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伞下五年光阴:当朱批墨迹遇上接驾时的马蹄惊雷

>>> 戳我直接看全本<<<<
踏出房门的白正清低头走在小竹子后面,每一步走的都特别小心,争取自己的每一步都在伞的阴影之中,时不时开口让小竹子走慢点。

不一会二人走出西院门,走出太子府,走出东宫,走出紫禁城。

小竹子一路上说着太子妃为了照顾朱瞻墡五年不出门特意留了马车在紫禁城外让朱瞻墡坐车去。

二人来到马车面前,白正清看了看马车上的宫梭道:“马车逾制了,这是太子爷的规制。”

小竹子抬头一看一个眼神让两边太监拆下多余的宫梭,然后抬手扶着白正清上车。

不一会二人走进马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略显陈旧的木质地板,虽有磨损,但纹理依旧清晰,散发着淡淡的木香。

车内两侧摆放着简单的木质座椅,没有过多的装饰,只铺着一层素色的软垫,棉垫的边角有些许磨损,却显得十分干净整洁。

车厢的正中央,放置着一张不大的书台。

书台也是由普通的木材制成,边角处被岁月打磨得有些圆润。

台面上摆放着奏折,旁边还放着一支毛笔和一个小巧的砚台,砚台里残留着些许干涸的墨汁。

书台下方有一个小抽屉,轻轻拉开,里面放着一些纸张和备用的毛笔。

小竹子继续道:“太子爷让你看一下今天六部送的奏折。”

白正清点点头坐下,模仿着太子的张猛龙碑在上面写着批语。

说起来自己作为第五子可以批改奏折……还是七年前自己在太子书房玩,随手拿起一篇奏折说了一句:“哪有让百姓饿死的朝廷”太子爷开玩笑道:“所以只可以让士兵忍一下了……”太子爷那语气中充满了无可奈何,充满了震耳欲聋的沉默。

自己道:“士兵也是百姓啊?

既然如此我们不如恢复秦法,百姓做工朝廷给钱,朝廷收商人与士绅的钱,重新丈量土地田亩免费封发给百姓,每年收取税收,至于商贾也要大力发展……”白正清的滔滔不绝,让太子朱高炽一脸震惊,并且记录下来。

那一年的皇孙朱瞻墡还不知道,御书房里面短短一句话改变就可以改变整个大明朝的百姓,同样也改变自己的一生……从那以后,所有奏折内阁和太子看过一遍后朱瞻墡(白正清)又要在看一遍并且批改。

本以为只需要好好改革的朱瞻墡(白正清)没想到,自己痛苦的一生迎来了开始……这五年即便白正清躲在自己屋子里面发疯,奏折还是每天雷打不动的通过窗户送进来,白正清改完小竹子再送出去。

此刻白正清看着眼前的奏折谨慎、麻木的写下自认为有用的建议,他心里面清楚这些批语会如同那次一样死许多人,也会有许多人因为这些批语吃上饭。

一旁的小竹子见白正清面色惨白,连忙倒了一杯茶道:爷,你爱喝的雨花茶,你先喝两口吃点果子,马上到挹江门了。

白正清摇摇头语气中有点不高兴道:不喝。

小竹子只可以安安静静的不说话。

批改完桌上五本奏折,白正清首接拿起杯子喝了一口。

小竹子低下头摇摇头,自从那次猝死之后,白正清再也不敢喝热茶,从来都是喝苦冷茶,但此刻即便如此白正清依旧面不改色闭上眼睛说了一句“等到了告诉我。”

白正清不知不觉睡着了,梦中又是熟悉的桌子上,闻着熟悉的油烟味,一桌子的好菜,白正清埋着头吃,身边的父母说着白正清最近瘦了让他多吃的肉和菜然后询问高中知识难不难……这不是白正清第一次做这个梦了,他平均每个月都要做十几次这个梦,每次都是一样的味道,一样的菜,一样的话术。

最后永远都是父亲那一句:“吃饭时候不要抬起头,头皮屑会掉在饭里面。”

作为结尾。

每次白正清想抬头时候都会醒来。

这次也不例外,到挹江门了。

小竹子先下车为其撑伞。

白正清闭着眼睛,慢慢走出马车,站在马车上闭着眼睛,熟悉了一会阳光,嘴里面说道:“不用伞了。”

白正清看着远处接驾的百姓与前几天收到爷爷的信,他知道自己不能再逃避了……白正清手扶着小竹子的肩膀下车。

小竹子带着白正清一路往前走,不一会来到了靠近前面的位置,前面百步就是自己这边的父亲,太子朱高炽、哥哥朱瞻基,母亲张荣的位置。

小竹子还想拉着白正清往前,白正清摇摇头道:“就这边吧,这里人太多了,我需要适应一会。”

对于这一家子,白正清心里面还是非常喜欢的。

历史上号称仁宗的朱高炽和朱瞻基二人,经过那次刺杀后,得知自己不敢出门以后,一开始也是想尽办法的让自己出门。

什么用美食诱惑,在园子里面请戏班子,放烟花,甚至朱高炽和张氏一哭二闹三上吊都试过了。

最后实在没办法只可以妥协默认,后来朱高炽带着朱瞻基时常带着奏折在门口批阅,时不时的和白正清聊聊天。

太子妃张榕,经常让宫女搬一把躺椅坐在白正清门口,一边哭,一边骂朱棣和朱高炽,就不应该让孩子管理国家大事,也就不会发生那次刺杀。

白正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心里面经常非常纠结,自己不愿意忘记前世的父母,但是这里的父母兄弟对自己也特别好,作为一个孩子他可以做的只有经常闭口不言,之后还是老和尚开导才开口叫父母。

张荣回头看见白正清,面露笑容,连忙让人喊他过来。

就在此时,只听马蹄声音由远到近,两边宫廷乐师开始奏乐,几百个太监山呼:“跪”白正清随着百姓跪下,这是永乐大帝回来的信号。

白正清低着头看着地上蚂蚁打架,耳边马蹄声,车轮声,不知道过了多久,忽然只听一声巨响,随后便是一句白正清熟悉又陌生的话:“奉建文皇帝命令!

绞乱臣贼子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