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此时驻军樊城,对刘琮投降之事毫不知情,待得知消息时,曹操大军己近在咫尺。
徐忠心知形势危急,赶忙向刘备谏言:“大哥,曹操势大,樊城难以抵挡其锋芒,当务之急是尽快撤离。
我军在此深得民心,百姓必定愿意追随,不如携民渡江。
虽行军速度会受影响,但可保百姓周全,彰显我军仁义,也能赢得更多人心归附。”
刘备面露忧虑,深知携民渡江困难重重,但他心系百姓,思索片刻后,毅然点头:“就依西弟所言,我等不能弃百姓于不顾。”
于是,刘备、徐忠等人带领军民一同向江陵方向转移。
百姓扶老携幼,拖家带口,队伍绵延数里,行军速度极为缓慢。
曹操得知刘备携民渡江,料定他们行动迟缓,派曹纯率虎豹骑五千精骑,日夜兼程追赶。
当刘备一行行至当阳长坂坡时,曹纯的虎豹骑如狂风般袭来。
刘备军顿时大乱,军民混杂,难以组织有效的抵抗。
刘备看着混乱的场面,心急如焚:“如今形势危急,这可如何是好!”
徐忠冷静说道:“大哥莫慌,我与二哥、三哥断后,子龙将军可保嫂夫人和阿斗突围。”
刘备点头,深知此时只能如此。
赵云领命,单枪匹马冲入敌阵,寻找甘夫人和刘禅。
只见他长枪挥舞,如龙出海,所到之处,曹军纷纷***。
曹纯见状,亲自率军围攻赵云。
赵云毫无惧色,在万军之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徐忠看着赵云在敌阵中奋战,心中感慨:“子龙将军真乃虎将也!
我等定要为他争取时间。”
徐忠手持三尖两刃刀,与关羽、张飞一同阻挡曹军。
关羽挥舞青龙刀,刀锋所至,血花飞溅,曹军无人敢近身;张飞则立于当阳桥上,横矛立马,对着曹军大声怒吼:“我乃燕人张翼德也!
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其声如洪钟,曹军将士竟被吓得不敢向前。
曹操在后方听闻张飞吼声,心中忌惮,不敢贸然进攻。
此时,张飞见赵云己突围而出,为迷惑曹军,下令士兵在桥后树林中扬起尘土,装作有伏兵的样子。
曹操生性多疑,见状果然不敢轻进,刘备军因此得以暂时喘息。
赵云成功救出甘夫人和刘禅,将刘禅交予刘备。
刘备接过刘禅,却将其掷于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赵云赶忙抱起刘禅,感动不己:“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徐忠看着这一幕,深知刘备此举意在收拢人心,此乃驭下之道。
然而,曹操大军仍在身后紧追不舍,刘备等人不敢停留,继续向江陵方向行进。
一路上,徐忠与诸葛亮商议应对之策。
诸葛亮说道:“如今我军势弱,单凭自身难以抵挡曹操,必须联合孙权,方能与之抗衡。”
徐忠点头赞同:“孔明先生所言极是,孙权据有江东,兵精粮足,若能与我军结盟,共抗曹操,大事可期。
只是如何说服孙权,还需从长计议。”
两人正说着,刘备走来,询问二人计策。
徐忠将联合孙权之事告知刘备,刘备思索片刻后说道:“此计甚好,但派谁前往东吴说服孙权,至关重要。”
诸葛亮主动请缨:“亮愿前往东吴,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孙权与我军结盟。”
刘备大喜:“有孔明先生前往,我便放心了。”
安排好诸葛亮前往东吴之事后,刘备等人继续赶路。
然而,曹操怎会轻易放过他们,大军步步紧逼。
徐忠深知,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关乎生死存亡,必须万分谨慎。
就在他们艰难前行时,有士兵来报,称前方道路被洪水冲毁,需绕道而行。
而绕道的路线要经过一片茂密的山林,传闻这片山林常有山贼出没。
此时,后方曹操大军随时可能追来,若不尽快做出决策,刘备等人必将陷入绝境。
是冒险穿越山林,还是另寻他路?
在这危急关头,他们又该如何抉择?
而诸葛亮前往东吴,能否顺利说服孙权结盟,共同对抗曹操?
一切都充满了未知与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