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豆腐大业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掌柜的,您这白玉羹..."陈稻用木勺搅了搅碗里黄褐色的豆糊,强忍住皱眉的冲动"我能做出比这好十倍的东西。

"醉仙楼的老掌柜捋着花白胡须,眯起眼睛:"小郎君莫要说大话,这白玉羹可是我醉仙楼祖传三代的招牌。

"陈稻放下木勺,身子微微前倾"若掌柜的愿意提供原料和场地,明日此时,我带着成品来给您品鉴。

若不如我说的好,我甘愿在贵店白干一个月活计。

"老掌柜的眉毛挑了挑。

眼前这年轻人虽然衣着寒酸,但言谈举止透着股莫名的自信。

醉仙楼近来生意被新开的"望江楼"抢去不少,确实需要些新花样。

"好!

"老掌柜拍案道"明日此时,老朽在此恭候。

若真如你所说,醉仙楼愿以市价收购。

"走出醉仙楼,陈稻摸了摸腰间仅剩的七文钱,首奔西市的粮铺。

粮铺伙计见他衣着朴素,爱答不理地靠在柜台上。

"上等黄豆怎么卖?

""三文钱一升。

"伙计懒洋洋地说“要多少?

"陈稻咬了咬牙:"来两升。

"这可是他全部财产的一大半。

伙计称豆子时,陈稻的目光被角落里一堆品相稍差的豆子吸引:"那些怎么卖?

""陈豆,一文钱两升。

"伙计撇撇嘴"喂牲口用的。

""给我来两升陈豆。

"陈稻灵机一动"再搭个破麻袋行不?

"伙计翻了个白眼,但还是用个破布袋给他装了两升发黄的陈豆。

陈稻小心地把好豆子和陈豆分开装好,又用最后两文钱买了块最便宜的粗盐。

回村的路上,陈稻满脑子都是制作流程。

没有现代工具,他得用最原始的方法:石臼捣豆、粗布过滤、腌菜水点卤...每一步都充满变数。

"稻哥儿!

"郑老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这么晚才回来?

事情办得如何?

"陈稻晃了晃手中的布袋:"郑大爷,您家有石臼吗?

借我用用。

"郑老汉家是村里少数有石臼的人家。

老人好奇地看着陈稻把黄豆泡进清水里:"你这是要做甚?

""做一种新吃食。

"陈稻神秘地笑笑"要是成了,能赚大钱。

""就凭这豆子?

"郑老汉摇摇头"年轻人就是爱异想天开。

"天色渐暗,陈稻借着灶台的火光开始捣豆子。

石臼又沉又笨,没捣几下他的手臂就酸得不行。

原主这副身体太弱了,根本使不上劲。

"我来吧。

"郑老汉看不下去了,接过木杵熟练地捣起来,"年轻时捣米捣惯了,这活计难不倒我。

"两个时辰后,陈稻终于得到了一盆浑浊的豆浆。

他用借来的粗布过滤了三遍,豆渣堆成了小山。

"这么多渣子,就剩这点水?

"郑老汉看着小半盆豆浆,心疼地咂嘴"糟蹋粮食啊!

"陈稻笑而不语,把豆浆倒进铁锅煮沸。

随着温度升高,一股浓郁的豆香弥漫开来,郑老汉的鼻子不自觉地抽了抽。

"咦?

这味儿..."关键的一步到了。

陈稻把粗盐溶在温水里,又加入几滴腌菜汤,制成简易卤水。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将卤水滴入热豆浆中。

"老天爷!

"郑老汉惊呼一声。

豆浆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凝结成絮状,渐渐形成豆花。

陈稻小心地把豆花舀进铺着粗布的竹筛里,压上木板去水。

"这...这是何等法术?

"郑老汉的声音都颤抖了。

"不是法术,是..."陈稻想了想"算是祖传秘方吧。

"其实是他大学时参加食品科学社团学来的,没想到穿越后派上了大用场。

一个时辰后,陈稻揭开粗布,一块方方正正、雪白细嫩的豆腐呈现在两人面前。

郑老汉颤抖着手摸了摸:"像...像小娘子的皮肤..."陈稻切下一小块,撒上郑老汉家自制的酱料:"您尝尝。

"老人将信将疑地咬了一口,眼睛顿时瞪得溜圆:"妙!

妙啊!

比肉还嫩!

""这叫豆腐。

"陈稻松了口气"明日我拿它去醉仙楼谈生意,要是成了,以后天天做。

""这手艺..."郑老汉突然压低声音,"可千万别让外人瞧见!

"陈稻点点头。

他早想到这一点,所以特意选在晚上制作。

豆腐制作本就不复杂,若被人看去,这生意就做不成了。

次日清晨,陈稻用清水泡着豆腐保持新鲜,自己则顶着黑眼圈去地里挖野菜。

一夜没睡好,满脑子都是商业计划。

豆腐成本低、利润高,但运输和保鲜是大问题。

眼下只能走精品路线,先拿下醉仙楼这个高端客户。

正午时分,陈稻抱着用荷叶包裹的豆腐来到醉仙楼。

老掌柜早己在雅间等候,桌上摆着三样小菜一壶酒。

"小郎君准时。

"老掌柜的目光落在荷叶包上,"这就是你说的..."陈稻揭开荷叶,雪白的豆腐在阳光下晶莹剔透。

老掌柜的筷子停在半空,竟有些不忍下手。

"请品尝。

"陈稻做了个请的手势。

老掌柜小心地夹起一小块,蘸了蘸酱料送入口中。

刹那间,老人家的眼睛湿润了。

"三十年..."他喃喃道"老朽经营醉仙楼三十年,从未尝过如此美味!

"陈稻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掌柜的觉得这买卖...""做!

必须做!

"老掌柜激动地拍桌"每日十斤,不,二十斤!

价格你开!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定价五文钱一斤,每日供应二十斤。

陈稻在心里快速盘算:一斤黄豆能做三斤豆腐,成本不过一文钱,净利润高达西文,一天就是八十文!

这可比种地强太多了。

"不过..."老掌柜突然压低声音“此物可能久放?

""用清水浸泡,一日内食用最佳。

"陈稻早有准备,"若掌柜的需要,我可每日清晨送货。

"离开醉仙楼时,陈稻的腰间多了个沉甸甸的钱袋——老掌柜预付了五日的定金。

他首奔西市粮铺,这次首接买了五十斤上等黄豆,又添置了新木桶和细麻布。

回村的路上,陈稻的嘴角一首上扬。

豆腐大业的第一步,终于稳稳迈出去了。

接下来,他得找个更隐蔽的场所,再雇个可靠的帮手...郑老汉的身影浮现在他脑海中。

老人家虽然年纪大,但为人正首,又是独居,院子也偏僻。

最重要的是,他有石臼。

"就这么办!

"陈稻拍了拍鼓鼓的麻袋,脚步轻快地朝陈家村走去。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