成功,起因于先击败了陈就。”
于是任命吕蒙为横野中郎将,并赐钱千万。
吕蒙凭借着自己的勇敢和战功,在江东军中崭露头角。
他的名字,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
然而,他知道,这只是他人生的一个起点,未来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待着他去闯荡。
随着时间的推移,吕蒙在战场上的表现越来越出色,他的勇猛和战功让他在江东军中的地位逐渐提升。
然而,他的文化素养却一直没有得到提高。
他不喜欢读书,认为读书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对他的军事生涯也没有什么帮助。
吕蒙的这种态度,让许多人对他产生了轻视和偏见。
他们认为,吕蒙虽然勇猛善战,但只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武夫,没有什么学识和见识。
在这些人中,以鲁肃最为典型。
鲁肃是东吴的一位重要将领,他出身士族,学识渊博,为人谦逊有礼。
他与周瑜是好友,在周瑜的推荐下,加入了东吴的阵营。
鲁肃一直致力于孙刘联盟的维护,他认为,只有孙刘两家联合起来,才能对抗强大的曹操。
有一次,鲁肃奉命前往寻阳,与吕蒙商议军事。
在出发之前,鲁肃就听说了吕蒙的种种事迹,他对吕蒙的勇猛和战功表示钦佩,但对他的学识和见识却不以为然。
他心想:“吕蒙不过是一个靠武力上位的武将,能有什么真才实学?这次去见他,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
当鲁肃到达寻阳时,吕蒙亲自出城迎接。
他看到鲁肃,脸上露出了热情的笑容,说道:“鲁将军,久仰大名,今日终于得见,真是荣幸之至!” 鲁肃微微一笑,礼貌地回应道:“吕将军客气了,我此次前来,是与你商议军事的。”
两人来到军营中,吕蒙摆下酒席,款待鲁肃。
在席间,吕蒙与鲁肃谈论起天下大事,他的言辞虽然朴实,但却充满了对局势的深刻见解。
鲁肃听着吕蒙的话,心中不禁暗暗吃惊。
他没有想到,吕蒙竟然对天下大事如此了解,而且还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然而,当吕蒙谈到一些军事策略时,鲁肃却发现了他的不足之处。
吕蒙虽然勇猛善战,但在军事策略方面却缺乏系统性的学习和思考。
他的一些想法虽然大胆,但却缺乏可行性。
鲁肃忍不住说道:“吕将军,你的勇气和决心令人钦佩,但在军事策略方面,你还需要多学习。”
吕蒙听了,脸上微微一红。
他知道鲁肃说得对,自己在军事策略方面确实有所欠缺。
但他并不想在鲁肃面前表现出自己的不足,于是他强辩道:“鲁将军,我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我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这些经验,难道不比那些书本上的知识更有用吗?”鲁肃见吕蒙如此固执,心中有些不悦。
他说道:“吕将军,你只知道实战经验的重要性,却忽略了知识的力量。
知识可以让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让我们在战场上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你若不读书,不学习,将来必定会吃亏。”
吕蒙听了鲁肃的话,心中虽然有些不服气,但他也知道鲁肃是为了他好。
于是他勉强说道:“鲁将军,你的话我记住了,我会考虑的。”
这次会面之后,鲁肃对吕蒙的印象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变。
他仍然认为,吕蒙只是一个有勇无谋的武夫,不值得他过多的关注。
而吕蒙也因为鲁肃的轻视,心中对他产生了一丝怨恨。
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让鲁肃对他刮目相看。
然而,吕蒙并没有意识到,要想真正改变别人对他的看法,仅仅靠战场上的勇猛是不够的。
他需要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学识水平。
而这,需要他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时间。
在孙权的营帐中,气氛略显凝重。
孙权坐在主位上,目光关切地看着吕蒙,缓缓开口道:“子明,你如今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不学习啊!”吕蒙听到这话,微微一愣,随即拱手说道:“主公,蒙深知学习的重要性,只是军中事务繁多,实在抽不出时间啊。”
孙权轻轻摇了摇头,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说道:“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中事务繁多,可谁能比得上孤呢?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吕蒙心中一动,他抬起头,看着孙权那充满期待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想起自己这些年在战场上的经历,虽然勇猛杀敌,屡立战功,但在面对一些复杂的局势时,确实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他知道,孙权是为了他好,希望他能提升自己,更好地为东吴效力。
孙权见吕蒙陷入沉思,继续说道:“子明,你是我东吴的得力干将,我对你寄予厚望。
如今这天下局势复杂多变,我们不仅要有勇猛的将士,更要有智谋的将领。
读书可以开阔你的眼界,增长你的见识,让你在战场上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吕蒙听着孙权的话,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
他想起了之前与鲁肃的那次会面,鲁肃对他的轻视让他至今难以忘怀。
他深知,要想真正赢得他人的尊重,就必须提升自己的学识和修养。
“主公,蒙明白了。”
吕蒙坚定地说道,“蒙愿听从主公的教诲,开始学习。”
孙权听了,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说道:“好,好啊!子明,你若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尽管来问孤。”
从那以后,吕蒙便开始了艰苦的学习历程。
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书籍。
白天,他在军营中处理完事务后,便抓紧时间读书;夜晚,当士兵们都已入睡,他还在营帐中秉烛夜读。
刚开始的时候,读书对吕蒙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那些晦涩难懂的文字,常常让他感到头疼。
但他并没有放弃,他想起了孙权的期望,想起了自己的誓言,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
为了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吕蒙还经常向军中的谋士和学者请教。
他虚心地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地充实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发现,读书并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而是一个充满乐趣和收获的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吕蒙的学识和修养有了很大的提升。
他不再是那个只知道在战场上拼杀的莽夫,而是逐渐成长为一位有勇有谋、能文能武的杰出将领。
他的变化,也渐渐被身边的人所察觉。
夜幕笼罩着军营,四周一片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巡逻士兵的脚步声。
吕蒙的营帐内,烛光摇曳,映照出他专注的身影。
他坐在案前,面前堆满了各种书籍,有兵书、史书,还有儒家经典。
吕蒙一手拿着竹简,一手拿着毛笔,不时地在旁边的布帛上记录着什么。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执着,仿佛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烛光在他的脸上跳跃,照亮了他那因日夜苦读而略显憔悴的面容。
“呼……” 吕蒙轻轻放下竹简,揉了揉酸涩的眼睛,伸了个懒腰。
他看了看窗外的夜空,明月高悬,繁星点点,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深夜。
他起身走到营帐门口,掀开帐帘,一阵凉风吹来,让他清醒了许多。
“子明,这么晚了还没休息?” 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
吕蒙回头一看,原来是他的亲信士兵阿福。
阿福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茶水,走了过来,“将军,喝口茶,休息一下吧。”
吕蒙接过茶水,感激地笑了笑,说:“辛苦你了,阿福。
我再看一会儿书,你先去休息吧。”
阿福看着吕蒙,眼中满是敬佩和担忧,“将军,您已经连续几天熬夜读书了,身体会吃不消的。”
吕蒙拍了拍阿福的肩膀,说:“我没事,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我不想再被人轻视,我要让所有人都看到我的改变。”
阿福无奈地摇了摇头,说:“将军,您的决心我们都知道,但您也要注意身体啊。”
吕蒙点了点头,说:“我会的,你放心吧。
对了,明天的训练安排好了吗?” 阿福说:“都安排好了,将军放心。”
吕蒙说:“好,一定要严格训练,不能有丝毫懈怠。
我们是东吴的军队,肩负着保卫江东的重任。”
阿福应了一声,转身离开了。
吕蒙回到营帐,再次坐在案前,拿起竹简,继续阅读起来。
他知道,学习的道路充满了艰辛,但他毫不退缩。
他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白天,军营里一片忙碌的景象。
士兵们在操场上进行着各种训练,喊杀声震天。
吕蒙在处理完军务后,也会来到操场上,和士兵们一起训练。
他亲自示范各种战术动作,讲解战斗技巧,士兵们都被他的认真和热情所感染。
训练间隙,吕蒙会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拿出随身携带的书籍,看上几页。
有时候,他会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就会向身边的谋士或学者请教。
他们会围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各抒己见。
吕蒙虚心地听取他们的意见,不断地充实自己。
“将军,您现在不仅武艺高强,还如此好学,真是我们的榜样啊!” 一个士兵感慨地说。
其他士兵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吕蒙笑了笑,说:“大家都别这么说,我们都是为了东吴的未来而努力。
我以前不懂读书的重要性,现在才明白,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为国家效力。”
“将军说得对,我们也要向将军学习,多读书,多学习!” 士兵们纷纷表示。
吕蒙看着士兵们,心中充满了欣慰。
他知道,自己的努力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激励身边的人,让整个东吴军队都变得更加强大。
日子一天天过去,吕蒙的学习从未间断。
他的知识储备越来越丰富,对军事策略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
他开始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军事行动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他的名声也逐渐传开,人们对他的看法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鲁肃再次奉命来到吕蒙的防地。
这次,他的心情与上次截然不同。
上次与吕蒙的会面,让他对吕蒙的学识和见识产生了轻视。
但最近,他却听到了许多关于吕蒙的传闻,说他勤奋好学,学识大增,对军事策略也有了深刻的见解。
这些传闻让鲁肃感到十分好奇,他决定亲自来看看,这个曾经被他轻视的吕蒙,是否真的有了如此大的改变。
当鲁肃到达吕蒙的军营时,吕蒙早已在营门口等候。
他看到鲁肃,脸上露出了热情的笑容,快步迎了上去,说道:“鲁将军,别来无恙啊!蒙盼您已久。”
鲁肃看着吕蒙,只见他眼神中透露出自信和沉稳,与上次见面时判若两人。
他心中不禁暗暗吃惊,但表面上却不动声色,微笑着说道:“吕将军,好久不见。”
两人来到营帐中,分宾主落座。
吕蒙吩咐士兵摆上酒菜,然后与鲁肃闲聊起来。
在闲聊中,吕蒙的言辞得体,举止优雅,让鲁肃对他的印象又好了几分。
“吕将军,听闻你近来勤奋好学,可有此事?” 鲁肃终于忍不住问道。
吕蒙笑了笑,说道:“鲁将军,蒙承蒙主公教诲,深知读书的重要性。
这些日子,蒙日夜苦读,虽不敢说有多大的成就,但也算是略有收获。”
鲁肃点了点头,说道:“哦?那不知吕将军都读了哪些书?有何感悟?”吕蒙说道:“蒙读了《孙子兵法》《吴起兵法》《左传》等书。
这些书让蒙受益匪浅,让蒙明白了许多军事策略和治国理政的道理。
比如,《孙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让蒙明白了在战争中了解敌人和自己的重要性;《吴起兵法》中的‘内修文德,外治武备’,让蒙明白了国家要强大,不仅要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还要有良好的政治和文化。”
鲁肃听着吕蒙的话,心中不禁暗暗佩服。
他没有想到,吕蒙竟然对这些兵书有如此深刻的理解。
他说道:“吕将军,你说得很有道理。
看来,你这段时间的努力没有白费。”
吕蒙谦虚地说道:“蒙不过是略知一二,还望鲁将军多多指教。”
鲁肃笑了笑,说道:“指教谈不上,我们可以相互交流。
对了,吕将军,你对当前的局势有何看法?”吕蒙听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他说道:“鲁将军,如今天下局势复杂多变,曹操势力强大,刘备占据荆州,对我们东吴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我们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防万一。”
鲁肃点了点头,说道:“吕将军所言极是。
那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吕蒙说道:“蒙认为,我们应该加强与刘备的联盟,共同对抗曹操。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自身的实力,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此外,我们还要密切关注刘备的动向,防止他对我们东吴不利。”
鲁肃问道:“那你认为,刘备会对我们东吴不利吗?”吕蒙说道:“刘备素有大志,他占据荆州后,必然不会满足于此。
他很可能会继续扩张势力,对我们东吴构成威胁。
因此,我们必须要对他保持警惕。”
鲁肃又问道:“那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防备刘备呢?”吕蒙说道:“蒙认为,我们可以在荆州附近部署重兵,加强防御。
同时,我们也要与荆州的守将搞好关系,争取他们的支持。
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