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太平天国 诫子书 助理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
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
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
故其吁俞之声,欢忻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
吃着难以咽下的窝窝头许兴清看着酷夏,干涸的大地,不见一滴水,灾荒年啊!
“许居士吾观你,目生雄光,将来,必定福云而起,可非将手中的窝窝头当做相面酬劳送与小老而吃!”
一白毛老阴阳师,看了一眼己中秀才的许兆清。
“远来皆是客,老先生天热,酷暑难当,先喝一口凉茶解暑如何。”
许兆清将卓边手中,还没喝过的半杯柳叶茶,端给了白眉阴阳师。
随后又进了青砖院房,拿出来一块三天前供祖宗的粗粮面饼,交给了白眉阴阳师。
当然许兆清与白眉阴阳师,聊了什么无人而知。
只是许兆清到死也没中举做官。
太平天国旅帅许兴仁看着自己手手底下反清的兄弟,死伤大半。
无奈撤军。
归隐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的高贤镇。
1821年许文贤看着家中收藏了超过三千本书籍,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五岁,许文贤初次接触书法,选择的是颜真卿的《多宝塔碑》作为临摹对象。
孩童时代,许文贤在私塾中学习经典著作,生活平凡无奇。
这种状况一首持续到18***年初,年仅16岁的许文贤告别了县学,长途跋涉三百里路,寻至太平十九路军,毅然决定加入军队,投身于革命事业。
入伍仅仅三日之后,他便经历了八国联军的扫荡行动,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惨烈以及生命的易逝,更加坚定了报国的决心。
到了太平天国1869年8月,21岁的许文贤当升任骑兵连连长时,他所率领的“猛虎连”在一个月内成功破坏了个最后的八国联军中的日军13据点,创下了洋务运动联合军中首次战绩记录,于次21日升为少校营长。
然而,命运弄人,在一次川北剿匪激烈的战役中,上校团长的许文贤他不幸受伤,因此不得不退役,返回了松江府,当太平天国的警察局副局长。
经过21年的征途,1888年12月24日,平安夜,太平天国元年。
君权神授见过上帝的亚太中约教皇洪仁坤在英、法、意、俄、西国的支持下,问鼎了天下,看着神都南京,皇城外一片歌舞升平,实感欣慰。
看着比清朝还大的帝国版图,洪仁坤眉头皱了皱。
看红衣大主教东王杨文清掌管着帝国版图东三省。
而西王萧仁贵掌管着帝国版图东新藏云三省。
南王冯开山两广与浙江福州西省眉头更是皱了皱。
好在北王韦达辉只掌管了蒙古大草原。
而中王石伐开只掌管了山东腹地,不用太操心。
“天下,不在帝心啊!”。
……护海道、崇明岛;崇明县三教区,南桥乡船屋港,三沙洪镇。
船屋幼学课堂内,许忠义看着讲师,柴永柏给九男七女十六名幼学之年的学子讲着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十六名㓜学子,一遍又一遍的读着。
“许子监你为我门下幼学代表,这!
诫子书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柴永柏看着9岁的许子监,三岁信天主教。
在神国统治的世界内,还算优秀,是一名十一阶级的基督教天主信徒,毕竟他还未接受洗礼。
“先生,我只读了三遍还不太明白,只知道,主耶和华是全能的,六翼智天使基路伯告诉我品德高尚的人无欲无求,随遇而安。”
许子监站立在单人杉木课桌边平静的说着,有如老珠在握。
“嗯!
许子监学分加一分。”
柴永柏摆了摆手。
许子监,高兴的坐在了第三排,的正中间的座位上,当然。
这间船屋教室,一共有六排座位共六行,但能交得起宗教奉献金的乡民孩子,也就在这间屋子里了。
助教许忠义暗暗点头!
“爱国!
你来给学生们讲一下,《诫子书》的译文。”
柴永柏看了一眼,今年11月刚入船屋㓜学的高小秀才助教许忠义。”
柴永柏看着身穿一件亚麻布衣西装一表人才的助理。
三分栗子头的许忠义,从正门边的课程表位置,稍稍上前走了两步。
但总的来说在讲师柴永柏的右侧后位,贫贱的讲解到:“诫子书讲的是,品德高尚的人,依靠内心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来培养品德。
不恬淡寡欲就无法使(自己的)志向明确,不清静寡欲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则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放纵懈怠就不能勉励心志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同时光飞快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
最终(像黄叶一样)枯老衰落,大多不接触世事,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困守在自家狭小的穷家破舍里,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许忠义看了一眼坐在讲台讲师座位上正喝早餐留下的八宝米冰糖莲子粥的柴永柏。
平淡认真的说了一句:“不学习,就永远没有出路。”
说完后许忠义又默默的退回到了课程表的位置站着。
“嗯!
许助教讲的中规中矩,但你们要记住,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听到了真知识就快点写下来,没有写好的找同互相借鉴抄写一下。
好了下课。”
柴永柏平静的看了一眼窗外,正午时分,正是吃饭时。
十六名男女学生,听到下课后,全部站了起来,对着柴永柏,说了一句老师再见,就开始整理自己的鹅毛笔与竹文白纸与活字印刷语文书籍了。
许中义在柴永柏说下课时,便打开了青砖白墙教室蓝漆木门。
柴永柏平静的拿着,陶瓷保温杯走了出去。
等所有学生整理好书籍,走出教室后,许忠义关上了蓝漆木门。
看了一眼这个时代的书籍,虽然与清朝时期没有什么差别。
但知识永远掌握在权贵与组织手里。
太平天国获取了天下,对于刚刚魂穿过来,不到三个月的,许爱国,来说,显得格外新奇,以及意外。
满清皇室依旧在,可这个时代的清朝人,却不扎辫子了,也不裹小脚了,甚至穿上了洋装。
北京有皇帝,南京有教皇,有趣的世界。
教皇掌管,军队、政务、警察、民生、赋税。
而!
满清皇室只有,监督权、议政权、与祭天权。
奇怪的世界,奇怪的风俗!
找不到道教的痕迹,找不到佛教的痕迹,全世界只有一个宗教,基督教的世界。
传说中的中约天堂?
好像就在眼前。
而整个世界服务于一本圣经。
许忠义摇了摇头,拉回了脑中的思绪,看向了院子内的学生,圣经的世界依旧还算美好。
不是嘛?
至少没有战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