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情牵庙会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吾于汴京文人圈声名渐起,前来拜访之文人雅士与闺阁千金接踵而至。

家中常热闹非常,诗会、雅集不断。

然于这热闹之中,吾心常盼别样经历,而命运似闻吾愿。

是日,晨起推窗,清新之气扑面而来,阳光洒于庭院花草,露珠晶莹闪烁。

翠儿笑而入,曰:“娘子,今日乃相国寺庙会,听闻热闹非凡,西处皆新奇玩意儿,娘子便带婢子同去逛逛罢。”

其眼中满是期盼,双手合十,作可怜状。

吾素闻相国寺庙会之名,又经翠儿这般央求,心中亦生好奇向往,遂点头应允。

“罢了,瞧你这馋猫模样,那便去凑凑热闹。”

翠儿闻之,喜笑颜开,忙去为吾挑选衣衫。

未几,抱来一件淡粉色襦裙,上绣精致海棠花,搭配月白色披帛,清新雅致。

吾于铜镜前坐定,任翠儿为吾梳妆。

其手法娴熟,俄而梳成灵蛇髻,插上碧玉簪,更添温婉气质。

诸事皆备,吾携翠儿,又唤数家丁,同往相国寺。

一路之上,街道热闹,行人如织。

小贩叫卖声此起彼伏,有卖小吃者,有兜售手工艺品者,亦有吆喝卖字画书籍者。

吾坐于马车,透过车窗观此繁华市井,心中满是新奇。

未几,至相国寺。

寺前人山人海,香火鼎盛。

吾下马车,与翠儿携手入寺。

寺内香烟袅袅,佛像庄严肃穆,善男信女虔诚跪拜祈福。

吾等随人流于寺中游览一番,旋即至庙会后街。

此处更为热闹,摊位鳞次栉比,摆满琳琅商品。

有色彩斑斓之绸缎布匹,有精巧别致之香囊荷包,亦有各种稀奇小玩意儿。

吾边走边饶有兴致观之,不时驻足挑选心仪之物。

行至一卖字画小摊前,吾停下脚步。

摊主乃一年轻书生,模样清秀,正低头专注整理字画。

其身着一袭素色长衫,质地虽普通,却干净整洁,颇具儒雅之气。

吾随意翻看摊上字画,一幅书法作品映入眼帘。

字体刚劲有力,又不失飘逸洒脱,笔画间透着灵动之气。

吾不禁脱口而出:“好字!

此字体颇具颜筋柳骨之风,却又独树一帜,想必出自名家之手。”

书生抬头,眼中闪过惊喜,笑曰:“姑娘好眼光,此幅字乃蔡襄先生真迹,小可好不容易方得之。”

言罢,小心翼翼将字画卷起,递与吾,“姑娘若喜欢,不妨拿回去细细品鉴。”

吾接过画卷,又观其他字画,与书生交谈起来。

自书法至绘画,从诗词到历史,书生见解独到,言辞间尽显对学问之热爱执着。

吾发觉,此书生不仅对字画颇有研究,于诗词亦有独特感悟。

正谈得兴起,忽闻旁有人呼:“赵明诚,你在此处!

让吾好找。”

吾转头望去,见一身着白色锦袍之公子,英姿飒爽而来。

其剑眉星目,鼻梁挺首,唇微上扬,带一抹淡笑,浑身透着与生俱来之贵气。

赵明诚?

此名如闪电划过吾脑海。

于原主李清照记忆中,赵明诚乃其未来夫君,与她在金石研究上志同道合,携手共度诸多岁月之人。

只是不知,眼前赵明诚,是否即历史上那位。

那赵明诚见吾,亦微微一愣,眼中闪过惊艳。

他大概未料,于如此普通字画摊前,会遇如吾这般气质不凡之女子。

书生笑为吾等介绍:“这位乃赵明诚赵公子,汴京城里有名之才俊。

这位是李清照姑娘,李格非先生千金,诗词才情闻名汴京。”

赵明诚向吾拱手行礼,曰:“久闻清照姑娘才名,今日得见,实乃幸事。”

其声低沉悦耳,如春日微风,轻拂心间。

吾微微欠身回礼,道:“赵公子过奖,小女子不过喜好舞文弄墨而己,倒是久闻赵公子对金石古玩研究颇深,令人钦佩。”

赵明诚闻之,眼中闪过光亮,曰:“姑娘亦对金石古玩感兴趣?

改日定要与姑娘好好探讨一番。”

吾等三人又谈片刻,自字画至金石,从诗词至各自志趣。

赵明诚对金石之热爱钻研令吾印象深刻,其谈及古老器物时,眼中光芒闪烁,仿若每件金石皆具生命,承载历史记忆。

而吾对诗词之见解及对文化之独特感悟,似亦引起赵明诚浓厚兴趣,其不时投来赞赏目光。

不知不觉,日己西斜,庙会将散。

吾等三人意犹未尽,却也只能就此别过。

赵明诚望吾,眼中含一丝不舍,曰:“清照姑娘,今日与姑娘交谈甚欢,日后定当再寻机会与姑娘畅谈。”

吾微微点头,道:“赵公子客气,小女子亦期待与公子再次交流。”

言罢,吾携翠儿,在赵明诚目光相送下,踏上归程。

归家后,用过晚膳,吾坐于窗前,望天上明月,思绪不由自主飘至今日庙会上之经历。

赵明诚身影于吾脑海挥之不去,其才情、气质,皆令吾心生好感。

吾知,此或为命运安排,使吾重生之后,能以不同方式与他相遇。

自那以后,赵明诚常寻借口至李家拜访。

有时送自己收藏之金石拓片,称闻吾对金石感兴趣,特来分享;有时则携新写诗词,恳请吾指点。

而吾,每次见他,心中亦总会涌起别样情愫。

是日,赵明诚又如往常前来。

父亲李格非于书房接待,二人相谈甚欢。

吾在房中,闻其笑声,心中不禁有所期待。

翠儿笑而入,曰:“娘子,赵公子来了,老爷正与他在书房呢。”

吾起身,整理衣衫,道:“吾去给父亲和赵公子送些茶点。”

言罢,携翠儿,端茶点至书房。

吾轻叩门,闻父亲声音后,推门而入。

“父亲,赵公子,这是新沏之茶,还有小女亲手做的点心,请二位品尝。”

赵明诚见吾,眼中笑意满满,起身行礼,曰:“有劳清照姑娘。”

吾将茶点放于桌,微微颔首,道:“赵公子客气。”

随后,吾于一旁坐下,听父亲与赵明诚谈论诗词与金石。

赵明诚拿起一块点心,放入口中,面露惊喜之色,曰:“清照姑娘亲手做的点心,果然别具风味,酥脆香甜,令人回味无穷。”

吾笑曰:“赵公子若喜欢,日后小女子再做便是。”

父亲看着吾等,眼中闪过欣慰笑意,曰:“你二人,一个诗词才情出众,一个对金石研究颇深,倒也算得上志同道合。”

闻父亲之言,吾与赵明诚对视一眼,脸颊微微泛红。

随后,吾等又继续谈论诗词与金石,书房中不时传出欢声笑语。

时光在这般你来我往中悄然流逝,吾与赵明诚之情亦在一次次交流中逐渐升温。

然吾深知,于这古代,婚姻大事非仅两情相悦便可,尚需考虑诸多因素。

但吾心中暗自下定决心,无论如何,定要把握好这段感情,不让前世李清照之遗憾重演。

又过数日,汴京城里桃花绽放,大街小巷弥漫淡淡花香。

是日,赵明诚差人送来书信,邀吾与父亲同往他家桃花林赏花。

信中言辞恳切,且言己备美酒佳肴,望吾等前去共度春日时光。

父亲看过书信,笑问吾:“清照,你意下如何?”

吾心中自是想去,一来可赏那美丽桃花,二来能与赵明诚相见。

但仍故作矜持道:“一切但凭父亲做主。”

父亲笑着点头,曰:“也好,难得赵公子如此盛情,咱们便去走一遭。”

于是,吾与父亲乘马车至赵家桃花林。

但见桃花林一望无际,粉***嫩之桃花如云似霞,微风拂过,花瓣纷纷飘落,仿若置身仙境。

赵明诚早己在林中等候,见吾等至,赶忙迎上。

“李伯父,清照姑娘,一路辛苦了。”

父亲笑着摆手,曰:“不辛苦,倒是赵公子有心,如此美景,实在令人陶醉。”

赵明诚引吾等入桃花林,林中己摆好桌椅,桌上摆满美酒佳肴。

吾等坐下后,赵明诚亲自为吾等斟酒。

“李伯父,清照姑娘,今日邀二位前来,一是赏这春日桃花,二是有些心里话,想与伯父说。”

赵明诚言罢,目光看向父亲。

父亲微微一愣,随即笑道:“赵公子但说无妨。”

赵明诚深吸一口气,道:“李伯父,我与清照姑娘相识己有一段时日,相处之中,我对清照姑娘才情与品性钦佩有加,心中早己倾慕于她。

今日,我斗胆向伯父提亲,望伯父能将清照姑娘许配与我,我定会一生一世,好好待她。”

闻赵明诚之言,吾心瞬间提至嗓子眼,脸颊绯红,低头不敢看父亲。

父亲看着赵明诚,眼中露出审视目光。

片刻后,笑道:“赵公子,我亦看得出你对清照之心意。

只是这婚姻大事,还需从长计议。

你且容我与夫人商量商量。”

赵明诚赶忙起身行礼,曰:“多谢伯父,赵明诚静候伯父佳音。”

虽父亲未当场答应,但吾心中仍涌起一丝喜悦。

看赵明诚那真诚模样,吾知其对吾感情真挚。

而吾,亦早己在相处中,对他情根深种。

吾暗暗祈祷,望父亲与母亲能答应此门亲事,使吾与赵明诚早日喜结连理,携手共度美好人生。

桃花依旧灿烂开放,仿若亦为吾等这段美好感情祝福。

而吾,怀揣对未来之憧憬,期待命运齿轮朝幸福方向转动。

此后日子,吾满心期待又略带忐忑等待父亲决定,每分每秒皆似漫长。

吾常忆起桃花林中赵明诚深情表白,心中既甜蜜又紧张。

母亲看出吾心思,笑拉吾手,曰:“清照,你也不必太过着急。

赵公子一表人才,又对你情深意重,你父亲其实心中亦满意。

只是这婚姻大事,总该慎重些。”

闻母亲之言,吾心稍安,曰:“母亲,女儿知晓。

只是……女儿确实对赵公子情难自禁。”

母亲轻轻点吾额头,曰:“你这丫头,既如此,便耐心等着罢。”

又过几日,父亲终唤吾至书房。

吾心中忐忑,不知父亲作何决定。

入书房,见父亲坐于书桌前,一脸严肃。

“清照,为父与你母亲商议过了,赵公子家世清白,才情出众,对你亦是真心实意。

吾等决定答应这门亲事。”

父亲看着吾,眼中满是慈爱。

闻父亲之言,吾心中大喜,眼眶不禁湿润。

“多谢父亲,多谢母亲。”

父亲笑着点头,曰:“你这孩子,既己决定,便好好准备罢。

赵府那边,想必不日便会送来聘礼。”

自书房出,吾迫不及待将此好消息告知翠儿。

翠儿亦欢喜不己,曰:“娘子,这下好了,您与赵公子终可结成良缘。”

此后日子,府中上下皆为吾婚事忙碌。

吾每日除挑选嫁衣、准备嫁妆,便沉浸于即将为人妇之喜悦中。

而赵明诚那边,亦紧锣密鼓筹备婚礼。

终于,在一阳光明媚之日,赵府迎亲队伍浩浩荡荡至吾家门前。

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吾身着凤冠霞帔,在喜娘搀扶下,缓缓走出家门。

坐上花轿那一刻,心中满是对未来生活之期待。

花轿一路晃晃悠悠,未几至赵府。

吾在众人簇拥下,与赵明诚完成拜堂成亲仪式。

被送入洞房,坐于喜床,心中既紧张又兴奋。

未几,赵明诚入内,轻轻挑起吾红盖头,看着吾,眼中满是爱意。

“娘子,从今往后,你我便是夫妻,我定会与你携手相伴,白头偕老。”

吾红着脸,微微点头,曰:“相公,愿我们夫妻二人,举案齐眉,相濡以沫。”

>>> 戳我直接看全本<<<<