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元和十年,暮春的长安,宛如一幅鲜活的市井画卷。

暖烘烘的日光毫无保留地倾洒,为鳞次栉比的屋瓦、熙攘的街巷都镀上一层金边。

街头巷尾,处处跃动着蓬勃生机。

东市作为长安的商业中心,热闹非凡。

摊位密密麻麻,连绵不绝。

香料摊前,身着异域服饰的商人正热情地向顾客介绍着来自遥远国度的香料,馥郁香气弥漫,仿佛带着神秘的异域风情。

绸缎庄外,绚丽的丝绸随风轻摆,流光溢彩,惹得行人纷纷驻足。

不远处,杂耍艺人的场子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只见艺人腰肢轻扭,接连抛出几个彩球,彩球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引得人群爆发出阵阵喝彩,叫好声、鼓掌声此起彼伏。

一旁的小吃摊前,食客们围坐在一起,大快朵颐。

胡饼在滚烫的炉壁上烤至金黄酥脆,散发着小麦与炭火交融的独特焦香,新酿米酒醇厚的香气丝丝缕缕钻进鼻腔,让人垂涎欲滴。

就在这一片繁华喧嚣之中,时空仿佛被一双无形的大手撕开一道口子。

我,苏瑶,一个21世纪整日与古籍、文物为伴,痴迷于历史研究的历史系研究生,毫无征兆地穿越而来。

脚下是古朴厚重的石板路,身旁是身着宽袍大袖、发髻高耸的陌生人群,眼前的一切如梦似幻,却又真实得让人惊慌失措。

我就这样,一头闯进了这充满传奇色彩的大唐世界,命运的齿轮自此开始缓缓转动。

就在我不知所措时,一个温润如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姑娘,看你神色慌张,可是遇到了难处?”我茫然仰头,刹那间,一位身着月白色长袍的男子撞入视野。

他身形修长挺拔,仿若劲竹,月白长袍随风轻摇,衣袂飘飘,周身散发着一种遗世独立的气质。

走近些,便能看清他那俊逸非凡的面容,线条刚柔并济,轮廓分明,高挺的鼻梁上,一双剑眉斜飞入鬓,双眸深邃而明亮,恰似夜空中闪烁的寒星,此刻正满含温和与关切,直直望向我,那目光,好似春日暖阳,瞬间驱散了我心底的惊惶与无助 。

他便是裴逸,长安城内赫赫有名的才子。

出身名门的他,裴氏一族在朝堂之上颇负威望,世代簪缨。

可他却无心功名利禄,对仕途升迁毫无兴致,一心痴迷于诗词书画的风雅世界。

平日里,他常与城中文人雅士相聚,吟诗作画,挥毫泼墨间尽显才情。

裴逸见我在这陌生之地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眼中怜悯之色顿生,未多作犹豫,便温声开口:“姑娘若不嫌弃,可随我回府,先寻个安身之所。”

说罢,便引着我回到裴府,将我安置在一处幽静的小院。

小院不大,却清幽雅致。

院内种满翠竹,微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宛如奏响一曲轻柔的乐章。

院角几株海棠正开得烂漫,粉白的花瓣层层叠叠,在枝头摇曳生姿,馥郁的花香弥漫在空气中,令人沉醉。

院中央一方石桌,几张石凳,简单质朴却透着闲适之意。

此后,我便在这小院之中,开启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生活。

在裴府的日子里,裴逸教我学习唐朝的礼仪、文化,我则给他讲述现代的新奇事物。

我们一同漫步在长安的朱雀大街,看那车水马龙、繁华喧嚣;一同登上大雁塔,俯瞰整个长安城的壮丽景色;一同在桃花树下饮酒赋诗,享受着春日的美好时光。

渐渐地,一种微妙的情愫在我们之间悄然滋生。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

一日,裴逸突然接到父亲的命令,要他参加科举,谋取功名。

裴逸虽满心不愿,却不敢违抗父命。

他深知,一旦踏入仕途,便身不由己,与我的这段感情也将面临诸多阻碍。

而我,也在此时意外发现了一本神秘的古籍,上面似乎记载着关于穿越时空的秘密。

就在裴逸参加科举的前夕,我们在桃花树下相对而坐,气氛凝重。

“瑶儿,待我科举归来,定不负你。”

裴逸紧紧握着我的手,眼中满是坚定。

我强颜欢笑,心中却五味杂陈。

科举放榜,裴逸高中榜首,一时间声名大噪。

然而,还没等我们好好庆祝,朝廷便传来旨意,派裴逸前往边疆,协助处理军政事务。

这一去,生死未卜,归期更是遥遥。

送别那天,长安城外,秋风瑟瑟,落叶纷飞。

我紧紧抱住裴逸,泪水止不住地流淌:“你一定要平安归来,我等你。”

裴逸轻轻为我拭去泪水,在我额头落下一吻,随后翻身上马,扬鞭而去。

裴逸离开后,我整日沉浸在思念与担忧之中。

为了寻找回到现代的方法,我日夜研读那本神秘古籍。

终于,在一个月圆之夜,我按照古籍上的指引,来到了一处神秘的山谷。

山谷中弥漫着奇异的光芒,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光芒之中,只觉眼前一阵眩晕,失去了意识。

当我再次醒来,发现自己已回到了21世纪的考古现场。

周围的一切是那么熟悉,却又让我感到无比陌生。

我试图寻找关于裴逸的任何线索,可一切都是徒劳。

在这个时代,他从未存在过。

然而,心中的思念却如野草般疯长。

我开始四处搜集唐朝的历史资料,希望能找到裴逸的影子。

终于,在一本古籍中,我发现了一段关于一位名叫裴逸的官员的记载。

他在边疆立下赫赫战功,却在一次战役中不幸牺牲,年仅二十有五。

看到这段文字,我的泪水夺眶而出,心中的悲痛如决堤的洪水般汹涌。

尽管时光流转,我已回到现代,但在唐朝的那些年,与裴逸共度的点点滴滴,早已深深烙印在我的心底,成为我此生无法忘怀的回忆。

在每个寂静的夜晚,我都会想起他那温柔的笑容、深情的眼眸,还有那桃花树下的海誓山盟。

而我,也将带着这份思念,在这不属于他的时代,孤独地走下去。

日子一天天过去,回到现代的我,表面上恢复了往日的生活节奏,继续着研究生的学业,参与各种考古项目。

但只有我自己清楚,内心深处始终有一个无法填补的空洞。

裴逸的音容笑貌,在我脑海中愈发清晰,那段在唐朝的时光,如同一场绚丽的梦,却又如此真实地改变了我。

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我结识了一位研究唐朝历史的老教授。

他对唐朝的文化、政治、军事等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我怀着一丝期待,向他打听是否知晓裴逸这个人。

老教授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遗憾地摇了摇头。

但他见我神情失落,便热心地帮我查阅了许多古籍资料,可惜依旧一无所获。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打算就这样放过我。

一天,我在整理学校图书馆的旧书时,偶然发现了一本被遗忘在角落的古籍。

它的封面破旧不堪,纸张泛黄脆弱,似乎随时都会碎成粉末。

当我小心翼翼地翻开它时,一股陈旧的气息扑面而来。

书中的内容大多是关于唐朝的一些民间轶事和奇闻怪谈,就在我几乎要失望地合上它时,一段文字映入眼帘:“元和年间,长安裴氏有子,名逸,才情出众,高中榜首后赴边疆,其事迹多有传奇。

然其与一女子之情,更为世人所叹。

女子来历不明,似从天而降,与裴逸情深意笃。

裴逸出征后,女子遍寻古籍,终得神秘之法,消失无踪。

裴逸得知后,痛不欲生,于边疆奋勇杀敌,屡立战功,却不幸战死沙场。

后人感其情,将此事口口相传。”

看到这段记载,我的手忍不住颤抖起来。

这无疑是裴逸和我的故事,虽然简略,却让我确认了他真实存在过。

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紧紧抱住这本古籍,仿佛抱住了那段逝去的时光,抱住了裴逸。

从那以后,我更加痴迷于研究唐朝的历史,尤其是关于裴逸的一切。

我希望通过这些研究,能让我更加贴近他,感受他曾经的喜怒哀乐。

我开始频繁地出入各大图书馆、博物馆,查阅各种文献资料,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与裴逸有关的线索。

在这个过程中,我结识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叫林宇,是一位对古代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摄影师。

他被我的故事所打动,决定用他的镜头帮助我寻找裴逸的踪迹。

我们一起踏上了漫长的旅程,沿着唐朝的历史脉络,走访了许多古老的城市和遗迹。

每到一处,林宇都会用他精湛的摄影技术记录下那些古老的建筑、壁画和文物,而我则会仔细研究它们背后的历史故事,希望能从中找到裴逸留下的痕迹。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