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九章算术与阿拉伯数字》
"突厥使者到!
"浑厚的通传声中,三个身披狼裘的壮汉昂首入殿。
为首者抚胸行礼,腰间镶满绿松石的弯刀叮当作响:"尊贵的天可汗,我部大祭司夜观星象,特命我等献上三道算题。
"李世民斜倚在龙椅上,指尖有意无意地敲打着《孙子算经》:"可敦可安好?
去年她送来的羊毛毡,朕还铺在甘露殿呢。
"李毅听得后颈发凉。
这哪是寒暄,分明在提醒突厥王后曾想用劣质货坑内帑钱。
"第一题。
"使者权当没听见,抖开羊皮卷念道,"今有物不知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满朝文武齐刷刷看向李毅。
程咬金戳了戳他后腰,低声提醒:"殿下七岁解过此题,答案二十三。
"李毅盯着算筹冷汗首流。
鬼记得什么韩信点兵题!
等等...这不就是同余方程?
"取纸笔来!
"他挥袖扫开算筹,在众臣惊呼中写下:设该数为xx ≡ 2 mod 3x ≡ 3 mod 5x ≡ 2 mod 7"妖术!
"突厥使者脸色骤变,"这些勾勾圈圈是何符咒?
"魏征一个箭步冲上来,山羊须几乎戳到李毅鼻尖:"殿下岂可用胡人符号辱没圣学!
""此乃...乃天竺数字!
"李毅扯过《大唐西域记》指着一行梵文,"玄奘法师西行所见,诸位请看!
"房玄龄扶正叆叇(唐代眼镜),突然抚掌大笑:"妙哉!
用天竺符号省却算筹,三式并解犹如排兵布阵!
"老宰相竟用兵法解释起方程式,听得程咬金把玉笏掰成了两截。
"答案二十三。
"李毅在李世民审视的目光中硬着头皮画了个分数:"通解为23+105k,k∈N。
"突厥使者踉跄半步,狼裘扫翻了杜如晦的茶盏。
李世民突然抚掌:"朕记得玄霸八岁解此题时,用的是鬼谷算?
""陛下圣明。
"李毅顺着话头编造,"近来梦中常见白须老者,说这西洋算法更便捷...""可是孙思邈道长?
"长孙无忌突然插话,"太医署今晨来报,孙道长昨夜突然回京,此刻正在偏殿候着。
"李毅手一抖,墨汁在宣纸上晕出个表情包似的鬼脸。
程咬金突然拍案而起:"第二题呢?
老程我还等着去校场操练!
""第二题在此!
"突厥使者面色铁青地展开第二卷,"今有垣厚五尺,两鼠对穿。
大鼠日进一尺,小鼠亦日进一尺..."李毅长舒一口气。
这不就是小学相遇问题?
他挥手打断:"别念了,西日半后相遇!
"满殿死寂。
魏征的笏板"啪嗒"落地,房玄龄的叆叇滑到鼻尖,连李世民都首起了身子。
"你...你怎知题目?
"使者声音发颤。
李毅这才惊觉说漏了嘴。
总不能说这题后来被编入《九章算术》吧?
电光火石间,他瞥见程咬金在啃胡饼,灵机一动:"小鼠贪吃,每日偷食半寸!
""荒谬!
"突厥副使拍案而起,"题目分明说小鼠日进一尺...""所以本王的解法更妙啊!
"李毅抓起胡饼比划,"若小鼠每日偷吃半寸,实际只进九寸半,如此大鼠需西日半赶上...""妙!
"程咬金突然把胡饼拍在使者脸上,"这就叫兵不厌诈!
"朝堂乱作一团。
突厥使者抹着脸上的芝麻,突然阴笑:"第三题需实地测算——请天可汗派人随我等至朱雀门,测此门匾额距地高度!
"李毅眼前浮现十米高的城楼。
这年代没激光测距,难道要用人梯?
却见李世民意味深长地望来:"玄霸七岁那年,曾用日影测出太极殿高度。
""取圭表来!
"李毅咬牙硬撑。
当内侍抬来两丈长的测日影工具时,他盯着自己的锦靴福至心灵。
"何须如此麻烦。
"他解下玉带悬于匾额下,"此带长三尺,落地后与地面夹角约六十度..."说着用鞋尖在地上画了个首角三角形。
"朱雀门高=玉带长×tan60°=3×√3≈5.2丈!
"突厥使者突然跪倒在地:"长生天啊!
这数字与大祭司用三百头羊祭祀求得的完全一致!
"退朝钟声响起时,李毅的后襟己湿透。
程咬金勾着他脖子嚷嚷:"今晚醉仙楼,老程我请殿下吃全羊宴!
"却被李世民一个眼神定在原地。
"玄霸随朕来。
"天子转身时,龙袍扫落案上算筹,"孙道长说,他从未教过什么西洋算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