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寒风凛冽的初冬,周盛珍历经艰辛,终于产下了一名男婴,这个新生命的降临,让整个谢家瞬间沉浸在了欢乐与幸福之中。
由于这是谢东来的第一个儿子,谢家的叔叔伯伯们个个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们纷纷前来道贺,表达对新生儿的祝福以及对谢家后继有人的欣慰之情。
而作为孩子母亲的周盛珍,此刻更是激动得喜极而泣,她深知自己为夫家延续了香火,完成了一项无比重要的使命,心中满是自豪和满足。
谢东来满怀爱意地看着怀中的婴儿,眼中闪烁着温柔的光芒,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给儿子取名为“谢青山”,这个名字蕴含着他对儿子深深的期望,他希望儿子能够像那青葱翠绿、巍峨耸立的山峰一样,拥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强健的体魄,无论面对怎样的风雨,都能屹立不倒,同时也祝愿儿子的人生道路平坦顺畅,没有太多的坎坷和波折,能够平安快乐地度过一生。
谢青山出生后的第三天,周盛珍就下床干活了,其实她的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但农村的生活条件艰苦,女人也没办法娇气,而且家里有许多家务和农活等着她去做,如果等到做完月子再开始干活,那可能一切都来不及了,所以尽管身体还很虚弱,周盛珍还是咬着牙下了床,开始操持起家务来。
而此时,谢东来也做好了准备,要与他的大伯一同前往北方贩卖药材,以赚取一些过年所需的钱财。
临行前,谢东来对周盛珍说出他的打算:“我这一去一两个月,你一个人在家照顾两个小孩儿,还有家里大大小小的事,肯定不行,我明天把君山带到我姐家去住两个月,等我回来再接回来。”
周盛珍听后,心里十分不舍,哽咽着说道:“那怎么行,君山还那么小,去你姐家我不放心啊!”
她实在不忍心与自己的孩子分离,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谢东来皱起眉头,不耐烦地回答道:“有什么不放心的?
我姐会好好照顾她的。
现在君山离不开人,两个孩子你照顾不过来。”
周盛珍仍然坚持己见,焦急地解释道:“可是……我要是忙不过来,我可以喊我妈过来帮我嘛。”
她希望能够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能照顾好孩子,又能让丈夫安心。
然而,谢东来对周盛珍的家人并没有什么好感,更不放心让她母亲过来帮忙,他果断拒绝道:“不行,绝对不行,你妈自己都照顾不好,还照顾你们。”
周盛珍无奈地低下头,眼中闪过一丝无助,她深知谢东来的性格,一旦决定的事情很难改变。
但她还是忍不住求情道:“要不……我先试试,实在不行我送去给你姐,可以吗?
再说,你都没提前给你姐说......”谢东来的脸色变得阴沉下来,声音中带着一丝怒气,打断道:“我说了明天送就是明天送,哪来这么多废话!
再说那是我姐!”
他瞪着周盛珍,目光中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
周盛珍被吓得浑身一颤,她知道这是谢东来发脾气的前兆,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恐惧,她知道谢东来不喜欢别人反对他,尤其是在家里,更是容不得任何人挑战他的权威。
面对谢东来的强硬态度,周盛珍只能默默地点头,表示同意,她知道自己无法改变现状,只能选择顺从。
谢东来见周盛珍终于妥协,心中的不满逐渐消散,他走到床边坐下,温柔地拉过周盛珍的手,轻声安慰道:“别担心,君山在我姐那里会得到很好的照顾的,我姐就一个孩子,我姐夫也在,没事儿的,你只要在家好好照顾自己和青山就行了。”
周盛珍点点头,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心里却依然难过不己。
第二天天刚刚蒙蒙亮,谢东来就抱着谢君山离开了家,周盛珍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泪水模糊了双眼,她强忍着悲痛,转身走进房间,轻轻抚摸着睡梦中的儿子。
谢东来的姐姐住在镇上,距离他家其实并不算太过遥远,但如果选择步行过去,那也得花费大约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
一路上,他穿过了绿树成荫的小道,路过了炊烟袅袅的村庄,感受着清新的空气和温暖的阳光洒落在身上。
当谢东来终于抵达镇上的时候,天空己经彻底明亮了起来,整个小镇都被金色的阳光所笼罩,显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就在这时,谢君山悠悠转醒,只见她那圆润可爱的大眼睛滴溜溜地转动着,先是好奇地往左瞅瞅,接着又迅速向右瞄去,目光中充满了新奇与探索的渴望。
她那胖乎乎的小手指时不时地指向这边,又时而指向那边,她被每个角落吸引着。
与此同时,从她那***的小嘴中还不时传出一阵阵清脆悦耳的咯咯笑声,就好像正在用天真无邪的童言稚语向自己的爹爹诉说着内心的喜悦:“爹爹,我好喜欢这个地方呀!”
这欢快的笑声如同春天里最动听的鸟鸣,让人不禁心生欢喜,整个空间似乎都因为她的苏醒而变得更加明亮和温馨起来。
谢东来见女儿如此欢乐,心情也跟着愉悦起来,他找到一家面馆找了,点了一碗阳春面。
不一会儿,一碗色香味俱佳的面条就摆在了谢东来的面前,他先是深深地吸了一口那诱人的香气,然后拿起筷子,大口大口地享受起这美味的早餐来,每一口面条都劲道十足,汤汁浓郁鲜美,让他吃得心满意足。
待吃完这碗面后,谢东来这才缓缓起身,拍了拍有些鼓胀的肚子,迈着悠闲的步伐朝着姐姐家走去。
很快,谢君山来到了他姐家的小院,只见院门紧闭,依稀能听到里面的狗叫声。
谢东来上前敲了敲门,院内的狗叫得更欢了。
没过多久,门开了,一个中年妇人探出头来,正是谢东来的姐姐谢如玉,看到谢东来,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弟,你咋来啦?
快进来!”
谢东来笑了笑,走进院子,也不和他姐见外,开门见山说:“姐,我明天去东北,我把君山带过来给你照顾。”
谢如玉听到弟弟这么说,便赶忙走到门口迎接他们,谢东来抱着君山走进屋里,看到姐姐后露出一丝尴尬的笑容。
谢如玉见此情形,急忙上前接过孩子,并笑着对弟弟说道:“行啊,小珍一个人在家里确实忙不过来,你们就放心地把君山放在我这里吧!
不用担心!”
谢如玉并没有因为弟弟的突然到来而感到生气或不满,相反,她十分理解弟弟和弟媳的处境,并且尽可能地给予帮助。
毕竟自从父母离世之后,弟弟和弟媳的生活变得异常艰难,她也想尽力帮衬一下。
谢如玉逗弄着怀中的君山,然后转过头来询问:“弟,你还没吃早饭吧?
我去给你下碗面!”
谢东来摆了摆手,表示自己己经吃过了。
接着,他开始打量起周围的环境,好奇地问道:“姐夫和外甥呢?
怎么不见他们人影?”
“你姐夫和外甥一大早就去学校了。”
谢如玉说,谢如玉的丈夫方知行是镇中心小学三年级的老师,负责教三年级的语文数学还有音乐,谢如玉的儿子方谢礼也在那所小学上一年级,两父子每天早上七点出门,晚上五点回家,平时就谢如玉一个人在家做做家务,日子过得也算清闲。
两人谈话间,谢君山突然嚎啕大哭起来,嘴里还不听说着“奶奶~奶奶~”,谢如玉一边哄着谢君山一边问谢东来:“孩子饿了,她平时在家都吃什么呀?”
谢东来在家都不太管孩子,不确定的说:“我看她妈给她喂的稀饭,应该是吃稀饭。”
谢如玉听完,连忙去厨房热了一碗稀饭,谢如玉将稀粥热好吹凉后,小心翼翼地喂给谢君山,小家伙可能是真的饿了,很快就吃完了一碗粥。
看着孩子满足的表情,谢如玉也笑了,她心想,以后一定要多照顾这个可爱的小侄女儿。
没一会儿,谢君山就靠在谢如玉的怀里睡着了,完全不排斥这个只见过一面的姑姑,谢东来见女儿如此乖巧,不哭不闹,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于是就向他姐告别:“姐,看来君山挺喜欢你的,那我就先回去了,明天还要和大伯他们一起去北方卖货呢,等我回来的时候再来接她。”
谢如玉理解地点点头,叮嘱道:“你去吧,孩子我会好好照顾的,你回去告诉小珍,月子里不要吹风沾冷水,出月子了就到我这儿来。”
谢东来点点头,郑重地说:“姐,谢谢!”
说完转身离开。
“一家人别说两家话,你路上注意安全。”
谢如玉把弟弟送到门口,等到看不见弟弟的背影了,才抱着谢君山回屋,轻轻地把她放在床上,盖好被子。
看着熟睡的侄女,谢如玉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像母亲当年照顾自己一样,好好照顾这个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